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扁”出奇的虚扁壶,“造型扁一分,成型难一分”

[探索] 时间:2024-04-28 15:43:04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休闲 点击:140次

    

脱离了器型之美,紫砂壶仅仅是出奇成型用紫砂泥制成的容器而已,其艺术价值大打折扣。扁壶扁分习壶最好的造型方法便是通过流传百年的经典器型,研习其架构和细节,难分捕捉微曲之美。扁

品茗是出奇成型一种妙趣。而与此妙趣相得益彰的扁壶扁分,则是造型令人眼花缭乱的各款品饮妙器。

“茶具砂为首。难分” 紫砂壶更是扁一众品饮妙器中不容忽视的存在。

一般认为,出奇成型紫砂壶的扁壶扁分诞生时间约在明朝正德年间。不过,造型1976年,难分宜兴羊角山紫砂古窑的发现,将宜兴紫砂的历史源头指向了宋。

宜兴羊角山古窑址调查文稿曾指“上限不早于北宋中期,盛于南宋,下限延至明代早期”,并引用北宋梅尧臣《宛陵集》“小石冷泉留早味,紫泥新品泛春华”、苏东坡“松风竹炉,提壶相呼”等诗文,为其源自宋代的依据。

1982年,中国文物出版社出版的《中国陶瓷史》初步断定,“紫砂器”创始于宋代,至明代中期开始盛行。

▲《品茶图》明 文伯仁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紫砂壶于明代开始盛行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明人的饮茶习惯发生改变。

明太祖朱元璋罢贡团饼茶,促进了散茶的普及,直接用沸水冲泡散茶的“泡茶法”明以后逐渐流行。明代茶具因饮茶方式改变,也发生了相应改变。

为衬托茶汤色泽,明代陶瓷茶具摒弃了宋代的黑釉盏,而多以白色为主;此外,以陶土烧制紫砂茶具由于其卓越的泡茶表现,从众多茶具中脱颖而出。

紫砂泥料配合窑烧,造就了紫砂茶具特殊的双气孔结构,赋予其较高的透气性和吸水性,使其能很好地保持和凸显茶色茶香,因此明以后开始盛行。

紫砂壶以古朴素雅为美,以泥料造型见长,将“点、线、面、几何图形、空间虚实”等造型,合理而巧妙地组合在一起,构成了蔚为大观的茗壶世界。自明代盛行后,紫砂茶具在造型艺术及制作工艺上,结出了令人赞叹的丰硕果实。

其中“虚扁壶”,就是以“”的几何特征见长的经典紫砂壶型之一。

▲明 时大彬 虚扁壶 底刻款‘源远堂藏大彬制’

上海博物馆藏

虚扁壶,又叫“书扁”或“水扁”,最初因其壶身高度恰巧与当时一本线装书的高度差不多而得名。

此壶由紫砂大师时大彬在青铜扁壶造型基础上改良而来,其后名家均有摹制再创作,散见于各大紫砂典籍图谱。

▲魏公扁壶 故宫博物院藏

▲清 陈鸣远 调砂虚扁壶 宜兴陶瓷博物馆藏

▲清 陈觐侯 黑铁砂虚扁壶 宜兴陶瓷博物馆藏

虚扁壶的亮点在于“扁”字。壶身“看上去被压扁了”是虚扁壶的壶型特征。这个特征也让虚扁壶成为紫砂壶制作中最难成型的经典器型之一。

其虚扁之形,看似简单,却极见功力,非技艺纯熟者不可为之。紫砂业内素来有“造型扁一分,成型难一分”之说。

制作虚扁壶时,在将身筒围成筒型后,需用“泥拍子”一下一下轻拍按压身筒成扁圆形。这个拍压的过程,力道要非常均匀,才能使壶“扁而不塌”,对制壶人的手部控制力是个极大的考验。

虚扁壶的壶身扁圆,却气势昂扬。置于茶席上,其扁圆的壶型,个性鲜明,独具一格,既有紫砂茶器自带的内敛素雅的气韵,又趣味无穷,令人玩味不尽。

虚扁壶妙趣横生,值得赏玩珍藏。观复博物馆以紫砂之玩壶妙趣,推出了「虚扁紫砂壶

此虚扁紫砂壶,以“扁、平”为主要特点,线条明朗、清晰;壶盖与壶身严丝合缝,通转自如,俯视若同心圆盘,灵动流畅。

在扁圆的壶身上,一侧手工雕刻“无心”二字,另一侧刻劲竹点缀。

采用优质降坡泥泥料,器韵自然,色古质坚,胎面细腻,抚之无粗涩感。

一弯壶嘴弯曲有致,潇洒灵逸。耳把舒展流畅,与壶嘴遥相呼应。

整壶古朴大方,神韵有加,其扁圆的壶身,给人一种虚怀若谷之感,洋溢典雅书卷气。

(责任编辑:知识)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