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有性格,但科学没有性别”!顶尖科学家一起来聊“她”

[娱乐] 时间:2024-04-28 08:51:34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百科 点击:99次

原标题:“科学有性格,科学科学科学但科学没有性别”!有性顶尖科学家一起来聊“她”

“如果你想得到什么东西,性别就勇敢去争取。顶尖”

11月2日上午,家起95岁的科学科学科学女科学家叶叔华在世界顶尖科学家“她”论坛上,表达了对年轻一代女性科研人的有性寄语与期望。

叶叔华虽是性别耄耋之年,但全程英语脱稿演讲的顶尖自信、幽默与发言背后强大的家起力量,令现场嘉宾与参会人员多次自发鼓掌,科学科学科学无不为之感动。有性

https://j.eastday.com/p/1635855852031942

一个显然的性别事实是——

在科研界女性始终不是主流

“诺贝尔奖得主中,只有3%是顶尖女性。”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副主席、家起2013年诺贝尔化学奖迈克尔·莱维特表示,男性长期以来主导着社会,规则也由男性制定,女性的才华被忽略,这样一半的人类智慧浪费了。

“如今非常需要将女性的智慧与力量纳入,共同应对疫情、粮食问题、气候危机等人类面对的共同挑战。”

“如果你想得到什么东西,就勇敢去争取。”

“如果我们想要改变就要尽力去做,我相信这一点,也在这么做。”叶叔华一直提到她所在的团体——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是一个在科研学术界少见的例子,即担任执委会主席的是一名女性天文学家,而非男性。

“当然,这不是一场拳击赛,女性在赛场上也并不会带来什么伤害。但对于女性来说,我们希望能得到更多公平的机会,因为女性长久来得不到公平对待。”

论坛上,叶叔华还幽默地让现场的嘉宾猜测自己的年龄。“实际上,我今年已经95岁了。”随着在座嘉宾的惊叹,现场响起了掌声。随后,叶叔华风趣地表示,“这真是一个糟糕的数字”。

然而,正是这样一位95岁的女科学家,每天依旧按时去上海天文台办公,开展科研工作,并将精力投入到扶持、帮助年轻一代科研人员中去。“女性要尽力做到最好。也请男士们注意,女性占世界50%人口,希望男性也可以帮助女性。”

女科学家去哪了?

“在学术领域存在明显性别差异,就像一个漏水管道,女性在研究生、博士、博士后阶段不断被漏出,没能进入科学领域,这是一个巨大的损失。”2021年沃尔夫医学奖得主琳妮·马奎特用“有漏缝的管道”这一比喻来形容女性科研人才的流失。

https://j.eastday.com/p/1635855852031942

这个有漏缝的管道通常将女性描述为被动地退出科学,技术、工程,数学(简称STEM)领域,而没有讨论为什么会发生这些“漏出”。

马奎特以一项研究为例

一所研究型高校的127名理科教师,对随机分配男性或女性名字的学生申请的实验室经理职位材料进行评分

“教职员工认为男性申请人更能干,并选择给予他们更高的薪水,并为男性申请人提供更多指导。值得注意的是,教师的性别并没有影响,换句话说,女性和男性教师同样可能表现出偏见。”

马奎特表示,这被称为对女学生的隐性偏见。最重要的是,研究结果表明,女学生被录用的可能性更小。

参加“她论坛”的几位女性顶尖科学奖项获得者,几乎都有过被不平等对待的遭遇。

“博士时期,我的博导不相信女性也能从事科学事业。”2020年加拿大盖尔德纳奖得主伊莱恩·富克斯,曾获2010年世界杰出女科学家奖,她曾是芝加哥大学生物化学系唯一的女性。

美国科学院院士、卡内基梅隆大学计算机系杰出教授,美国总统数学、科学及工程教学卓越奖得主兰诺·布鲁姆获得非凡荣誉的背后,曾被迫从美国普林斯顿大学退学。“我的第一位导师,最早在普林斯顿大学工作。但普林斯顿当时不让女学生进实验室,所以我没法在那求学。”

这些是“她们”在成为女科学家之前切实经历的,并且绕不过去的困境。

无论是学习还是科研,都是一个漫长、终身的过程,真正致力于科学研究的人,只会将这种限制视为必须攻克的学术难关之一。

这些与性别有关的限制是考验与挑战,但它们永远不该成为最重大的障碍。

十三部门发文支持:

“科学有性格,但科学没有性别”

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中国女科技工作者协会副会长曹晓风表示,推动更多女性进入科学领域,已在中国形成广泛共识。“科学有性格,但科学没有性别,女科协成立20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团结激励女科技工作者。”

中国女性科学家在STEM领域均做出了突出成就:

屠呦呦是第一位获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刚刚获得2022“世界杰出女科学家奖”胡海岚,是该奖项历史上最年轻的获奖者。

此外,在载人航天、高铁等领域,女科技工作者均担任关键角色。

曹晓风表示,今年7月,科技部会同全国妇联等12家部门印发的《支持女性科技人才在科技创新中发挥更大作用的若干措施》提出,建立有利于女性科技人才发展的评价机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审中,执行同等条件下女性科研人员优先的资助政策。

而在另一方面,男性与女性的互相理解、扶持也非常重要。

“对于女性能否像男性那样取得科研成就这种问题,最好的回答就是用事实说话。”富克斯回忆自己在芝加哥大学求学时,曾经收到过前辈女基因学家珍妮特·罗利(Janet ROWLEY)特意手写的字条——“祝贺你获得了大奖的奖学金”。

“这是件小事,但却对我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富克斯说。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基础医学院组织胚胎学与遗传发育学系课题组长、首席科学家曾凡一谈到自己在科研家庭的成长经历,她说:“人们常说,成功的男性背后都有一位伟大的女性,反过来说,成功女性背后也有一位伟大的男性。男女都能成功!”

此次在论坛线上参会的,除了布鲁姆,还有她的丈夫,1995年图灵奖得主,曼纽尔·布鲁姆。

“叫她兰诺,别叫她布鲁姆太太。”论坛上发生了一个有趣细节,当主持人介绍计算机科学家兰诺·布鲁姆时,按惯例称呼她为“布鲁姆太太”。而同时在线上的布鲁姆先生立即纠正说:“叫她兰诺,别叫她布鲁姆太太”。布鲁姆夫妇既是家人,也是科研领域携手并进的合作者。

布鲁姆先生说:“兰诺是非常好的学术伴侣,她阅读的研究著作比我多,告诉我现在是研究人类意识的最合适时机。”

深夜线上参会的马奎特还开了一个小玩笑,她说自己的先生非常支持她的事业,但“现在他可能抱怨我,因为我半夜开会吵到他睡觉了。”

马奎特说:“找到支持你的伴侣,携手并进。”

来源:东方网

记者:陈丽娜、吴琼、汪鹏翀、刘昊

编辑:卫宜斐、小刘

审稿:卞英豪

(责任编辑:知识)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