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群山:72岁的梦想,界首彩陶形成品牌产业

[时尚] 时间:2024-01-23 17:07:34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探索 点击:69次
6月下旬的卢群安徽界首,时值盛夏,山岁首彩艳阳高照,想界夹杂着热浪的陶形微风肆意吹拂着大地,行走间便满身是成品汗。  在界首市城东的牌产一所小学旁边,有一处占地1亩的卢群院落,走进院内,山岁首彩种满绿植的想界花盆簇拥着小型假山,诗意宁静。陶形一座灰色外墙的成品三层小楼坐落在假山南侧,楼体上国家级大师传承工作室的牌产字牌赫然眼前。  这里便是卢群界首彩陶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卢群山和其子卢涛的工作室,也是山岁首彩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基地。
\
  卢群山工作所在地。想界本文图片均为澎湃新闻记者 张成杰 图  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前来采访是当天下午2点,室外温度已达37摄氏度,已过花甲之年的卢群山,正安静地坐在一楼的工作室中修坯。  记者刚进屋子,一股热浪袭来。卢涛介绍,制陶时不能有风,否则陶坯很容易出现裂纹,所以即便是夏天,工作室也不会开空调和风扇。  只见卢群山目不转睛地用工具刀在转动着的泥坯上细细修整,完全无暇顾及身边的飞虫以及被汗打湿的后背。  今年72岁的卢群山,操着一口浓郁的界首方言,平日里,喜欢穿一双沾泥的黑布鞋、黑裤子、蓝色条纹T恤。习惯了,身上没有泥总觉得没有安全感,而且基本每天都要做陶,换来换去也麻烦。他腼腆地说道。  作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界首彩陶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安徽省民间工艺美术大师,卢群山数十年如一日地把所有精力都投入到彩陶制作和推广当中,不管时代如何发展,手工技艺的美,机器设备永远无法代替,而且界首彩陶有自己的特色,艺术欣赏价值是不可估量的,对于自己的手艺,我们充满自信。  如今,子承父业,儿子卢涛也传承了父亲的技艺。  对于如何让界首彩陶发展得更好,卢群山也有着自己的期冀:界首现在虽然有近百余人从事彩陶技艺,但多数都是家庭作坊式,单打独斗,各自都无法承接大批量订单,众人拾柴火焰高,只有整合在一起才能形成有影响力的界首彩陶产业。  不怕你们笑话,70多岁了,我还有梦想,希望在我有生之年,能够看到界首彩陶技艺被更多人熟知学习,界首彩陶的从业者能联合起来,推动界首彩陶产业化发展。卢群山坦言。
\
  卢群山和卢涛在交流,后背被汗水浸湿。  彩陶世家  沙颍河水数千年,孕育万物自悠然。界首彩陶着釉色,喜如瀑布染青田。  在界首境内,沙颍河自西向东流淌,两岸蕴藏着历经河水冲刷沉积的黄胶泥。由于可塑性强,黄胶泥尤其适合用作陶瓷制品原材料。依靠这个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界首陶应运而生。  界首彩陶,始于隋唐,盛行明清,自成一派。  据资料记载,界首彩陶秉承唐三彩遗风,又吸收了剪纸、木版年画的艺术风格,在制陶技艺中自成流派。在胎面的制作上,界首彩陶饰以两层化妆土,在刻画过程中表现出赭、黄或赭、白两种基本对比色;在刻画题材上,除以生活中的花、鸟、鱼、虫为创作对象外,还着重吸取了传统戏曲中的艺术元素,以一幕幕场景的形式加以表现。其中,卢氏制作的彩陶最为著名。  卢氏正是卢群山的家族。  卢群山生于1949年,曾祖爷卢井卿、祖爷卢西安、爷爷卢之勤、父亲卢山义皆是当地知名的彩陶艺人。  新中国成立初期,界首彩陶得到政府的关心和支持,技艺卓著的卢山义被送往中央美院华东分院群众艺术研究班学习,使得他的绘画、制坯水平得到很大提高。1954年,卢山义回到家乡组建了陶器生产合作社,同年,5岁的卢群山开始跟随父亲学习彩陶技艺。  5岁的孩子能懂啥,就觉得玩泥巴很好玩,每天吃住在厂子里,耳濡目染都会懂一些,但真正学起来其实非常枯燥。卢群山回忆,为了练习基本功,父亲让年幼的他每天拿着小树杈在地上画鱼,小男孩都好动,我父亲又非常严厉,逼着让我沉下心,那个时候其实挺难熬的,半年都蹲在那里画鱼,挨打挨骂都是家常便饭,但现在想想很感谢他老人家。
