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探索多种形式“双向飞地经济”模式 推动产业有序转移

[综合] 时间:2024-04-29 10:48:30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探索 点击:190次

原标题:广东探索多种形式“双向飞地经济”模式 推动产业有序转移

广东今年使出一记“大招”——印发《关于推动产业有序转移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广东若干措施》(下称《若干措施》),对新一轮省内对口帮扶协作进行部署,探索推动并推出“1+14+15”政策体系。多种其中提及,形式不仅要做强一批承接产业有序转移主平台,飞地更要探索多种形式“双向飞地经济”模式。经济

放眼珠三角,模式“你来我往”的产业“双向飞地”已蔚然成势:广清经济特别合作区已累计引进项目超600个、佛山产业转移(茂名)工业园已正式挂牌,有序深圳则率先迈开与对口帮扶协作地区共探“反向飞地”发展的转移步伐,全省首创“反向飞地”园区——河源龙川(宝安)科技创新中心。广东

落实高质量发展,探索推动谁也不能落下。多种推进产业有序转移并非简单的形式“搬家”“输血”,而是飞地要充分利用珠三角城市的产业资源和粤东粤西粤北地区的空间资源,迈向深层次、多领域的协作发展,一起做大合作的“蛋糕”。

“再造一个新广东”,从珠三角开始。

飞地变“热土”

什么是“飞地经济”?传统意义上的“飞地经济”,往往是以产业飞地为主,由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进行产业梯度转移。

眼下,不少珠三角的飞地都在打破欠发达的刻板印象,迸发出区域经济发展活力。

自动化流水线上,机械臂有条不紊地进行工作,生产工人驾驶叉车在车间内来回穿梭,一块块汽车天幕玻璃类产品经过多道工序淬炼后出厂……在梅州圣戈班高端汽车玻璃一期项目的生产车间,高效智能的生产线去年交出了年产值3亿元的“成绩单”。

坐落于广梅产业园的梅州圣戈班,是由法国圣戈班集团和广汽集团两家世界500强企业合资兴建的创新型产业项目,主要生产高端汽车玻璃。一期项目从引进签约到投产,仅历时9个月,创造了圣戈班集团全球最快投产速度。

一期项目的顺利落成投产,让企业经营者对广梅产业园的发展信心倍增。扩产,自然是水到渠成。

去年11月底,梅州圣戈班计划新增投资1.8亿元建设高端汽车玻璃生产(第二期)项目,达产后可年产压制夹层玻璃90万片,预计可新增年产值5亿元、年税收3000万元。

“我们对梅州圣戈班的长远发展充满信心,二期再投资1.8亿元,引入一条全球先进的高端玻璃汽车生产线。”梅州圣戈班总经理刘杨说。

梅州圣戈班并非广梅产业园里的唯一的外资企业。去年末,广东科伦药业与世界500强、全球最大的透析产品供应商费森尤斯医疗签约,合作共建腹膜透析液生产项目。该项目预计总投资2.4亿元,一期投资1.2亿元,建设两条腹膜透析液生产线,年产能可达1500万袋,预计产值2亿元,实现新增就业300余人、税收1500万元。

大项目带动大产业,大产业撬动大能量。在广梅产业园,2022年实现工业产值逆势提速增长,总产值达65.5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14.1亿元,比2019年分别增长96%、90%。

《若干措施》提出,支持珠三角各市在粤东粤西粤北地区探索布局建设“飞地经济”。除了广梅产业园,广州在清远建设的广清经济特别合作区,也成为龙头企业竞相布局的投资热土。

在广清产业园内,欧派家居工厂的自动化产业不间断运转。今年2月,计划总投资22.8亿元的欧派家居华南第二生产基地项目正式签约落户广清产业园。

步入欧派家居所在的广清产业园,一股现代气息扑面而来——造型气派的商业广场、现代化的大厂房、绿意盎然的公园和道路……难以想象,10年前,这里只是一个广袤荒芜的小镇;10年后的今天,这里俨然已是一座新城。

新城新气象,飞地变“热土”。“广州总部+清远基地”“广州前端+清远后台”“广州研发+清远制造”“广州孵化+清远产业化”等合作共建模式,在广清产业园得到了充分实践。这些通过实践检验的合作共建模式,为珠三角各市布局“飞地经济”提供了可行路径。

创新“双向飞地”

传统的飞地经济模式,通常是从经济较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单向输出资金、管理、项目等资源,在当地建设产业园用以刺激产业发展并提供可观的就业岗位,而较发达地区也顺势拓展产业空间并获取更多人力资源。

