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百科 >抒写这战斗的生活 正文

抒写这战斗的生活

[百科] 时间:2024-05-02 20:16:15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知识 点击:194次

原标题:抒写这战斗的抒写生活

“行进队列中,昂首挺起胸,战斗一身阳刚正气,抒写威武又光荣。战斗前进队列中,抒写青春火正红,战斗呼啸风花雪月,抒写燃我强军梦。战斗铁马秋风,抒写激荡豪迈心胸;战地黄花,战斗抒发壮丽深情;楼船夜雪,抒写磨砺英雄肝胆;边关冷月,战斗照我盘马弯弓。抒写高歌队列中,战斗心底在冲锋,抒写战胜一切强敌,我是中国兵。”

这是原空政文工团一级编剧阎肃在世时创作的最后一首作品《风花雪月》。在人民空军成立71周年之际,再听此歌,我不由得思绪纷飞。“铁马秋风”“战地黄花”“楼船夜雪”“边关冷月”,阎肃心中的“风花雪月”,既洋溢他的浪漫主义情怀,更饱含他的军人魂魄、战士本色。几十年创作生涯中,多少兵味、战味十足的强军“风花雪月”,以新的意象从他的笔端汩汩而出,化作一首首洋溢着民族魂、英雄气、战斗风的经典作品。

风景风景,风即是景。古诗词常常借风抒情,托风言志,以风寄兴。说到“春风又绿江南岸”,就让人联想到烟雨江南的瑰丽美景,而说起“铁马秋风”,则让人不由想到边关将士的沙场点兵。

饱读诗词歌赋的阎肃,从小就渴望金戈铁马的战斗生活。他投身军旅,穿上军装,人民空军火热的战斗生活摔打着他的筋骨,淬炼着他的血性。铁马秋风的意境时常在他脑海浮现,壮怀激烈的豪情在他胸膛激荡。

“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孙子兵法》早就将无形的“风”与军人的形象联系在一起。在“林暗草惊风”的战地沙场,在“北风卷地百草折”的高山哨所,在“风卷浪涛千堆雪”的大洋深处,革命军人的浪漫亦磅礴如风。在阎肃的作品中,我们经常能感受到人民空军驾长风、追日月的凌云壮志,体会到祖国领空的辽阔、壮美。阎肃将自己心中的铁马秋风化作一个个叱咤云天的意象,融入一件件大气磅礴的作品。这些作品经过时间的淘洗、岁月的积淀,很多已经融进空军官兵的精神生活,成为空军文化的组成部分。

这其中最经典的,我认为莫过于歌曲《我爱祖国的蓝天》。一句“白云为我铺大道,东风送我飞向前”,便让空军战士的翩翩风姿和浪漫情怀跃然眼前——我爱祖国的蓝天,因为蓝天上有我们守卫空疆的使命,以及由这种使命带来的归属感。

作为祖国领空的捍卫者,空军官兵对天空有独特的情感,有更深刻的认识。阎肃在1991年创作的《我就是天空》中这样写道:“我是雷,我是风,我是朝霞,我是彩虹,我就是天空。一声雷,是一片热情的呼唤;一阵风,送一番壮丽的豪情;一缕缕朝霞,浸透了亲人的欢笑;一道道彩虹,装点着祖国的繁荣……”循着歌声,搏击云天的豪气、狭路亮剑的胆气扑面而来,让人仿佛听闻金戈铁马的铁蹄声、钢铁雄鹰的呼啸声。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1929年重阳节,毛泽东同志在闽西征途中,触景生情,因此成词。诗人笔下的黄花,经过炮火的洗礼,生命更坚韧、气味更芳香。

在战争年代,漫山遍野的战地黄花,总会给困难重重的革命队伍以精神鼓舞。年轻时上过抗美援朝前线的阎肃,对此有着更加深切的体悟。在他的笔下,革命的激情化作音符飞扬,英雄主义和浪漫主义在歌声中碰撞融合。所以,他以花喻人、借花抒怀的作品有很多,可谓“百花争艳”。

阎肃的代表作《红梅赞》,正是以花歌颂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红岩上红梅开,千里冰霜脚下踩,三九严寒何所惧,一片丹心向阳开,向阳开。”他种下一株傲雪凌霜的“红梅”——一个绝不向敌人屈服的革命者形象,在中国人心中扎根、生长,给人以无穷的力量。

由阎肃编剧的民族歌剧《党的女儿》中,贯穿全剧的主题曲《杜鹃花》这样唱道:“杜鹃花呀杜鹃花,默默无言吐春芽,风风雨雨压不倒,清香万里送天涯……”阎肃以杜鹃花的美丽坚忍,隐喻剧中女主人公冰清玉洁的高尚气节和甘愿为党和人民抛头颅洒热血的崇高精神。如诗如画的歌词将“党的女儿”田玉梅勇敢刚毅的形象,活灵活现地呈现在舞台上。

“有一种花儿名叫马兰,你要寻找她请西出阳关,伴着那骆驼刺啊,扎根那戈壁滩……”阎肃创作的这首《马兰谣》,让马兰花这种生长在戈壁滩上、生命力顽强的小花,家喻户晓,更成为马兰基地国防科技工作者扎根戈壁大漠,默默奉献、兢兢业业的真实写照。

