九寨沟地震次生灾害有哪些?易引发堰塞湖、泥石流等

[知识] 时间:2024-04-29 05:14:01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探索 点击:80次

  中新社北京8月9日电 题:九寨沟7.0级地震七疑问 专家逐一解析

  中新社记者张素

  四川省阿坝州九寨沟7.0级地震8日夜发生后,寨沟灾害中新社记者采访相关专家,地震对此次地震的次生七大疑问逐一进行了解析。

——会发生哪些次生灾害?

  蒋海昆认为,有易引发堰塞当地近期降雨量大,湖泥震后山体松垮,石流极可能出现滑坡,寨沟灾害为救援带来难度。地震他还说,次生九寨沟的有易引发堰塞景色源于数百年前发生大型地震后出现的堰塞湖,这次会否再出现堰塞湖,湖泥还需要根据现场情况进行研判。石流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副所长陈晓清说,寨沟灾害震源越浅,地震造成的次生地表山地灾害越严重,但影响范围较小;震源越深,造成的地表山地灾害规模偏小,但范围更广。他说,崩塌、滚石多发生于震中20千米范围内。

相关新闻

  央视新闻客户端8月9日消息,记者最新从国土资源部应急办公室了解到,九寨沟震区地形地貌和地质构造,有利于山体崩塌滑坡,遇强降雨,容易引发泥石流。

  国土资源部专家表示,在茂县“6.24”山体滑坡灾害发生后,四川省正在组织开展精细化排查,并加强了监测预警,尤其注重高位山体,可以说对常规性隐患,是有防范准备的。由于该区为高易发区,居民及基础设施多沿河谷分布,提醒高陡山体下方居民和过往抢险救灾车辆,留意观察,一旦发现险情,确保自身安全,及时将信息报告当地政府,齐心协力做好风险防范。同时,建议各应急队伍,密切关注降雨预警预报,动态优化部署。为进一步加强地震地质灾害应急防治,国土资源部已派出部应急技术指导中心专家组,赴现场提供支援。

——四川九寨沟7.0级地震为何发生?

  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地震预报部主任蒋海昆说,从断层活动类型来看,这次地震是水平推挤,即“走滑型地震”。这也是中国大陆最常见的地震类型。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副所长徐锡伟说,本次地震震中位于岷江断裂、塔藏断裂和虎牙断裂附近,推测发震构造为塔藏断裂南侧分支和虎牙断裂北段。

——本次地震与“5·12汶川地震”有关联吗?

  蒋海昆说,两次地震谈不上有直接关联,“只是总体都属于巴颜喀拉块体周边的地震活动”。

  巴颜喀拉块体为昆仑山东延部分,该块体地震较为活跃。蒋海昆说,巴颜喀拉块体正面推挤产生了“5·12汶川地震”,这次地震则与该块体南东向推挤有关系。

——该地是否常发地震?

  中国地震台网中心数据显示,此次震中周边200千米内,近百年共发生5级以上地震49次,最大震级是1933年8月25日阿坝州理县7.5级地震。

  蒋海昆说,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国大陆地区发生的7级以上地震主要发生在巴颜喀拉块体,“近年来地震集中发生在该块体的东段,也就是四川盆地”。

——未来余震强度如何?

  地震专家经过会商,判定震区近几日有可能发生较强余震。“目前认为存在6级左右的余震风险。”蒋海昆说。

  形成上述判断的理由主要有两个方面。其一,该地曾发生过双震型地震,即1976年8月16日、8月23日先后发生在松潘—平武的两次7.2级地震;其二,作为7.0级地震,余震完全可能达到5.0级以上,而四川九寨沟7.0级地震的余震活动较弱,说明能量还未完全释放。

——中国地震部门在此区域有何积累?

  此次地震位于甘青川交界,中国地震局已在年初将其列入《2017年度全国地震重点危险区》。“年度预报有一定察觉,认为甘青川交界可能发生6.5级以上地震,但没有短临预测。”蒋海昆说,也就是近三个月内并未发现地震活动异常。

  地震预测是世界公认的科学难题,蒋海昆坦言中国的地震预测水平较低,“年度预报成功率在20%—30%,短临预测成功率更低”。

——后续开展哪些工作?

  记者从中国地震局获悉,该局已根据地震应急预案组建55人现场工作队,紧急部署流动观测。四川地震局、甘肃地震局共派出4辆车,搭载11名技术人员、9套强震仪和7套测震仪奔赴现场,开展地震加密观测工作。

  陈晓清说,中科院成都山地所也将派专家组赶赴灾区,重点考察是否产生堰塞湖、大型滑坡等山地灾害,并评估后续次生山地灾害发展趋势,提出防灾减灾对策。

  直击现场》》四川九寨沟地震最新消息:受灾影响情况(直播)伤亡人数统计(实时更新)抗震救援最新进展(追踪报道)

原标题:九寨沟7.0级地震七疑问 专家逐一解析

(责任编辑:百科)

原神:“你选全男,还是全女”,厂商敢问卷了河北省轨道交通发展协会今日成立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