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党员张昆:“好想再跟党奋斗30年!”

[探索] 时间:2024-05-04 20:53:15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百科 点击:50次

  “我的老党一生都是党培养了我,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我扎袜今天的员张幸福生活。”在云南省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大仓镇漾兴街二楼新居的昆好客厅里,80岁的想再老党员张昆说起自己一生的经历,异常地激动——“我多想时光能够倒流,跟党那样,奋斗我就能再跟党奋斗30年!老党”

  张昆原名张扎袜,员张拉祜族,昆好1941年10月出生于云南省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想再澜沧是跟党全国唯一的拉祜族自治县,是奋斗典型的民族直过区。张扎袜从小和父母家人一起过着刀耕火种的老党流动生活,每天在拉祜山乡的员张山上放牛。

  1955年,昆好云南省委边疆民族工作队来到澜沧拉祜族地区和平协商土地改革。工作队在拉祜山乡与各兄弟民族同吃同住同劳动,结下了深厚的情谊。14岁的张扎娃在放牛的间隙经常听到工作队宣传党的民族政策。“至今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工作队说,旧社会边疆民族地区民族压迫和阶级压迫非常残酷,共产党要废止民族压迫和阶级压迫,共产党是来救我们这些老百姓的。”在民族政策的感召下,年轻的张扎袜积极参加各种活动,帮助工作队开展工作,分田分地,进行和平民主改革,从此毫不犹豫地跟着党走。1956年拉祜山乡民主改革结束,开始筹建各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新的人民政权,16岁的张扎袜由于表现突出,当选为酒井区南甸乡人民政府乡长。1957年7月24日,张扎袜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同年,澜沧县委、县政府为了培养更多的少数民族干部,选拔了300名年轻的少数民族子弟,输送到云南省民族学院进行培养,张扎袜也被保送到了云南民族学院学习。两年后,张扎袜完成学习,顺利通过文化考试,1959年又被保送到云南省第二卫生学校民族初中补习班;结业后,由于学习努力,第三次保送被到云南省昆明市第一卫生学校民族医士专业班学习临床医学。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张扎袜把自己的名字改名张昆,纪念党对自己的培养,让一个放牛娃在省城昆明接受学习,从此开启崭新的人生。张昆经常对儿女们讲,“父母只是养育了目不识丁的张扎袜,是共产党给了我全新的人生,让我成长为张昆,成为对社会有用之人。所以,自己的一生都应该奉献给党,奉献给国家。”

  1963年9月,张昆从云南省第一卫生学校毕业后分配到了云南省林业厅,后来又到了云南省漾江林业局,从此张昆就一直在林区从事医疗工作。林区的生活十分艰苦,工作环境恶劣,但张昆从来无怨无悔。“我的一生是党和政府,党和人民培养和教育出来的,我感恩党,感恩人民政府对我的关怀和培养。”一个人背着药箱,跋涉在林区,看病、打针、手术、甚至接生,张昆在林区基层最需要的地方长年承担着常见病多发病诊疗、预防保健等一体化服务,成为林区工人健康的“守门人”。“林海最深的地方就是我去的地方,我在那里工作,在那里奋斗,在那里为广大的群众职工服务。”

  转眼间,当初的张扎袜离开家乡已经六十多年,在林业系统医疗岗位上奉献了自己的青春年华。其间,他从事过伐木工作,也担任过医院党委书记;经历过爱人的生离死别,也在1994年重组家庭。张昆曾经回过家乡澜沧拉祜族自治县,看到那里发生的变化,感慨万千。“我走出来之前,家里没有固定的居住,过着流动生活,我出来了以后,在党的民族政策的光辉照耀下,边疆民族地区的建设是天翻地覆的,现在变成了边疆美丽的风景线。”如今,张昆和妻子高琼英在巍山过着宁静的晚年生活,小孙子也刚刚考上大学,这个幸福的大家庭喜事连连。张昆经常告诉后辈,要永远听党的话,永远地跟着共产党走,清清白白、干干净净地做人,踏踏实实做事。

  高琼英告诉我们,收到光荣在党五十年纪念章的当天,张昆高兴得泣不成声。“我和扎袜结婚也27年了,这是第二次看到他哭。第一次是2016年,我们家享受国家棚户区改造的政策,搬进现在的新居,那天扎袜整夜睡不着觉;这一次,他戴上纪念章,也是一边流泪一边笑,非要拉着我照相。”

  从放牛娃成长起来的张昆,一直都万分珍惜自己难得的学习机会,即便在艰苦的林区,住的只是树枝围成的窝棚,也要打着马灯坚持学习。退休以后,张昆更是随时关注新闻,关心国家大事,坚持写读书笔记,有时还会在支部给大家讲授党课。

  7月1日上午,张昆全程收看热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在信笺上写下了自己的感受:“征途漫漫,惟有奋斗!”“共产党员是为共产主义而奋斗终身的,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征途上,通过奋斗和努力,中华民族的巨轮一定会驶向伟大复兴的梦想的彼岸。”

  云南网记者 秦蒙琳 通讯员 阿世刚 左文清 茶烽 摄影报道

(责任编辑:休闲)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