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一流”认定不搞终身制:动态调整 有进有出

[知识] 时间:2024-04-19 05:47:02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热点 点击:39次

  在经历各种猜测之后,双一流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名单近日终于尘埃落定。认定137所大学入围榜单,不搞其中一流大学建设高校42所,终身制动整分为AB两类一流学科建设高校95所。态调

  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双一流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第六届理事会会长瞿振元说,认定这标志着我国“双一流”建设进入正式施工阶段,不搞也标志着加快高等教育现代化、终身制动整建设高等教育强国进入了新阶段。态调

  “基于国情的双一流高等教育发展的战略选择”

  “双一流”建设自2015年拉开序幕。

  2015年8月,认定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15次会议审议通过《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不搞10月,终身制动整国务院正式印发公布。态调

  其中提到,多年来,通过实施“211工程”“985工程”等重点建设,带动了我国高等教育整体水平的提升。同时,重点建设也存在身份固化、竞争缺失、重复交叉等问题,迫切需要创新实施方式。

  《总体方案》中还强调,统筹推进“双一流”建设,“实现我国从高等教育大国到高等教育强国的历史性跨越”。

  随后,在2016年2月,教育部印发的《教育部2016年工作要点》,明确要求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

  2017年1月,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改委联合印发的《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暂行)》,对遴选条件、遴选程序、支持方式等做出具体规定。

  根据《实施办法》,“双一流”建设分三步走:到2020年,若干所大学和一批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若干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学科前列;到2030年,更多的大学和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若干所大学进入世界一流大学前列,一批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学科前列,高等教育整体实力显著提升;到本世纪中叶,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数量和实力进入世界前列,基本建成高等教育强国。

  人民日报评论称,这是第一次以政府名义正式提出我国大学、学科要在一定时间内进入世界一流前列的宏伟目标。

  瞿振元认为,“双一流”建设体现了国家意志和国家责任。抓好“双一流”建设,是基于我国国情的高等教育发展的基本方法和战略抉择。

  “不是推倒重来,而是继承创新”

  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211工程”“985工程”先后被提出并实施,成为高校的“风向标”。截至2011年,共有112所高校进入“211工程”,39所高校进入“985工程”。

  在此次公布的一流大学建设高校的名单中,原“985工程”的39所高校全部入围,另有郑州大学、云南大学、新疆大学3所“211工程”高校新晋加入。在一流学科建设高校的名单中,其余的“211工程”高校全部纳入。

  “双一流”建设与“211工程”“985工程”到底是什么关系?是否是取代还是升级?一直以来议论不断。

  直到今年两会期间,教育部部长陈宝生明确表示,“双一流”不是“985”“211”的翻版,也不是升级版,更不是山寨版。它是一个全新的计划,在“985”“211”基础上,把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事业在新历史潮流下推向前进。

  21日名单公布后,教育部有关负责人答记者问时说,“双一流”建设实施推进不搞全体发动、推倒重来,而是继承创新,即充分考虑“211工程”“985工程”等高等教育重点建设基础,继承好已有建设成效,同时创新建设管理模式。

  第二届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原中山大学校长黄达人认为,原“985”工程大学都进入“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建议名单,原“211”工程大学都进入“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建议名单。这一结果肯定了以往高等教育重点建设已经取得的建设成效,这也是开展“双一流”建设的一个重要基础。

  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院长、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刘海峰说,“双一流”建设是中国特色的产物,“211工程”、“985工程”是“双一流”建设的逻辑起点和继承基础。“它是新时期中国追求世界一流大学的政府行为,代表着国家意志,因此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既要创新,也要继承,这样才能稳中求进,平稳过渡。”

  瞿振元表示,“211工程”“985工程”建设的成功经验要继承,但也要克服事实上存在着的“动态监测不够”“身份固化”等不足。在“双一流”建设的宏观管理上,还要进一步探索如何体现动态管理、实现“换挡提速”。

(责任编辑:知识)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