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笑起来真好看】云南保山:把残疾人农民工培养成工匠大师背后的就业通途

[知识] 时间:2024-04-29 23:59:37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综合 点击:51次

 

 

  走进龙陵县职业高级中学的华盛玉雕培训基地里,一群从农村走出来的真好残疾人孩子正在忙碌着,有的南保在精心雕刻黄龙玉雕件,有的山把师背在给雕件抛光,有的残疾成工在玉石毛坯上画小样,秩序井然;蓄着长发、人农美髯飘逸,民工颇有几许艺术家气质的培养华盛玉雕基地董事长林金秋带着几位教师正在指导学生作业。

一张张自信的业通笑脸充满了感染力。供图

  这是笑起一群特殊的学员,他们有的真好听不到,有的南保无法行走,有的山把师背肢体缺失,却汇聚在一起,残疾成工探索着全市15.7万残疾人就业培训促就业的人农新路径。而八个月的时间,也让他们找到了改变人生的新途径。

  “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使我学到了很多知识,但离目标还有很大差距,目前当务之急就是学好技术。希望三年学艺结束之后,能够学有所成,并凭借一技之长,走向社会,实现自身价值,并从根本上改善生活,靠自己的双手创造美好的生活。”来自昌宁的马显梅同学,是一名听力残疾人员。

一张张自信的笑脸充满了感染力。供图

  在上大学期间,美术专业的马显梅听力开始衰,期间辗转全国各大医院进行医治,无奈根本没有办法治疗,大三时已达到了轻度残疾。可毕业之后,工作问题可难倒了她,各种工作岗位报考条件以及面试体检,就像一道鸿沟彻底断了这条路。

一张张自信的笑脸充满了感染力。供图

  2019年,马显梅从昌宁县残疾人交流群得知玉雕技能培训这个消息。当时,她第一时间向昌宁县残联表达了非常想去学习的愿望。由于年龄和报名条件存在一定差距,好在一切问题都在残联的帮助下顺利解决了。

  如今,马显梅在校期间不仅根据国家相关政策免除学杂费,享受了国家中职助学金,因其美术基础扎实,雕工不错,每月还获得了校企发放见习工资1000元。

  像马显梅一样,培训基地里的其他33名学生均为来自保山五(县市区)的残疾人。

  面对命运的不幸,他们努力克服因身体残疾带来的不便,在老师的精心指导下,从基础绘画到实际操作一丝不苟的用心学习。他们不但用“雕刻”点亮了自己的人生,还让自己摆脱贫困,也重新燃起了对生活的希望。

  “党的惠民政策,特别是对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不但让我学到了技能,还让我创了业,一家人生活得到了保障,让我找回了自信。我想为残疾人做点贡献,做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我自己也是一名残疾人和他们沟通更为容易,也能给予他们信心……”玉雕班指导教师高发超一边看着学生们每一件作品,一边对记者说。

  高发超是龙陵平达人,未出襁褓就不幸身患小儿麻痹,求医未果,终致瘫痪,定属国家二级残疾。

一张张自信的笑脸充满了感染力。供图

  2007年,高发超在龙陵职业高级中学参加过玉雕培训,在此期间得到了老师们耐心的教导,之后又得到了玉雕大师肖杨的精心指导。从此,他迷上了这门技术,并找到了一条属于自己的人生道路。

  2011年,刚刚年满28岁的高发超,获得“云南玉雕大师”的殊荣和资质,成为云南最年轻的“玉雕大师”。

  2019年,保山市创新探索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学历教育”模式,依托龙陵县职业高级中学和华盛玉雕教学培训基地,充分利用各级各类资源,首次开办以培养工匠大师为标准的残疾人就业扶贫专项技能培训班。

一张张自信的笑脸充满了感染力。供图

  培训班开班时,已在腾冲开了间叫“腾雅斋”铺子,做着黄龙玉和翡翠生意的高发超带着一颗感恩的心回到了基地任教。在他的动员下,家乡的不少残疾学生打消了学不会的顾虑,毅然加入了玉雕班。

  龙陵县职业高级中学校长李永钦介绍,在校期间,残疾学生根据国家相关政策免除学杂费(免住宿费、免材料费、免书费等),享受国家中职助学金2000元/学年(第一、第二学年);建档立卡贫困学生另享受“雨露计划”补助,市、县级残联及相关企业给予培训期间必要的生活补助;在校培训期间每年按10%的标准评选优秀,给予5000元的奖励,若成绩优越,第三年校企发放见习工资。在校教育采用“工学结合2+1”人才培养模式,即第一、二学年在校内学习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第三学年由学校推荐到校企开展实习。按要求完成学习课程考试合格的,发放职业高中毕业证书和相关资格证书,校企可直接录用表现优秀的学生。

一张张自信的笑脸充满了感染力。供图

  “这种模式纳入现行职业教育体系,学费、住宿费全免,合作企业每年还给予每个培训的残疾人不少于3000元的补助,市县两级残联仅负担残疾学生的生活费用,节省了70%以上的费用。”李永钦说,“保山市残联创新的这种残疾人专项技能培训扶贫模式。变残联一家独撑培训模式为全社会联动扶持培养发力,关注度更高,效果更好。”

  在当地颇有名气的玉雕企业家林金秋是此次残联推动残疾人工匠模式培训的参与者。作为市政协委员的他长期热心公益事业,对这批残疾人学员更是倾注了大量心血,并免费安排了数名名玉雕大师每天精心指导,还每年拿出了十多万元资助这批残疾人学员。对难以适应手雕的学员,还专门购买了雕刻机及时引导转为机雕培训,努力不让一名残疾人落下。

一张张自信的笑脸充满了感染力。供图

  “现在的长期培养,就是为了培养出玉石雕刻工匠大师。我们雕玉,也要琢人。”林金秋表示,三年“学历教育+技能培训”的残疾人培养新模式,不仅可以帮助贫困地区残疾青年提升学历,更重要的是可以学以致用、定向就业,并凭借一技之长走向社会,实现自身价值,让他们精彩的人生不再残缺。

  “35名学员普遍比正常学生有更多的进步,原计划学习两年实习一年,但由于残疾人学员珍惜机会进步快,企业认可度高,准备提前一年半让20名学生领取每月800元学习奖励。经过这样的培养,残疾人可从3000多元的收入提高到万元收入档次。”在林金秋看来,“这种就业扶贫模式取得了预期的好效果,首期34名学员就像34颗种子,种子一发芽传播,几年后就会变成340人甚至更多。”

  “过去,在残疾人培训中,多采取实用技术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方式,对促进残疾人就业起到积极的作用。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残疾人就业面临总体就业质量不高,收入不稳定,就业稳定性差等越来越多的难题和困难。”保山市残联相关负责人坦言,看到市场的需求和短期技能培训的“短板”后,保山市在残疾人就业系列调研基础上,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中查找最不满意三件事活动为契机,深挖残疾人培训的主导潜力,以市场为导向积极探索残疾人传统培训精准转型,让残疾人从简单打工到有精湛的技术高起点就业,成为时代需要工匠大师。

一张张自信的笑脸充满了感染力。供图

  在华盛玉雕培训基地里,残疾人学员一个个微笑,一副副雕刻底图,一件件还不完美的作品,背后更是探索残疾人精准就业扶贫的保山实践。

  云南网记者 杨之辉

(责任编辑:知识)

    相关内容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