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综合 >正视“弱人工智能”的积极价值 正文

正视“弱人工智能”的积极价值

[综合] 时间:2024-04-28 01:47:43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百科 点击:44次

  原标题:正视“弱人工智能”的正视积极价值

  2015年,国务院将人工智能列为推进“互联网+”重点领域发展目标任务;2016年,“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重点突破人工智能技术;2017年,人工智能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过去几年,人工智能相关话题持续升温,已成为几乎横跨各行各业的热点议题。

  随着讨论不断深入,弱人人工智能在引起广泛关注的同时,也导致了两极化争议。支持派乐观地认定,工智人工智能将很快实现具有自主意识的“强人工智能”,在具体应用领域也能发挥人的作用;反对的声音则认为,人工智能距离拥有类似人的独立意识,还有相当长的距离,所谓“强人工智能”更为时尚早。

  这些截然相反的积极价值言论背后,不仅存在多重误读,也混淆了人工智能的实际角色和真正问题。若想避免抽象、正视夸张和物化地讨论人工智能,弱人我们首先要理清对于人工智能认知上的结构性错位,不能将“强人工智能”和“弱人工智能”二元对立,并以尚未兑现的“强人工智能”的标准,来否定现阶段“弱人工智能”的广阔应用现实。

  “弱人工智能”的工智现实价值

  谈及传播传统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积极价值很多人都觉得这是中老年群体关心的话题,与青少年无关。然而,正视近几年基于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的弱人一系列新鲜文化经验,从根本上颠覆了这种刻板印象。

  今年元宵节期间故宫的工智“紫禁城上元之夜”文化活动,受到青少年群体的狂热追捧,就是例证。近几年,积极价值围绕故宫已出现“皇帝很忙”表情包、换妆游戏《我的正视国宝色唇彩》、数字音乐专辑《古画会唱歌》等十余款文化衍生品。弱人而这一切都是工智云计算、大数据,特别是“弱人工智能”具体应用的产物。

  同样的例证也出现在敦煌。“弱人工智能”在对敦煌莫高窟的“数字文保解决方案”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弱人工智能”形态的提炼、萃取和演绎,莫高窟中丰富的造型元素被赋予了全新生命力。不仅如此,腾讯“弱人工智能”的落地应用,已用于敦煌莫高窟受损壁画的数字保护、修复工作。

  通过算法公平,完成对人工智能的“科技向善”引导和引领,在我国社会还有着特殊的意义。

  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的报告显示,在我国现有的近8.29亿网民中,年龄未达40岁的比例超出70%,近90%未受过本科及以上的高等教育,过半数月收入不足3000元,农村网民的比例开始接近30%。而且超出绝大多数主流人群想象的是,我国迄今仍有1.22亿左右的网民通过网吧上网。

  人工智能技术不仅能准确地发现这一问题,还有助于逐步打通贫困地区网络基础设施“最后一公里”,降低入网门槛,加快弥合“数字鸿沟”,提升信息交流效率。

  此外,人工智能与政府管理、经济社会发展也呈深度融合之势。截至2018年12月,我国在线政务服务用户规模达3.94亿,占整体网民的47.5%。“弱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使我国“互联网+政务服务”不断深化发展。各级政府依托网上政务服务平台,推动线上线下集约融合,通过“数据多跑路”实现了“群众少跑腿”。

  平衡“两个杠杆”是科技向善内在要求

  这一波以移动互联网为核心的新媒体浪潮,确实将媒介杠杆作用发挥到了极致。一方面,人工智能等不断落地,有可能推动全社会的发展进步;另一方面,人工智能强化媒介杠杆放大效应,很有可能被利用、被操纵,起到相反作用。

  我们对此要保持足够的清醒和充分的警惕。移动互联网所起到的史无前例的媒介杠杆效应,并不只是单纯的技术飞跃,而是和金融杠杆紧紧绑定在一起。一方面,这是以移动互联网为表征的媒介迭代浪潮的内在逻辑和发展趋势使然;另一方面,也不可避免地造成一轮又一轮的炒作和投机。

  从2015年到今天,人工智能在我国受到全民关注后,正走到了第5年的历程。目前,全球人工智能70%的投融资都集中在我国,这既为我国人工智能事业发展带来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潜在风险。

  以史为鉴,媒介杠杆和金融杠杆相叠加,其排山倒海般的综合放大效应,是正向还是负向,取决于二者之间是否可以保持有机的动态平衡。也就是说,我国的人工智能行业,如果不能创造与现有估值相匹配的经济价值,一旦金融杠杆断裂,势必会带来难以预料、想象的多米诺骨牌效应。这不仅意味着行业本身将受到重创,对于我国人工智能的诸多具体应用领域都将带来长期的消极、不利影响。

  当前,人工智能技术持续进步,正带来社会化大分工边界的暧昧化、模糊化。在谷歌等平台型科技垄断巨头已不再能做出全球社会责任表率的今天,历史的接力棒开始传递到中国互联网企业的手中。

  “弱人工智能”的落地应用,表征的“科技向善”问题,其意义、价值、路径、影响和辐射范围,绝不局限在人工智能自身的范围,将注定波及到从国民经济到日常生活等领域的方方面面。

  这也更需要政府、企业、学界、新闻界等全社会各个领域的共同参与,加强对人工智能的法律、伦理、社会等关键问题的研究,进而积极推动人工智能的全球协同治理,促进新一代人工智能的健康、良性、有序发展。(记者 孙佳山)

(责任编辑:热点)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