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的“贴心人”陈君:基层扶贫5年,曾晕倒在扶贫路上

[探索] 时间:2024-04-28 05:05:19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热点 点击:182次

原标题:身边的贴心人“贴心人”陈君:基层扶贫5年,曾晕倒在扶贫路上

2020年“感动昌江”十大年度人物评选活动候选人4——身边的身边上“贴心人”陈君:基层扶贫5年,曾晕倒在扶贫路上

9月的陈倒扶一天,昌江黎族自治县七叉镇党委委员、君基武装部部长陈君如往常一样,层扶行走在扶贫路上。贫年贫路今年是曾晕陈君参加扶贫工作的第5个年头。从2016年10月开始,贴心人他接手镇里的身边上扶贫工作,进村入户、陈倒扶帮助群众解决困难已成为他生活中的君基一部分。

几个月前,层扶陈君因连续工作,贫年贫路劳累过度,曾晕晕倒在扶贫岗位上,贴心人身边有人劝他“扛不住就不要硬撑了”。但陈君却笑着说,在一个地方待久了,有感情了,舍不得贫困户,也舍不得每天用脚步丈量的这片热土。

陈君

找准“病根”,让贫困户成为致富带头人

七叉镇地处偏远山区,交通不便,群众生产生活相对落后。镇总人口为3750户16747人,贫困人口1648户7268人。当地居民主要种植传统农业,收入来源依靠种植甘蔗和橡胶。从接手扶贫工作的第一天起,陈君就找准“病根”,把转变群众思想,激发群众内生动力作为目标,鼓励他们外出创业或自主发展产业,为家庭增收。

在众多脱贫户中,七叉镇重合村脱贫户符桂英给陈君留下的印象最为深刻。2017年,陈君第一次到符桂英家中走访,她的两个孩子均患有大病,是典型的因病致贫家庭。起初,符桂英夫妻并不了解扶贫,对扶贫干部存在一定的排斥心理。

“就像刚开始,他们不明白,政府为什么要帮他们建房子,要帮他们发展产业一样。”陈君说,符桂英夫妻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割胶、种甘蔗,生活平淡而安逸,“七叉镇许多群众祖祖辈辈就是这样过来的,或许,他们觉得自己也能这样过一辈子。”

“我们必须要想办法改变他们不思进取,安于贫困现状的想法。”在陈君和帮扶责任人对扶贫政策的耐心讲解下,以及周边不断涌现的脱贫致富的鲜活事例,符桂英夫妻慢慢放下成见,紧跟帮扶责任人步伐,开始迈上属于他们自己的脱贫之路。

之后,符桂英一家搞起了“庭院经济”,挖池塘养鱼,种植水果,自主发展脱贫产业。2019年,符桂英丈夫去世,但她并不对生活失去信心,继续发展产业。同年,符桂英家庭人年均收入达到脱贫标准,加上政府的大力帮扶,顺利脱贫。2020年,符桂英获得昌江“创业致富之星”称号,并加入七叉镇扶贫宣讲团,成为一名宣讲人。

“没有陈部长和帮扶责任人的鼓励,我们的思念观念就不会转变,更别谈自主发展产业,过上好日子了。”符桂英说,如今,孩子的医疗费得到了解决,一家人也住进了新房,她打心里感谢政府的扶贫好政策,让我们的生活越来越有盼头。

扶贫路上突发疾病晕倒,他仍坚持站好最后一班岗

2020年春节,新冠肺炎疫情暴发,陈君担任七叉镇疫情防控副指挥长,带领大家开始疫情防控阻击战。期间,陈君曾用一天时间走完七叉镇9个村委会和霸王岭社区,统计各村村民在家及外出人数。

扶贫中的陈君。

摸清数据后,陈君立即组织镇工作人员联合各机关单位、各村委会(社区)在村口、主要通道设立卡点。疫情期间,各村联防联控队伍累计排查返乡人员1330人,第一时间掌握辖区内武汉旅居经停人员、湖北籍人员、省外返乡人员、五类人员等重点人员情况,为七叉镇开展精准防控奠定基础。

“疫情防控与扶贫要两手抓,做好复工复产。”疫情防控期间,群众无法外出务工,不少家庭没了收入来源,为避免出现返贫、致贫现象。七叉镇政府经过研讨后,决定开设公益性岗位,这个重任落到了陈君的肩上。

“有了收入,才不会返贫。”陈君说,七叉镇开设的211个临时公益性岗位,吸纳了众多脱贫户与困难群众家庭,不仅筑起疫情防控的坚强壁垒,也保障了大伙的基本收入。此外,七叉镇还积极开展消费扶贫,解决群众农产品滞销的问题。

5月24日,陈君顶着烈日到七叉镇尼下、乙洞等村走访,入户引导脱贫户外出务工。因连续工作,劳累过度,引发冠心病发作,陈君晕倒在扶贫工作岗位上。庆幸的是,经紧急送医抢救,陈君逐渐恢复意识。

“脱贫户外出务工动员情况如何?”这是陈君醒后跟前来探望的同事说的第一句话。出院后,陈君又立即返回岗位,参加迎接2020年度脱贫攻坚大比武工作,继续奋战在扶贫一线。

2020年是脱贫攻坚收官之年,目前,七叉镇所有贫困户全部实现脱贫。谈起多年基层扶贫的感受,陈君说,不辱使命,不负韶华,他会站好最后一班岗,只要能帮助困难群众过上好日子,自己苦点、累点、忙点,都是值得的。

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南国都市报记者 李绍远 姚传伟(李绍远 姚传伟)

(责任编辑:休闲)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