“楼船夜雪”“铁马秋风”,出自南宋诗人陆游的《书愤》,其中“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描写的是南宋军队痛击入侵金兵时雄劲豪迈的情景,千百年来为人们广泛传诵。

阎肃对“楼船夜雪”的切身体悟,来自他1964年创作歌剧《雪域风云》时去西藏采风,真真切切感受到高原戍边官兵风雪中坚守的艰苦与伟大。当时是12月中旬,阎肃在青藏高原上一路颠簸18天,到了唐古拉山口的一座兵站。极度寒冷加上高原反应,让他感觉“多待一天都是煎熬”。第二天,阎肃看着那个满脸紫斑、眼睛因患雪盲症又红又肿的战士,情不自禁地向他敬了一个军礼,说:“你是大英雄!真英雄!”阎肃后来曾说过,这次高原采访经历,让他更加坚定了为兵服务的创作导向,更加自觉地写英雄、唱英雄。

2008年汶川抗震救灾中,空降兵“十五勇士”无气象资料、无地面标识、无指挥引导,从5000米高空冒死伞降重灾区,他们驭风飞舞,感天动地。阎肃情不自禁,连夜创作了歌曲《云霄天兵》:“纵身一跃像出膛的枪弹,面对无边无际浪滚滚的苍穹。为了我的亲人、我的父老、我的弟兄,带着阳光的温暖、春风的嘱托、战士的光荣……”他将战斗精神注入笔端,使强烈爱国心、浩然英雄气与炽热赤子情高度融合,让这首歌曲成为一首激昂的英雄赞歌。

2015年11月11日,作为人民空军成立66周年献礼剧目,空军首部现实题材歌剧《守望长空》在北京公演,收获社会各界好评。创排期间,阎肃积极参与策划,并与著名作曲家羊鸣联袂创作了主题曲《蓝天行》:“问君可有梦,我梦在蓝天,云深不知处,豪情戍边关。问君可有爱,我爱在蓝天,展翼十万里,一览好河山……”这首歌浪漫却又不失豪迈,气势恢宏又朗朗上口,被人们称作是《我爱祖国的蓝天》的姊妹篇。阎肃创作的文艺作品大多是写部队、唱空军、赞英雄的,这些源自火热军营生活的作品,抒发了革命军人爱军精武、强军报国的壮志豪情,溢满阳刚之气、信仰之美。

自古以来,“边关”和“冷月”就如影随形,成为诗歌特别是边塞诗中经常出现的意象,被历代诗人反复吟诵。阎肃作品中的边关冷月,没有“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的哀愁,也没有“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的伤感,而是充满着“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的洒脱,“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的豪迈。

上世纪80年代末,阎肃去大漠边关采风,真正见识了边关冷月、长河落日、大漠雄风,感受到边关将士们的英雄豪迈,让他萌生了写一首关于长城歌曲的想法。1992年阎肃参加策划《长城颂》晚会,蛰伏已久的感受像电光石火倏然闪亮,《长城长》的歌词如行云流水般奔涌而出:“都说长城两边是故乡,你知道长城有多长?她一头挑起大漠边关的冷月,她一头连着华夏儿女的心房……太阳照,长城长,长城雄风万古扬。你要问长城在哪里,就看那一身身、一身身绿军装……”

歌词以三问三答的大赋方式构成,不仅勾勒出长城深入无限空间和时间的伟岸形象,而且映照出长城深入比时空更广阔的心灵世界的光辉形象,从而烘托出人民军队这座钢铁长城顶天立地、人民爱戴的英雄气概。冷的边关热的血。在阎肃看来,革命军人备战但不好战,人民军队尚武但不恃武,他们盘马弯弓、闻鸡起舞,是为了国家的和平安宁、人民的幸福安康。

“枪林弹雨数十载,硝烟染得两鬓白。笑谈不提当年勇,豪放只抒今日爱。岁月沧桑人未老,依旧是烈火长风满胸怀。”阎肃这首《老将行》可谓直抒胸臆。正因为心中有使命、胸中燃激情,他的使命战歌,响遏行云。常言道,言为心声,文如其人。“风花雪月”不仅是阎肃众多艺术作品活的灵魂,也成为他军旅人生的生动写照。

2015年仲夏,和阎肃并肩战斗一生的战友、作曲家姜春阳,听说阎肃参与策划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文艺晚会,经常忙到深夜,非常辛苦,便打来电话问候:“老伙计,85岁的人了,悠着点,当心身体!”阎肃的回答是:“我还得干!”说完,他还用浑厚的嗓音,铿锵有力地唱道:“云海大无边,蓝天多辽阔,任我飞行任我走,一双银翼保卫祖国。迎着太阳高声唱,我爱这战斗的生活。”

这首激昂的歌曲,是阎肃和姜春阳40多年前共同创作的,歌名就叫《我爱这战斗的生活》。(■危立平)

(责任编辑:娱乐)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