\
  中间照片为卢山义  在卢群山学艺期间,卢山义凭借高超的技艺在当地乃至全国产生极大的影响力,父亲的优秀也督促着卢群山的进步,1954年,苏联东方艺术博物馆《造型艺术》刊登了我父亲制作的三彩‘刀马人’酒坛的照片,在国际上反响很大,东欧地区的一些国家争相收藏其作品,我父亲也被中国民间艺术家协会评为全国优秀民间艺人,与紫砂艺人顾景舟等大师齐名。卢群山表示,那个时候他就下定决心要传承好这项技艺,向父亲学习。  之后,卢群山跟随二爷卢之勤学习了装窑、烧制等工艺,后来跟随父亲卢山义学习拉坯、修坯、配釉和绘刻刀马人,逐渐掌握了全套制陶技术。在长辈们耳提面授下,他烧制的彩陶作品质量不断提高,在彩陶艺术界渐渐有了名气。  结缘韩美林  卢群山在彩陶创作上孜孜不倦的求索,与他彩陶世家的血脉密不可分,但恩师韩美林在彩陶刻画与烧制方面的传教,也成为他彩陶艺术的重要源脉。  1983年,界首县领导邀请时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安徽画院副院长的韩美林来到界首工艺陶瓷厂,给予彩陶产品创新研发和市场开发指导。在一年多的时间里,韩美林与卢山义等一起搞创作,并且就地收了10个徒弟,卢群山兄妹几人也在其中。  我记得当时也是个夏天,我趴在地上,在陶盆上画鱼,想让陶盆干得快一些,所以索性就在太阳下面画,全身都是汗,韩老师可能看我比较能吃苦,又很认真,之前也有一些交流,那天就直接和我父亲说要收我为徒,我高兴坏了。卢群山回忆。  韩美林视野广阔,给了匠人们很多指点。  韩美林认为,好看的釉色是陶瓷的外衣,研制丰富多彩的釉色是产品更新换代的关键。当时,单一釉色的大红盆、刀马人彩陶罐是界首工艺陶瓷厂的主打产品,而韩美林进场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在器型、图案、釉色等方面实现突破和创新。  据了解,上世纪80年代,界首工艺陶瓷厂生产的大红盆一套5个只能卖10多块钱,只要不磕碰,用上10年没问题。而韩美林倡导的民风陶,适合作为家居摆件,让界首彩陶实现了从日常生活器皿到工艺美术作品的角色转变。尤其是韩美林带领研发团队设计的数百件作品,极大丰富了界首工艺陶瓷的花色品种,无论是器型还是釉色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
\
  卢群山在刻画  卢群山等也就是在这一年跟随韩美林系统地学习了工艺美术理论知识,并参与彩陶艺术创研,制陶工艺水平大大提高,日趋成熟。他与韩美林共同创作、烧制彩陶作品,多次获得国家级、省级最高奖,并被多个博物馆收藏。  时至今日,提到恩师韩美林,卢群山仍然满怀感恩,师傅和我父亲完成了界首彩陶的高层次创研,给我们小辈们继续制作奠定了基础,并且给了我们很多参与项目的机会,即便到现在,遇到什么困难,我都会去联系他,师傅都会给我们指点与帮助。卢群山说。  前几年,卢群山在彩陶制作发展遇到瓶颈时,曾求助韩美林,韩美林建议卢群山用茶具来养工艺品,即通过制作售卖茶具所赚的钱来服务工艺品制作,韩美林还将自己的专利硅硼系无毒彩釉免费授权给卢群山在茶具制作中使用,帮助他渡过难关。  精进技艺  界首彩陶最为著名的就是卢山义的刀马人工艺,被誉为民间艺术的传奇珍宝。  资料介绍,传统三彩画面注重刻画故事情节和人物个性,力求生动形象,如戏剧中的刀,遒劲锋利;马,富有神韵;人,目光炯炯。刀、马、人三位一体,有机组合,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卢山义把刀马人绘制在花瓶、坛、罐上,再配以界首特有的三彩釉红、白、绿,烧制成的刀马人工艺品,色彩古朴典雅,造型饱满厚实,具有很强的艺术性和观赏性。  卢山义去世后,卢群山兄妹们继承了父亲的衣钵。  老技艺肯定要创新,我们手艺人也是活到老学到老,技艺永远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卢群山坦言。  数十年来,凭着对彩陶艺术的无比热爱和执着,卢群山不断创新,烧制的界首彩陶作品继承了传统的三彩刻画陶瓷工艺,在造型、制坯、设色、配料、上釉、烧制等方面,又都有独到之处。  在卢群山工作室的二楼,有一间100多平米的展览室,里边摆满了精美的彩陶艺术品,流光溢彩、造型栩栩如生,令人惊叹。
