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知识 >让非遗传承常态化 正文

让非遗传承常态化

[知识] 时间:2024-04-27 20:42:53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休闲 点击:144次

  赵乃林

  6月11日,让非是遗传一年一度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这一天,承常全国各地纷纷举办宣传展示活动,态化为本地域的让非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提供展示机会。我省举办的遗传辽宁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雕刻技艺专题展,193件(套)非遗传承人的承常作品,与辽宁省博物馆和沈阳故宫博物院珍藏的态化40件(套)文物共同展出,旨在探寻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让非连接点。

  值得一提的遗传是,今年辽宁的承常非遗展示展演,相关宣传活动不流于仪式感、态化形式化,让非而是遗传更注重常态化,走进生活。承常

  沈阳市群众艺术馆“东北大鼓”“沈阳满族刺绣”“沈阳木偶戏”三个非遗项目展览同时开展,它们分别为沈阳地区的国家级、省级、市级非遗代表项目,选在此刻推出并非单纯应时之举,而是由此开始将展览办成常态化展馆,打造成发掘、研讨、宣传、展示非遗项目的大本营。同时,作为传承基地,面向社会开放,市民可以随时前来参观体验。

  如同一个人的庆生,又如一件事的纪念,我们常常操办得隆重、热烈,极具仪式感,以往的非遗展示活动也常常如此,以非遗展览、非遗项目传承人表演等活动为固定模式,一时间让人目不暇接、眼花缭乱,但时过境迁,活动一结束,一些展演内容也就成了过眼烟云。其实,“非遗日”活动只是非遗传承的一个起点,一个契机而已,而非遗的传承传播是一个恒久的过程。

  非遗项目的传承传播既非朝夕之事,也非举手之劳,这就需要常态化的培植、养护。沈阳市群众艺术馆推出三个常态化展览的同时,还常设“非遗评书场”“非遗会客厅”,展演评书、东北大鼓,举办非遗公开课,介绍非遗知识,解读非遗奥秘,分享非遗故事,让非遗项目不再静态呈现,而是“活”起来,增强互动性和吸引力,进一步拉近非遗和观众的距离。辽宁文化云、辽宁文化共享频道辟有固定非遗节目,以文艺演出、纪录片、名家讲堂等方式宣传非遗项目。辽宁省图书馆定期进行的图书推荐和线上资源推广,非遗项目图书必不可少。在一些进行相声、评书表演的小剧场,也定期举办非遗项目展演,成为日常生活中品味非遗文化的艺术空间。

  非遗项目常态化宣传展示,植根民间,接了地气,有了人气,才会焕发新的生机。当日,漫步沈城街巷即与古老非遗相遇,这里举办的20多个非遗市集活动都在居民生活区进行,一些城市书房也成了非遗展演的空间,有剪纸、泥塑、草编、篆刻、吹糖人等,所参展的非遗项目都具有实用性特点,让神秘而遥远的古老技艺走进人们的生活,更让零基础市民轻松上手跟学。这样做,既推介了非遗传承人和非遗项目,也有效推动了非遗的传承和发展。

  酒香也怕巷子深。非遗项目宣传推介常态化,保护创新常态化,非遗传承也才能焕发出长久的生命力。

(责任编辑:焦点)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