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团史里的海南青年 | 五四第一烈士郭钦光:赤心爱国,以命醒民

[热点] 时间:2024-04-29 13:57:22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热点 点击:43次

原标题:百年团史里的以命醒民海南青年 | 五四第一烈士郭钦光:赤心爱国,以命醒民

1922年,百年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成立。团史百年来,海南共青团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青年人才,青年钦光抗战英雄、第烈改革先锋、士郭时代模范、赤心有识之士在团旗下成长,爱国扛起一代青年的以命醒民使命担当,穿越历史长河,百年齐奏一曲动人的团史青春之歌。

2022年,海南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青年钦光百年团史,第烈是中国青年的成长史,是共青团悉心培育青年的教育史,更是一部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奋斗史。回望百年,我中华之青年栉风沐雨、砥砺前行、筚路蓝缕、以启山林,每一个勇毅前行的足迹中,都饱含着奋斗的艰辛。

在琼州大地,琼崖青年包含家国情怀,心怀国之大者,五四第一烈士郭钦光为理想献身,王文明用鲜血守护琼崖革命火种,媒体楷模甘远志工作到生命最后一刻,有转身向雨林的鹦哥岭青年,有带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驻村干部,还有守卫一方平安的基层民警。

即日起,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南国都市报与共青团海南省委联合推出“百年团史里的海南青年”专栏,书写从1919年至今的海南优秀青年代表,走进风云变幻的百年团史中,一窥琼崖热血青年的青年时代,书写在琼州大地上工作、战斗的优秀青年的感人故事,追寻一束信仰之光。

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南国都市报4月24日消息(记者 吴岳文 钟圆圆)100年风雨兼程,身处祖国南疆的琼崖青年人,为了民族的独立解放,为了人民的幸福生活,前仆后继。琼籍北京大学学生郭钦光是“五四”爱国运动中牺牲的第一位烈士,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亲笔题赠挽联“疾风劲草”。郭钦光赤心爱国,以命醒民的精神极大地感染了国人,把爱国学生运动推向了新的高潮。

文昌翁田镇龙尾塘村,存放着郭钦光事迹的书籍史料。

4月24日上午,记者来到文昌市翁田镇龙尾塘村,村子周围遍布茂密的林木,民居里不时传出鸡鸣声。鲜为人知的是,1919年那场起于北京、席卷全国,继而唤醒中国人民的“五四”爱国运动,与这个小村子也有联系。1979年,北京大学党史校史研究室编著了《北大英烈》系列书籍,不远千里寄到村里,寄到了一户普通人家中。而翻开书本,首页便写着一个家喻户晓的名字——郭钦光。郭钦光从小爱国,他短暂而光辉的人生轨迹至今仍深深被村里人铭记。

郭远志今年79岁,两鬓斑白。郭钦光是他的爷爷。多年来,郭远志坚持住在祖屋。每天清晨,他都会凝视墙壁上挂着的一幅陈旧泛黄的肖像,画的是一位俊朗的年轻男子——郭钦光。

郭钦光。

郭钦光的父母都是朴实的农民。郭钦光少时家贫,没钱上学,6岁才开蒙,12岁从罗峰高等小学毕业即回家务农,几年后北上广州,考入广东初级师范学校。郭钦光苦志力学,砥节砺行,对时局尤为关注。

郭远志介绍,1915年,袁世凯为取得日本支持,与日本政府签订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在全国范围内激起了公愤。义愤填膺的郭钦光不顾当局的压制,以学界的名义与各校学生在广州东园召开“国耻大会”,他还亲自登台演讲,揭露日本的侵略行径,号召国人一起行动,同仇敌忾,反对卖国贼,全然不顾台下军警手持刺刀,怒目相视。郭钦光越说越激动,由于激愤过度,以致当场呕血,在场听众无不为之动容。

1917年,郭钦光从广东初级师范学校毕业,在兄长和乡亲的资助下,远赴京城求学,入读北京大学。1919年4月底,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外交失败的消息传回国内,立即在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中激起强烈的愤慨。同年5月4日,北京大学等学校3000多名学生举行声势浩大的集会和游行。郭钦光当时身患肺病,同学们都极力劝阻他参加游行示威,但他执意不肯,仍抱着“以死作气、以命醒民”的决心,奋袂先行,积极奔走,同爱国学生一起上街游行示威,在冲向赵家楼搜寻卖国贼时,遭到曹汝霖卫兵的殴打。郭钦光由于过度劳累,并目睹反动当局对手无寸铁的爱国学生实行镇压,心中激愤难平,当场呕血不止,被送往医院抢救,5月7日,年仅24岁的郭钦光溘然逝世。当时他的儿子才3岁。

郭钦光“舍个人生命,争国民利权”的精神激起了全国学生的义愤,得到了各地学生的声援和社会舆论的支持,也极大地感染了工商界,把爱国学生运动推向了新的高潮。

噩耗传到家乡琼崖,当地群众也先后举行悼念活动。琼州革命先驱杨善集和王文明等人,一同前往郭钦光故里,凭吊这位爱国志士。1919年5月20日,在琼崖学联的主持下,府海地区各校学生1000余人在琼崖中学举行大会,追悼郭钦光。当年5月底至6月,随着全国学生运动的发展,琼崖的学生运动进一步发展到抵制日货阶段,学生与工人、爱国商人和城乡人民联合起来,汇合成一股强大的反帝爱国洪流。此后,琼剧前辈吴发凤还以郭钦光的事迹为题材,创作了琼剧《爱国学生郭钦光》进行公演,宣扬爱国思想。

郭远志说,家里至今仍保存着郭钦光读书时用的杉木箱子。用手触摸,还能感受其中的木质结构依然坚韧无比。“这是我爷爷去世后,有人从北京带回的遗物。”

百年沧桑,既不腐朽,也无虫蚀。烈士郭钦光留下的精神亦是如此。(吴岳文 钟圆圆)

(责任编辑:焦点)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