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探索 >广南那洒镇:“一棵菜”带活一个村 正文

广南那洒镇:“一棵菜”带活一个村

[探索] 时间:2024-05-04 14:09:27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综合 点击:181次

  三月的一棵菜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广南县那洒镇贵马村,山清水秀,广南春意盎然。那洒走进贵马村河畔1000亩连片的镇带农田,一墒墒整齐划一的一棵菜蔬菜地映入眼帘。喷灌头正匀速旋转为土地调墒,广南有的那洒蔬菜刚长幼苗,有的镇带却已含苞等待采摘;村民们有的正抢抓农时忙着采收,有的一棵菜搬装外运卡车,有的广南推箱进入冷库,有的那洒驾驶农用车在农耕路上穿梭……宛如众人齐绘一幅“春耕图”。

连片的镇带农田

  2019年,那洒镇成功引进云南某农业开发公司落户贵马村实施蔬菜种植产业扶贫项目。一棵菜近3年来,广南当地镇党委政府按照“公司+基地+新主体+新平台+合作社”的那洒发展思路,致力将贵马村打造为“一村一品”产业振兴示范村,让“贵马菜”挤进了大湾区的“菜篮子”。蔬菜产业让该村产生了巨变,也切实感受到一棵菜给一个村带来的“四射活力”。

  建设产业基地,需要规模经营,必须流转土地。而土地是农民的一切,依山傍水的世居壮族同胞更把土地视为“命根子”。“虽然务工挣钱,单靠打工不能善终,土地是我们最后的依靠,谁给我们保障?”“倒了田埂,并了田块,今后我们土地怎么划分?”“公司倒闭,人跑地空,一个烂摊子,我们找谁?”一系列担忧随之而来,土地流转实属不易。

连片的农田

  为此,那洒镇党委政府组建起工作专班,深入村寨做思想工作,听取群众意见建议,给群众算收入账,并作承诺;组织公司方与群众面对面商谈地租,进一步明确集体土地所有权、承包权和经营权等权利义务关系,打消群众最初对“公司垮台、老板跑路、土地弄丢、田块撂荒、租金泡汤”等各方面的顾虑。最终,村民们在土地流转合同上签印,完成了基地建设的关键一步。

  犁田耙地机械化、喷水保墒自动化、施肥浇水一体化、农药施用低残留低毒化;整地、下种、育苗、田间管理、采收“五统一”;菜品第一时间入冷库保鲜,还可扫二维码追溯源头……标准化、品牌化、规模化的生产之路为全镇、全县乃至全州的蔬菜基地建设发挥了典型示范作用,有效引领带动农业产业发展升级,满足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对农产品的质量要求。基地的示范效应还提升了周边农户的科技种菜意识,辐射带动提高科技种植管理水平,对推进传统农业转型升级产生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为了拓宽销路,公司方主动跑市场,将基地的优质蔬菜带到了沪粤一带,成功跻身广州蔬菜批发市场。基地白天采摘,入冷库,晚上或次日凌晨便可出库,24小时运抵广州,分散批发至各超市网点零售。据了解,基地蔬菜一年三熟,单熟平均亩产2000公斤,年均亩产近6000公斤,年均亩产值可达18000元;1000亩基地年产优质蔬菜600万公斤,年产值达到1800万元。三年以来,基地累计为大湾区供菜9000吨,累计总产值达5400万元。

  需要精细化管理的蔬菜生产基地也为周边群众带来了更多的就业机会,村民们在“家门口”就可以务工,实现了挣钱管家两手抓,打工与家庭生产两不误。据介绍,基地常年有40个固定工,平均每天另需要40个临时工、40个计件工,平均每天可解决120人就业,全年就业达3.6万人(次);人均年务工收入达4.5万元,务工群体收入达540万元。同时,租地农户每年可获得地租65万元,另外国家补助给村集体投入到建设冷库等基础设施项目入股资金,每年村集体可分红近30万元。一个蔬菜基地同时也带“富”了一方群众。

蔬菜

  蔬菜基地建成投产以来,“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被带“活”了的贵马村,今年又被那洒镇党委政府按照乡村振兴项目向产业基地村倾斜的支持政策,列为了“百千万”乡村振兴项目村,后续将投入900余万元打造成精品示范美丽村庄,贵马村未来还大有可期。

  云南网通讯员 顾家富 卢永成 记者 李丽 摄影报道

(责任编辑:知识)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