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周刊|新生们,这份“大学生活指南”请收好 愿你不负青春不负梦

[时尚] 时间:2024-05-07 05:23:03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知识 点击:138次

原标题:教育周刊|新生们,教育这份“大学生活指南”请收好 愿你不负青春不负梦

海南日报记者 徐珊珊 通讯员 朱尚

今年9月,周刊指南大一新生们将迈进象牙塔,新生开启大学校园生活。份梦初入大学校园的大学他们,可能会在学业发展、生活人际交往、请收青春心理调适、好愿生涯规划等方面遇到新的不负不负困惑和烦恼。

站在新的教育起点上,每个新生都希望自己能拥有更美好的周刊指南未来。大一生活,新生应该如何更好地度过?份梦大学怎样读,才能练就过硬本领、大学不负青春韶华?生活近日,海南日报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

九月,许多闯过高考的考生将步入大学校园。海南日报记者 武威 摄

调整心态

更快融入新生活

“大学生活、学习环境与高中截然不同,大一新生入学后要学会适应这种变化。”海南师范大学心理咨询中心专职教师刘人瑞表示,青少年进入大学时会经历分离个体化的过程,逐渐从心理上和父母分离,脱离对家庭的依赖,走向成人世界,开始独立学习和生活。在这个过程中,许多人身心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出现新问题,这是很正常的。面对变化,要积极寻找和挖掘宝贵资源,帮助自己更好地融入大学生活。

刘人瑞建议,目前,一些高校尚未开学,准大学生们开学前可以在网上搜索时间管理、人际互动等网络学习课程资源。提前学习,让自己遇到问题时不会手足无措,能够较为自如地应对。

“刚入学时,新生都会参加军训,此时还没有学业负担和压力。可以充分利用这段时间开展人际交往,积极挖掘校园内的资源,建立自己的人际关系网,包括同班同学、班主任、辅导员、专业课老师、学长学姐、同乡校友等。此外,可以有选择性地参加学校社团,大学生社团是高校中独特的资源。”刘人瑞建议,新生可以阅读美国教育专家戴夫·埃利斯写的《优秀大学生成长手册》,里面提供的一些建议能帮助新生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新生感到束手无策时不要憋着,要学会找到能帮助自己解决问题的人。需要找人诉说心里的烦恼时,可以到学校心理咨询中心寻求帮助。”

海南师范大学辅导员严艳表示,大一新生入学后应调整心态,做好生活和学习两方面的准备。除了要应对学业挑战外,对于没有住过校的新生来说,还要提升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学习打扫宿舍卫生、清洗个人衣物等。有的新生还会遇到水土不服、饮食不习惯等问题,要学会慢慢适应。

刚从北方到海南上大学,海南大学应届毕业生唐玮泽大一时也曾迷茫过。“感到困惑时,先按部就班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我认为新生最关键的还是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遇事不要急、不要憋着不问,要有面对新生活的勇气和信心。只要你有目标,大学生活会越过越精彩,你会发现自己有许多新的潜力。”

“刚进大学,一切都是新的:新的校园,新的老师,新的同学,新的开始。许多新生会感到新奇兴奋,也可能因为现实与理想有差距而失望、沮丧甚至心生怯意。”刘人瑞表示。

据了解,有些大一新生进入大学后,发现学业成绩不再是评价的唯一标准,自己也不再像高中时表现那么突出,容易产生低落沮丧的情绪。

刘人瑞说,有些学生在高中是学霸,平时只顾埋头学习,缺乏人际交往能力,进入大学校园后发现自己不再像过去那么耀眼,容易出现挫败感,有些人甚至会丧失自信心。此时要注意调整心态,提升自己应对挫折的能力;学会全面审视自己,正确地进行自我评价,认清自己的优势和劣势;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如果取得成功,要积极肯定自己;如果遭遇失败,就想想自己能从中学到什么。

重新出发

树立学业目标

大学生活精彩纷呈,但学业专业仍是绝大多数同学未来立足于社会的根本。如何选课、如何适应专业学习、挂科了怎么办……初入大学,新生的困惑有很大一部分都与专业学习相关。

“大学课程不像高中那么有规律,有时从早上到晚,有时一天都没有课。原本站在同一起跑线的学生们,如果不做好学业规划,提前确定个人学习目标,四年后将产生很大的差距。”严艳表示,大学期间是许多人一生中系统学习、提升学习能力的最宝贵时机。大一新生要树立学业目标,制定学习计划,不断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除了专业课,还可以学习一些自己感兴趣的课程。

“进入大学,离开家和父母,过上曾经憧憬的没人管的生活,这时在学业上的自律显得尤为重要。”唐玮泽说,“大一时,我的学习效率一开始很低,后来才慢慢制定了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比如在英语学习上,每天跟读一则BBC新闻,每天写英语日记等。每日坚持,长此以往,你就会发觉主动学习和吸纳知识已经成为良好的学习习惯。”