\
  卢群山部分作品  卢群山如数家珍地向记者介绍自己的作品,这是我研制的石榴瓶,你看它的‘嘴’,像不像石榴瓣。这是天球瓶,图案是传统的中国龙。这是梅瓶,图案很典型的刀马人,你们仔细看这色泽。……  除了在造型、图案上有所精进,卢群山还自己设计建立了一座四立方液化气窑,产品装入窑内用液化气为燃料,既节省了资源,又做到了环保。  用仪表控制烧制温度,是我改革创新的新技术,一般人很好掌握,彩陶成品率提高到95%以上。卢群山介绍。  近年来,在卢群山的带领下,其工作室生产烧制的彩陶,先后获得国家级、省级的最高奖项并被博物馆收藏,作品入选《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荟萃和中国艺术家获奖作品选集》、《中国民间艺术通鉴》等书籍。  传承发展  作为第十五代传人,刀马人第二代传人,如何将老祖宗的技艺传承好是卢群山一直在思考和努力的事情。  传承我们不担心。目前,在界首从事彩陶的工艺人员人数近百,主要以卢家、王家为主,王家也是我父亲的徒弟,卢家就是我和弟弟妹妹,现在我儿子、女儿、外甥、侄子也都开始做了,祖辈的技艺肯定不会断。卢群山说,现在政府支持力度很大,除了自己家族,还收了一些外姓徒弟,但传承好并不容易。  我所说的传承好,一方面是学好技艺,另一方面是推广发展。卢群山解释,界首彩陶制作工艺复杂,除了拉坯、修坯、配釉、绘刻,装窑、烧制等技能也需要掌握,我们学的时候,起早贪黑泡在泥堆里,那真是扎扎实实的基本功练出来的,整个流程至少勤学3、5年才算出徒吧,而且以前产品烧制的成功率只有50%左右,很考验耐心。现在你怎么去要求年轻人学?又脏又累,需要忍受清贫,除非特别爱好,不然端盘子可能都比这个赚得多,因此看起来很多人都学,但都不精,有的上门拜师,不到一周就走了。  卢群山还提到,现在收学徒一分不收,免费教学,优秀的还会给几千元不等的工资,但仍然门庭冷寂,不比前几年。  80后卢涛是卢群山的儿子,也是界首彩陶第十六代传人,在父亲的培养下,卢涛技艺精湛,作品屡屡获奖,被评为安徽省工艺美术大师等称号。卢涛坦言,说实话,现在界首彩陶,从最初始的河边淤泥到成品彩陶,全流程制作下来的只有我父亲他们几个人,很少了。
\
  卢群山和儿子卢涛  在卢涛看来,推广发展和学技艺是互相促进的,发展得越好才有更多的人来深耕,目前界首彩陶还没有完全度过瓶颈期。如果只靠彩陶很难生活,平时来买的都是从省内各地慕名而来的个人,数量有限。疫情之前,我们还会参加各种展会推介自己的产品,大家都很认可彩陶,销量也还可以,但后来受疫情影响,展会基本都取消了,所以现在仍然在做茶具来贴补工艺品制作的费用。  采访中,卢涛表示,目前界首彩陶仍然是家庭作坊式,大家各自为阵,但由于彩陶纯手工制作,工期长,工人场地有限,所以产量并不高,这也给发展带来一定局限。就在前不久,上海的商人联系需要短时间需要100多件,我们根本无法供应,所以没接。  对于界首彩陶未来的发展,卢群山十分看好并充满期冀,未来彩陶从业者抱团取暖,工作室整合在一起是大势所趋,我们老一辈能做的就是扎扎实实把手艺做好并传给后代,未来是年轻人的,界首彩陶推广普及还有很大空间。现在政府加大了扶持力度,我希望有生之年能看到界首彩陶做成品牌,形成产业,在市场上看到更多用界首彩陶制作的工艺品、茶具、文房四宝等产品,让大家看到我们厚重的文化底蕴。  卢群山的微信名叫倔陶。他这样解释:一个性格倔强的彩陶匠人,一个倔强的为界首彩陶奋斗一生的人。

(责任编辑:热点)

    相关内容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