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热点 >比刘德华还要狂的人,出现了 正文

比刘德华还要狂的人,出现了

[热点] 时间:2024-04-27 17:27:42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娱乐 点击:119次

    

比刘德华还要狂的人,出现了

作者 | 南风窗记者 唐辛子

邱礼涛+刘德华+张涵予+黄轩,比刘男人味十足,德华的人轰炸国庆档。还狂

《93国际大劫案:莫斯科行动》(下称“《莫斯科行动》”),出现了这部荷尔蒙爆棚的比刘港味主旋律大片,出人意料地,德华的人并未沦为张陈两位“第五代”领头羊之争的还狂“炮灰”。

反而,出现了因故事完整,比刘人物复杂,德华的人演技在线,还狂场面炸裂,出现了《莫斯科行动》成为了国庆档观赏性最高的比刘电影。

这也是德华的人邱礼涛导演今年上映的第四部影片。一直以来,邱礼涛拍片以“快”著称,但质量好坏却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在前三部接连扑街的情况下,这一次的《莫斯科行动》似乎终于让观众买了账。

《93国际大劫案:莫斯科行动》豆瓣评分,截图自10月3日

《93国际大劫案:莫斯科行动》豆瓣评分,截图自10月3日

从评价中不难发现,大多数观众对它的期待就一个字:爽——而它也确实做到了。

一部合格的爽片,不论剧情如何层层反转,正方终究会重新占据上风。最后好人得偿所愿,坏人遭受报应,观众痛快一场后,走出影院便可将电影抛之脑后。

但邱礼涛的电影却有所不同。在他的影片里,黑与白、正与邪并不能够断得十分干净,反而总会有一抹贯穿其中的灰色。

而如何处理好这抹游移于黑白之间的灰色,平衡观众的阅片感受与创作者的内在表达,恰恰是邱礼涛式爽片的核心。

人 性

在邱礼涛的电影里,比枪战、爆炸、曲折的剧情都更为刺激的,是被推至临界状态的人性。

《莫斯科行动》中的苗青山(黄轩 饰)就展现了这种临界状态。作为“蹬大轮”的劫匪团头领,他在列车上不只是抢劫,也对乘客们肆意泄愤、施暴,为了最大限度地劫获金钱,不惜跳下高速行驶中的火车,追上逃跑的乘客。

苗青山(黄轩 饰)

苗青山(黄轩 饰)

生活中的苗青山同样残暴,在音乐会上和陌生人有了摩擦,他当时赔笑道歉,事后却尾随到对方家中,将人残忍杀害。

导演特意多给他一个交响乐爱好者的标签,让音乐为苗青山的状态做注脚。肖斯塔科维奇的第五交响曲并未使苗青山显得优雅,反而让踩着音乐节奏犯罪的他直白地表现出亢奋、疯狂。

在影片的第一场列车抢劫戏末尾,镜头从混乱的抢劫现场转移到浩荡前行的火车上空,配上昂扬的交响曲,好像在这一瞬间,整趟列车都被苗青山身上溢出的疯狂、狠辣与暴力笼罩了。

但人物的临界状态并不是单纯的暴力,而是一种在理智与疯狂之间的游走。

苗青山也有清醒的一面。他认为女人会妨碍自己赚钱,于是始终坚定地告诉自己的兄弟苗子文(谷嘉诚 饰),他们的行动不能带上他的女友真真(文咏珊 饰)。他对外部的危险很敏锐,一直防备着被警察找上门的可能性,在音乐会上,还能巧施一计躲过警察的抓捕。

《93国际大劫案:莫斯科行动》剧照

《93国际大劫案:莫斯科行动》剧照

但这些清醒转化为行动,却往往就过了火。为了让苗子文彻底死心,苗青山登门拜访真真,让她结束和苗子文的关系,并最终将她强暴。

这一设计究竟是不是导演随意处置女性角色的表现,暂且不提。至少从苗青山的人物行动来看,它有一个明显的矛盾升级过程:起初是口头命令,进化到动手殴打,最终演化成强暴。层层升级的起点,是苗青山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疯狂,就像那列火车,一旦开动就高速飞驰。

