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科技助力大运河“流”到家门口

[焦点] 时间:2024-05-02 08:53:25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休闲 点击:32次

原标题:北京:科技助力大运河“流”到家门口

原标题:聚七区资源 亮考古新发现 讲运河新事

科技助力大运河“流”到家门口

11月7日,流在通州区北京国际财富中心,北京2020北京大运河文化节开幕式上,科技口非遗传承人表演“船工号子”。助力本报记者 武亦彬摄

在一声高过一声的大运运河船工号子声中,昨日(7日),家门2020北京大运河文化节在大运河畔开启。流这场以“行走运河,北京赋能小康”为主题的科技口文化节,首次聚合大运河北京段沿线7个区资源,助力将陆续推出39项主题活动,大运在科技助力下,家门将悠悠运河“引”到市民家门口。流

路县故城周边首现冶炼工业遗存

大运河文化节期间,北京一大批运河“往事”揭开面纱。科技口市文物局局长陈名杰举例,今年,路县故城城外西南部,较为集中地出土了一定数量的炼渣、炉壁残块、石(沙)范残块等冶铸相关遗物,这是首次在路县故城遗址周边发现大规模的冶炼相关手工业遗存,为研究汉代路城地区手工业发展、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资料,也为初步判断和继续探寻两汉时期路县故城的冶铸区提供了重要线索和依据。

近年来,本市不断加大大运河北京段沿线文物保护力度,先后在白浮泉、玉河故道、路县故城等9处遗址点取得重要考古成果,遗址类型包括闸、堤、桥、码头等运河水工遗存和城址等。

大运河与北京老城的渊源也愈见明朗,考古人员对通惠河、玉河遗址、西板桥及河道遗址等进行考古发掘,发掘出元代通惠河、明清玉河、东不压桥及澄清中闸、澄清下闸、二道桥、玉河庵等重要遗迹,清理出明代西板桥桥址及河道,进一步丰富了大运河文化带与老城的内在联系与文化内涵。

运河水“滋润”20部大运河作品

奔流不息的大运河水,成为文艺作品取之不竭的灵感来源。本市已经完成和正在推进的大运河题材作品共有20部。市委宣传部副部长王杰群说,不仅要打通体裁界限,重视规划选题,而且要实现创作联动,努力形成大运河题材文艺作品创作矩阵。

新近出炉的12部大运河作品在开幕式上露脸儿。电视动画片《大运河奇缘》以传统章回体的方式,讲述了13个运河故事;《打卡大运河》则聚焦非物质文化遗产对运河文化带来的深远影响,展示文物古迹的历史变迁和科技成就;《运河1935》选取了乡土文学作家刘绍棠的《渔火》和《蒲柳人家》中的人物,重现20世纪三十年代的通州,讲述运河儿女抗日故事……王杰群说:“还有8部作品正在推进,都值得期待。”

值得一提的是,本市还通过宣传文化引导基金、文化艺术基金、广播电视网络视听发展基金,对大运河题材重点作品给予重点资助。

大运河北京段征集“网红打卡地”

悠悠运河水,殷殷家乡情。为进一步挖掘传承弘扬大运河文化内涵,推介大运河沿线旅游资源,此次文化节将推出一批大运河北京段“网红打卡地”,引领市民体验运河新生活、感受运河新变化。

文化节开幕式上,大运河北京段沿线7个区的代表上台当“推荐官”,亮出第一批“网红打卡地”。市文物局介绍,“云上运河”系列活动也将征集、展示相关内容,还将通过直播活动邀请专家阐释大运河沿线的丰富内涵,带领大家亲身体会“网红打卡地”的魅力所在。最终评选结果将在文化节闭幕式上公布。

此次文化节将持续至本月15日,期间举办的39项主题活动突出大运河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其中包括文艺创作、公众参与、文体融合、非遗活动、专题展览、云端展示、学术讲座及延展活动等。(刘冕)

(责任编辑:热点)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