郏县:让农村贫困独居老人过上更有质量的生活

[热点] 时间:2024-05-01 03:15:48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探索 点击:151次

中国小康网7月9日讯 记者王建 “脱贫攻坚越往后,郏县居老难度越大,让农人过剩下的村贫都是难啃的‘硬骨头’”。郏县近年来贫困人口的困独结构性变化,充分印证了习近平总书记的上更生活这一精准判断。2017年底,有质郏县未脱贫的郏县居老3464户6988名贫困人口中,因病、让农人过因残、村贫因缺劳动力致贫共3262户,困独占比94.2%,上更生活低保、有质五保贫困户3213户,郏县居老占比92.8%。让农人过按此划分,村贫今年这两类贫困人口的占比更是分别达到了98.14%和98.1%。这些贫困户家庭大多都有老弱病残人员需要日常照护,照看人员不能外出务工,影响了家庭收入。同时,调研发现,有的农村独居老人存在精神孤独、饮食失常“做一顿饭吃一天”现象,生活质量令人揪心。

1562641982330335.jpg

  为解决这些贫困家庭“照看一个人、拖累一群人、致贫一家人”的现实困境,提升农村贫困独居老人生活质量,解决他们“两不愁三保障”存在的突出问题,同时为外出务工人员解除后顾之忧。去年4月以来,郏县县委按照中央和省、市“聚焦特殊贫困群体攻坚,创新农村养老模式,探索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新路子”的部署要求,组织人员外出考察,借鉴城镇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的模式,结合农村实际,探索建立了农村幸福院,集中解决鳏寡孤独、老弱病残、空巢留守贫困老人一日三餐、日间照料、精神慰藉等问题,开辟了特殊贫困群体帮扶新模式,搭建了“公益岗位+邻里照护”工作新平台。这一做法被河南省脱贫攻坚动态专期刊发;去年11月22日,周书记在郏县调研时对郏们这一做法也给予了鼓励;12月28日,全市“公益岗位+邻里照护”工作模式现场会在郏县召开。目前,全县已累计建成农村幸福院75家,吸纳老人1000余人。在幸福院建设过程中,我们充分调动各方力量积极参与,统筹解决如何建、如何管、如何长期发挥效益等关键问题。

1562641999927406.jpg

  在建设场所上。县民政部门出台标准,坚持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原则,整合利用村内现有闲置校舍、村委会闲置空房或村民空闲院落等资源,小微整改建设幸福院。要求幸福院建设面积在120m2以上,配备“五室一厅”(休息室、娱乐室、阅览室、活动室、配餐室、餐厅)等。全县建成的75个农村幸福院,基本没有破土新建,最大限度地节约了建设成本。渣园乡范寨村支书张根志,把自家空闲房屋捐出来建成幸福院;渣园乡朱庄村幸福院,改造南水北调项目部旧址建成;黄道镇纸坊村幸福院,利用村内旧学校房屋建成;茨芭镇茨芭村幸福院,改造原来教堂建成,教育群众坚定不移感党恩、跟党走。

1562642018858668.jpg

  在建设资金上。采取“村级自筹+社会捐助+政府补贴”的方式,各村把集体收入作为“幸福院”建设资金的主要来源,先行筹资建设,建成验收达标后,县财政给予3万元奖补。同时,各行政村积极发动本村乡贤、在外就业创业的爱心人士,捐赠建设资金,捐助灶具、桌椅等日常生活用具和其他配套设施,期间发生了不少感人事例。长桥镇东谷刘村一名大学生在即将毕业的时候,听说村里正在筹建幸福院,主动和村支书联系,说自己现在虽然没有经济收入,但也要尽一份责任,于是把同学们毕业不用的棉被等物品收集起来,清洗后、寄给村里,供老人使用。渣园乡王赵庄村、黄道镇纸坊村建设幸福院时,村内群众自发捐赠桌椅、电视、厨具、冰箱冰柜等物品,互帮互助的邻里氛围,和睦友善的淳朴民风,令人非常感动。

1562642036279701.jpg

  在管理服务上。县民政部门出台了食堂管理制度、安全卫生制度、财务管理制度等8项指导性制度和入驻守则。各行政村实行自郏管理、自郏服务模式,就餐费用由村委会零利润定价,每人每天伙食费控制在10元以内,按就餐次数收费,对贫困户老人适当补贴。在推进中,不少村创新了方法。冢头镇南三郎庙村将老人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等有偿转让,由村集体收储后统一流转,收入作为老人在幸福院的生活费用;黄道镇纸坊村,动员本村爱心人士和在外务工人员捐资,聘用贫困户负责幸福院日常管理服务工作,实现了照护他人与增加收入的一举多效;有不少村将人居环境整治拆出的零星土地建成菜园,蔬菜供应幸福院以节省开支,老人自愿到菜园劳动,娱乐生活。

1562642064261054.jpg

  在推进运营上。县里为首批建成的32个幸福院每个提供了2个公益岗位,其他幸福院公益岗位由乡村提供,优先聘用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等负责做饭、打扫卫生等工作,每月工资1200元。堂街镇寺后村贫困户张二虎,身体健康,有劳动能力,致贫原因是发展动力不足。在综合考虑他的情况后,村里让他当了幸福院的管理员,归属感有了,整个人也变了样,每天一大早就到幸福院扫地擦桌子,帮忙做饭,精神饱满。幸福院也拓展了“公益岗位+邻里照护”模式的实践路径。村两委掌握了幸福院老人的困难需求,对外发布支部公益项目,实现了定向帮扶精准化,村级妇联“四组一队”成员日常到幸福院帮忙洗衣做饭、打扫卫生,帮助老人解决生活困难,形成了良性互动,确保了长期运行。

1562642086791980.jpg

  幸福院不仅让贫困独居老人“一日三餐”吃上了热乎饭,也开辟了日常娱乐的场所,平时在幸福院里老人们看看电视、下下棋、聊聊家常,遇到困难,大家互帮互助,就像一个大家庭,有了精神慰藉。渣园乡范寨村贫困户王海全,以前一个人,吃饭不固定,身体消瘦,自从进了幸福院,三餐固定、荤素搭配,还有人提醒用药。一年多来,王海全胖了、脸也红润了,见谁都说党的政策好。渣园乡王赵庄贫困户赵雷潭,二级残疾,平时自己到幸福院,雨雪天气工作人员送饭上门,解除了亲人后顾之忧。黄道镇纸坊村贫困户王丙午独居在家,一日三餐经常凑合,身体不好,拄拐行走,在幸福院一日三餐有了保障,身体好了、心情好了,拐杖也扔了。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老人们在幸福院找到了归属感和乡情,精神和身体都有了显著改善。

  郏县农村幸福院建设虽然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与上级要求和群众期盼相比还有一些差距。下一步,郏县将进一步加大建设力度,在全县有条件、有愿望的行政村全部建成幸福院,努力让有需求的老人,老有所养、居有所乐,让每一名贫困独居老人都能够吃得好、穿得暖、有质量、有尊严地生活!


(责任编辑:热点)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