苗青山殴打真真

苗青山殴打真真

过火的行为,最后都反过来成为了苗青山自己的圈套。他追杀不听话的小弟“一撮毛”,强暴真真,间接致使这两人成为了警察搜捕苗青山的线索人物。

在一些观众眼里,这大概就是情节“降智”的表现,但若是仍回到人物上来,从最初跳下火车追赶逃跑的乘客,到不加伪装地走到陌生人家门口将对方杀掉,都能看出苗青山自始至终都是如此,他的疯,只在乎当下,而不考虑后果。

苗青山发疯式的乱杀让人触目惊心

苗青山发疯式的乱杀让人触目惊心

不计后果的疯狂,最是让人紧张,因为它已经不受控,甚至超出了观众一般的合理想象。也难怪会有人在豆瓣评论说,“张涵予给黄轩递饺子时,我都担心黄轩拿起筷子把张涵予给捅了”。

临界状态的人物,近似于恐怖片中的“jump scare”,观众不知道会在何时迎来新的惊吓。

类似的角色,邱礼涛塑造了不止一个。《扫毒2》里的余顺天(刘德华 饰)和地藏(古天乐 饰),一个对毒品深恶痛绝,不惜动用自己的私人力量惩治毒贩,一个则因为一次受冤就彻底黑化,把贩毒作为对过去兄弟的报复。

《扫毒2:天地对决》剧照

《扫毒2:天地对决》剧照

同样,《拆弹专家2》里的潘乘风(刘德华 饰),因为断腿无法复归警队行动组,便逐渐对整个社会都心怀怨恨,以至于成为恐怖分子。

他们都与苗青山有着相似的本色,即为一个目的走到极致,直到跨越界限。

有人会觉得这样的人物幼稚、扁平,又或者只是为了剧情而听凭导演设计的工具人。但邱礼涛在多部电影里对这类角色的偏爱,与其说是想让人物服务于剧情,不如说是要通过对人物的简化,凸显出其真正想要表现的内核——那股偏执到近乎疯狂的力量。

这种疯,在不同的影片里对应了不同的内涵,但其自带的原始的力量感,却是邱礼涛式爽片给予观众快感的根本来源。

灰色地带

在临界状态走钢丝的人物,满足了观众对“爽”的期待,同时也给导演留出了空间,以铺开一些不那么“爽”的灰色。

在《莫斯科行动》里,这无疑指向了瓦西里(刘德华 饰)的结局:一心只想重新见到女儿的瓦西里,却在最后一场枪战中被子弹击伤了眼睛,双目失明。

影片的最后,虽然导演让他如愿与女儿重逢,但他却再也没法真正“见到”女儿了,就连要确认女儿对自己的思念,也只能通过双手去感知、触碰。

《93国际大劫案:莫斯科行动》剧照

《93国际大劫案:莫斯科行动》剧照

结局有种明显的设计感,尤其是当瓦西里问女儿有没有想他时,女儿多次点头,却没出声回应。虽然有些刻意,但更强化了瓦西里这一角色的悲剧感:他的愿望看似实现了,但也永远不会实现了。

邱礼涛不想彻底地满足观众期待,为此,他时常在这样似是而非的模糊地带寻找表达的空间。

从其执导的电影中常有的死亡结局,就可见出一丝端倪。很多观众调侃,这次刘德华没在邱礼涛的电影里死掉。毕竟,《扫毒2》和《拆弹专家》一二部中,刘德华饰演的角色最终都以死亡谢幕。

化名为瓦西里的神秘人(刘德华 饰)

化名为瓦西里的神秘人(刘德华 饰)

角色在刹不住的疯狂里迎来死亡,似乎是个套路且方便好用的结局,但仔细分析,其中并非全无导演作为创作者的表达。

《扫毒2》让余顺天和地藏死了,留下警官一人追上来面对残局。在这个结局里,没有人是真正的胜者,在枪战中丢了性命的两人自不必说,对于缉毒警官而言,余顺天和地藏的两败俱伤只是进一步凸显出警察立场的无奈,过去如此,现在依旧如此。

《拆弹专家2》则让潘乘风为阻拦恐怖袭击而牺牲,结合影片开头的“他阻止了这场愤怒的发生”,似乎导演有意将潘乘风塑造成牺牲自我的英雄。但这次“牺牲”,比起悲壮,更多的是悲凉,因为唯有死于自己计划的恐袭之中,潘乘风的人生才真正得以闭环,他不再听凭他人的定义,最终走向了自己的选择:循着人性的本能,救下不相干的陌生人。但找回自我的路,已经只剩下“牺牲”这一条。