海南师范大学教师蒲晶煜表示,大学学习与高中学习模式不同,更强调自主学习。在专业课的学习方面,要注意学习方法,掌握知识间的层次和规律,由浅及深,由表及里。大学生要学会跟从老师教学节奏,不要好高骛远。

入学后,一些新生担心自己不能通过考试,出现最不想面对的问题之一——挂科。“如果出现挂科,就要认真反思这一学期自己是否认真听课、哪里还没有达到学业标准和要求。知耻而后勇,挂科并不可怕,这是在提醒你要端正学习态度、奋起直追。”蒲晶煜建议,大学期间,除了认真完成学业任务,大学生还应在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兴趣爱好等方面积极拓展。

精彩纷呈的大学生活。海南日报记者 苏晓杰 摄

学生社团

让大学生活更精彩

进入大学后,大一新生会发现学校许多社团都在举行热闹非凡的招新活动。面对琳琅满目的大学社团,应该如何选择呢?

多位受访者表示,大学期间,在不影响学业的情况下参加自己喜欢的社团组织,既可以拓宽个人视野,也可以提高交际能力和组织能力等。

据了解,我省高校的学生社团目前主要有文娱体育、公益服务、学术科技、社会实践四大类。“选择社团时要考虑自己的喜好。我很喜欢播音,就选择加入了海南大学广播台。大学社团经历让我接触到了许多优秀的师长,他们是我不断成长的动力和榜样。”唐玮泽说。

有关专家建议,大学社团活动丰富多彩,新生要根据个人需求和兴趣来挑选,可以选择让自己保持愉悦状态的社团、与专业学习相关的社团等,但切记不要贪多。同时,要注意平衡好社团活动与日常学习的时间,切忌本末倒置。

新生必修课:如何与室友和睦相处?

共处一室,就是一个“缘”字

海南日报记者 徐珊珊 通讯员 朱尚

大学开学后,来自天南地北的大一新生将进入宿舍开始集体生活。大学四年,宿舍是大学生们离开父母后的第二个“家”。如何与室友和谐相处,成为大一新生的必修课。

大学期间,有人在宿舍与室友相处融洽,有人则因为与室友产生矛盾苦恼不已。据了解,引发大学宿舍矛盾的多是一些鸡毛蒜皮的琐事,作息时间不统一、生活习惯差异、性格差异、言语不和等都容易引发矛盾。

海南师范大学辅导员严艳表示,从高中到大学,大一新生要面对全新的生活环境、生活方式,需要一个不断适应的过程。对于许多没有住校经验的大一新生来说,要注意提升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学会与有不同生活习惯的室友同室而居。

“大一时,我们宿舍的室友生活习惯差别很大。有人喜欢当夜猫子,很晚才起床;有人喜欢早睡早起,坚决不做‘熬夜党’。有人性格大大咧咧喜欢户外活动,也有人喜欢安安静静地宅在宿舍里。”海南师范大学学生孔梦娇说,人与人朝夕相处总会不可避免地出现一些矛盾,这很正常。“出现矛盾不可怕,可怕的是大家都不愿意开诚布公当面解决。有时室友之间的矛盾起因都是一些很小的琐事,只要大家愿意坦诚相对,矛盾就会化解。在宿舍生活,不能什么都由着自己的性子来,要学会关心、尊重、包容他人。”

“新生面对宿舍问题时不要太焦虑。我们宿舍四个人来自四个不同的城市,性格也有差异,但我们仍然是最好的兄弟。”海南师范大学学生查中旭说,“平时相处要学会为室友着想。例如,有人要上床休息了,我们都会及时关灯。宿舍卫生大家轮流做,共同营造一个舒适的环境。大家有空时可以一起打打球,关系很融洽。”

海南大学应届毕业生唐玮泽认为,在大学宿舍生活,首先要互相尊重,考虑自己的举动有没有影响到他人,看视频时要戴上耳机,晚上不要太晚打电话影响他人休息,这些相处中的小细节都要注意。其次是互相理解和包容。“在宿舍这个大家庭,你要付出真心才能换来真心。有空时可以多和室友聊聊天、室友没空时可以帮忙打饭、考完试后一起聚聚餐,多参加集体活动有助于增进彼此之间的感情。”

一项针对在校或刚毕业不久的大学生的调查显示,近九成受访者认为处理好和室友的关系很重要。针对如何与室友更好相处这个问题,六成以上受访者建议尊重彼此的生活习惯,学会换位思考;超过五成的受访者建议主动加强沟通。此外,积极参与宿舍活动、不搞“小团体”、互相关心帮助和注意个人卫生、集体卫生等。

海南师范大学辅导员李唯正表示,大学四年,宿舍是学生重要的生活和学习场所,如何与室友相处是大学生活的一门必修课。和室友在同一屋檐下相处,首先要彼此包容、相互尊重,善于发现他人身上的闪光点。每个人的成长环境不同,只有相互尊重,才能更好相处。其次是学会换位思考。学习对方的长处,发现对方短处时可以善意提醒,对方有难处时要多关心。如果因为琐事发生矛盾,要少点计较,多点宽容。

“有问题时要加强沟通,不积累矛盾。希望大家都能珍惜自己与室友相处一室的缘分,以诚相待,让宿舍生活成为难忘的大学回忆。”李唯正说,如果遇到个人难以化解的宿舍矛盾时,要学会自我心理调节,积极寻求亲人、朋友和老师的帮助。

大学期间如何考证?