而在珠三角,“反向飞地”创新更能实现双向奔赴、共创共赢。

2月28日,全省首创“反向飞地”园区——河源龙川(宝安)科技创新中心在深圳宝安区揭牌,两地由此实现了从“单向飞地”向“双向飞地”的转变。

3月14日,位于深圳市南山区数字文化产业基地的连平(南山)产业科技孵化中心揭牌,这是继龙川县和宝安区联手打造的“反向飞地”园区后,深圳与河源联手打造“双向飞地”园区的又一新进展。

河源龙川(宝安)科技创新中心的相关负责人张剑峰告诉记者,科创中心将于6月底开园,可用面积约为3.9万平方米,届时将有多家来自龙川等地的企业进驻。

科创中心将发挥宝安创新优势,通过“前店后厂”“总部+基地”“研发+生产”“创新+孵化”的产业合作模式,提升龙川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并打造宣传推广龙川产业、企业、特色产品的展示中心及招商引资、对接项目的平台窗口,开辟“孵化在深圳、转化在龙川”的产业招商和产业培育新路径。

“河源龙川(宝安)科技创新中心也给龙川企业提供一个展示的平台,他们在这里可以接触更多大湾区企业,把好产品推介出去,带回更多订单。”张剑峰说。

此次在深圳建设的河源龙川(宝安)科技创新中心与连平(南山)产业科技孵化中心,是河源引流创新人才与科创资源、实现研发与生产跨地区联动、扩大产业规模、促进产业升级的主动出击,不仅对河源自身有积极作用,也有益于进一步加强广东省内各区域之间的协同发展。

探索协作共赢

地处粤东和珠三角的连接枢纽之地,深圳的第“10+1”区——深汕特别合作区是飞地经济的重要探索。

走进深汕特别合作区的比亚迪汽车工业园,6条生产线自动化设备全力运转,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快节奏产出。

目前,深汕比亚迪汽车工业园一期已经投产,力争年底实现整体达产;二期正全面建设,加快推进投产。两期总投资250亿元,全部达产后预计年产值超过1100亿元。

自2018年12月16日正式揭牌以来,作为中国飞地经济发展模式首创者、飞地治理模式首创者和飞地农村城市化实践首创者,深汕特别合作区驶入了发展的快车道,一面为汕尾乃至粤东地区注入发展活力,一面成为深圳向东辐射的坚强战略支点。

深汕特别合作区承接深圳东部优势产业资源,锚定“世界一流汽车城”目标,在建造产业新城的道路上一路狂飙。

截至目前,深汕特别合作区已引进产业项目105个,其中97个来自深圳。目前已投产45个,开工在建或具备开工条件53个,开展前期工作7个,计划总投资超过800亿元,全部达产后预计产值近2000亿元。

今年,深汕特别合作区将布局10个以上重点新项目,加快形成“1家头部车企+多家造车新势力+N家零部件龙头”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

从产业承接地到产业新城,深汕特别合作区基本形成了自身完整且优势的产业体系,随着产业园、轨道交通等城建项目的相继完成,一座焕发着现代化魅力的智造之城在深圳之东拔地而起。

目光向西,位于粤西的茂名迎来了来自佛山的考察团,共商产业升级事项。按照广东新一轮省内对口帮扶协作工作部署,佛山市对口帮扶茂名市,将联手打造产业转移合作园和县域特色产业园区,实现双方协作共赢。

今年1月,佛山产业转移(茂名)工业园的牌子已醒目地立在高州产业转移工业园门口。茂名,正逐渐融入佛山的“产业朋友圈”。

事实上,茂名具有坚实的制造业基础,形成了石油化工产业、现代农业、建筑业三大千亿级产业集群,正在培育绿色化工、新材料、新能源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当前正在新旧动能转换、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期。而佛山是万亿级制造业强市,工业规模居全国第5位,制造业品种齐全,产业众多,是全球知名的制造业高地。佛山与茂名的产业合作,将为茂名带来新动能,扎实产业链条。

从广州“飞向”清远、从河源“飞向”深圳、从佛山“飞向”茂名……人才、资金、技术,在广东各城市间集聚、流转。飞地似东风,凝聚城市特色优势,为区域协调发展先行探路、积累经验,也为广东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助力。

南方日报记者 黄舒旻 崔璨 雷林山(黄舒旻 崔璨 雷林山)

(责任编辑:娱乐)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