《拆弹专家》剧照

《拆弹专家》剧照

死亡通常轰轰烈烈,但并不那么“爽”。因为角色走向死亡的背后,是郁结而无处释放的情绪,只能在毁灭的路上爆发,像一串鞭炮,爆裂一瞬,但终究归于寂静。

事实上,不论刘德华扮演的角色最后是否迎来死亡结局,他们都经历了同样的命运:执着于追赶自己的目标一辈子,却是竹篮打水一场空。他们的愿望似乎都实现了,但又永远没法实现。

疲惫的底色

从这个角度来看,我发现很难把这些电影定义为“爽片”。

自然,一场接一场的枪战、街头追击、爆炸,甚至在《莫斯科行动》里把战斗机都请了出来,给观众带来的无疑是视听上的娱乐与刺激。剧情的反转,各派人物的明争暗斗,也让观众应接不暇,不断受到新信息的轰炸。

比刘德华还要狂的人,出现了

但在这些特效、动作戏、大场面的呈现之外,《莫斯科行动》的底色却是一种疲惫。

最为突出地展现这种疲惫的,除了瓦西里,还有苗子文。他对自己的女友真真有切实的感情(虽然也是一种扭曲的偏执),即使苗青山劝他割舍掉儿女情长,他仍然多次违背“命令”,提出想带真真一起走。但这种感情敌不过现实,苗青山侮辱真真之后,苗子文愤怒地拿枪抵着他的头,却无法扣下扳机。

横亘在苗子文面前的,与其说是兄弟和爱情,不如说是生存与爱情。苗青山之于他,是他要忠心耿耿敬重的大哥,但更是获取金钱的门路。没有了这个老大,苗子文上哪儿去找这种发快财的路径?甚至,他也可能和上一个试图脱离团体的“一撮毛”一样,被苗青山派人追杀。

《93国际大劫案:莫斯科行动》剧照

《93国际大劫案:莫斯科行动》剧照

在那个时代,活下去,跟着老大捞更多的钱,才是苗子文最需要抓住的东西。

那是一个失衡的时代。《莫斯科行动》改编自1993年真实发生的中俄国际列车大劫案,借助零星的细节,影片对那个年代的莫斯科予以还原。在餐馆里,有人因争论时事大打出手,也有卫国士兵上前乞讨;大街上,治安混乱,人们在街头游行,手举横幅要求讨回自己的薪水……这一切,都显示出笼罩俄罗斯社会的一种不安氛围,其中,秩序正摇摇欲坠。

不确定的时代下滋生出的欲望,推动着人们不断奔波,去搜寻新的机遇,新的依靠。

瓦西里这一角色,便主要承载了信仰丧失后的迷茫情绪。相较于其他人物而言,他的身份归属是明显不确定的。瓦西里可以协助警察办案,也可以继续与苗青山为伍。同样是游走黑白两道的角色,相较于《扫毒2》的余顺天,瓦西里却少了坚定的从容,多了犹豫与试探。

《93国际大劫案:莫斯科行动》剧照

《93国际大劫案:莫斯科行动》剧照

即使影片最初将瓦西里塑造成精明的“万事通”,身处1993年的瓦西里,终究只是一个时代浪潮中的小人物。只要牵扯到他真正的软肋,瓦西里只能随着浪潮沉浮。因此,他在苗青山与警察之间摇摆了很长时间,不知该将自己对见到女儿的希望,寄托在哪一方。

瓦西里的犹豫不决,正是导演对那一时代下普通人心理状态的聚焦。

他们都拼了命想要抓住一些东西,并为此尝试了各种手段。不论是跨国倒卖,抢劫犯罪,还是寻找亲人与依靠,他们都同样是一群为欲望或希望奔走的人。他们身上有的是疯狂的劲儿,支撑起自己奔走的步伐,不断走向新的尝试,寻找新的活路。

然而疯狂的步伐之下,这片土地早已疲惫。就如同瓦西里的结局一般,没有皆大欢喜的圆满,只有悲喜间模糊的灰色。

(责任编辑:娱乐)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