“大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考取能力证书是提升竞争力的有效方式。”北京科技大学学生就业指导中心副主任张静表示,不过现在的证书五花八门,如果没有规划盲目去考,也许会得不偿失,浪费了精力和财力,收获一些没有含金量的证书。大学生要结合自己的职业规划有的放矢。对于竞争力比较有帮助的证书主要有两大类。

一类是通用技能类证书。外语水平和计算机技能是企业比较看重的通用技能。

众所周知,很多企事业单位在选聘高校应届毕业生时,都会设定外语要求,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简称CET-4和CET-6,这两个证书是英语水平的重要证明,学生应该提早准备,争取尽早通过考试,分数越高越好。如果将来希望去国外留学或者到外企工作,那还可以考取托福、雅思、商务英语等证书。

计算机水平也是企业招聘时看重的重要技能,非计算机相关专业的同学,可以考取全国计算机等级证书,如果计算机水平较高,可以尝试考取行业认证类证书。

第二类是专业技能类证书。由于各行各业对从业者的技能需求不同,部分行业和职业会有相对应的专业技能证书,如希望从事教师工作的同学,一般需要考取教师资格证和普通话等级证书;希望进入金融相关行业的同学,一般需要考取会计证,当然还有其他证书,如证券从业资格证书、精算师等。

尽管证书是能力的重要体现,但企业并不会唯证书论。因此,对大学生而言,多参加实习实践活动才是提升竞争力的根本,如计算机相关专业的同学应该熟练运用计算机编程语言,同时具备一定的项目或竞赛经验,在毕业时更容易受到企业的青睐。

(据《光明日报》)

大学新生请带上三个“行囊”

李思辉

近期,许多高校的录取通知书逐渐发放,一些高校已确定开学时间。那些拿到录取通知书不久的大学新生,对这一刻更有着不一样的憧憬。整个社会对大学活力的再现也满怀期待。除了生活必需品,大学新生们可能还需带上三个特殊的“行囊”。

第一个行囊——卫生防疫的自觉。这场疫情让我们深刻认识到,良好的卫生习惯无比重要。在没有特效药的时候,勤洗手、勤通风、戴口罩等,是人们面对流行病的“常备药”。推广分餐制、使用公筷公勺等良好卫生习惯既是疫情防控时的应急需要,也应该被固化为一种生活习惯。高校是知识的象牙塔,也是防疫的重点场所。来自五湖四海的大学生随身带来不乱丢垃圾、更加讲究个人卫生等良好的卫生防疫习惯,人人就都成了防疫的参与者。如此,大学的安全就有了坚实保障。

第二个行囊——野蛮体魄的决心。毛泽东在《新青年》上发表《体育之研究》一文,将体育的重要价值概括为“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新冠肺炎疫情让人们更清楚地认识到,过硬的体质是抵抗病毒侵袭的最后一道防线。近些年,有关我国青少年、大学生与周边一些国家年轻人身体素质的对比研究,更是令人忧心。即将进入大学的学子们,风华正茂,是家庭的希望,是国家的未来,绝不能变成手无缚鸡之力的病弱青年。下定决心,加强体育锻炼,“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才能提升自身抗击风险的能力,为未来的学业、事业乃至整个人生打下坚实的健康基础。

第三个行囊——兼济天下的理想。疫情促使我们深刻地认识到,人类必须做好长期和各种流行病做斗争的准备。人类历史上,人与疫病竞赛的天平倒向人类,在于科学和文明的进步。而科学和文明的进步,关键在人,在具有兼济天下理想的人。令人欣慰的是,疫情发生后,很多大学生积极投身防疫一线。大学是人才培养的高地,莘莘学子是国家科技创新的希望,被寄托着国家、民族乃至人类的期许。这样一群年轻人,不论学的是何种专业,都应从这场疫情展现出的“舍生忘死”“守望相助”等国人精神中汲取力量,立兼济天下之志,做造福社会之人,不负青春一场。

100多年前,李大钊先生热情称赞:“青年之字典,无‘困难’之字;青年之口头,无‘障碍’之语。”那个年代的90后,高举五四运动的精神火炬,在追求马克思主义真理中开辟了中国的光明前程。今天,新时代青年也面临着一些国家、民族乃至人类绕不开的挑战。尤其是今年这一届大学新生,人生际遇注定大不相同。抖擞抖擞精神,带好行囊出发,意气风发地去迎接“天将降大任于斯人”的时代使命。

(据《光明日报》)(徐珊珊 朱尚)

(责任编辑:热点)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