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文山州用好用活红色资源打造党史学习教育新高地

[娱乐] 时间:2024-04-29 17:19:48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热点 点击:17次

  “大儿子牺牲,云南源打育新正在参加葬礼的文山父亲,再一次决定把小儿子送上战场。州用造党小儿子殉国后,好用活红这位伟大的色资史学父亲义无反顾把自己的女儿女婿也送上前线御敌……他就是原保山军分区司令员刘斌。”在麻栗坡烈士陵园,习教一堂以“老山精神”为核心的高地现场主题思政课让前来学习的文山学院师生潸然泪下。

  在党史学习教育中,云南源打育新云南文山州通过盘活红色资源、文山推出红色课堂、州用造党传播红色文化、好用活红开发红色旅游,色资史学真正把红色资源利用好、习教把红色基因传承好。高地

  盘活红色资源,云南源打育新打造精神力量新高地

  党史如明灯,照亮前行路。每一个红色资源都承载着一段厚重历史,都是一本生动的教科书。为让党史学习教育有深度有力度有温度,文山州盘活红色资源,打造精神力量新高地。

  坚持在顶层设计、普查认定、征集研究、完善管理4个方面持续发力,推进红色资源的统筹规划、连片保护、梯次利用、整体盘活。全州共普查认定重要历史事件、重要机构旧址等革命遗址遗迹5类142个;并重新对全州对、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改革开放时期等形成的红色文化传承遗址遗迹和纪念设施场馆开展普查,共新增申报遗址遗迹和纪念设施场馆197个;全州共有52项革命文物被列为云南省第一批不可移动革命文物名录,登记在册的可移动革命文物233件/套。共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革命纪念设施6处、州级6处、县级11处;共有54处重要革命遗址、革命文物、纪念设施列为各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其中:省级7处、州级47处;累计投入资金1.33亿元开展抢救性与预防性保护工作,修缮革命遗址、革命文物及纪念设施43处,修建纪念碑、设置标志牌99座(块),做到应保尽保、修旧如旧。文山州第一个党支部旧址、王有德故居、楚图南故居、麻栗坡烈士陵园等一系列革命遗址遗迹、革命文物、纪念设施史料得到补充、设施得到修缮和立牌挂牌,这些红色资源成为党史学习教育现场教学基地,在全省党史学习教育“传承红色基因·弘扬奋斗精神”教学活动中发挥了主阵地作用。

  推出红色课堂,打造思想教育新高地

  走进砚山县平远镇王有德故居,讲解员正在为游客声情并茂地讲解文山革命先烈王有德的革命故事。一件件饱含红色记忆的文物、一幅幅定格历史瞬间的照片、一份份弥足珍贵的文献资料,让前来参观的群众深受教育,激荡内心深处的红色基因。王有德故居,是文山州推出的党史学习教育“红色课堂”之一,是各界群众学习革命历史、接受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阵地。

  文山州始终把红色资源作为党史学习教育的生动教材,注重发挥好革命遗址、纪念设施的教育功能,打造“基地+体验+故事+感悟”的红色党课模式,利用文山州第一个党代会遗址、滇黔桂边区革命根据地等新民主主义时期革命遗址讲好土地革命时期文山大地上楚图南、王有德等老一辈先烈的革命故事;利用老山主峰、老山作战纪念馆、麻栗坡烈士陵园等讲好张大权、杜富国等保家卫国的英雄故事;利用“西畴精神”纪念馆、最后一公里、胜天洞等新时代脱贫攻坚的“新思想”课堂,讲好新时代脱贫攻坚中李华明、蒙仕珍等先进典型事迹,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引领各族群众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让红色资源活起来、红色优势突出来、红色品牌树起来。

  全州共打造31个“新思想”课堂,推出45条红色教育线路、建成75个党史学习教育基地,共接待党员干部现场教育4.35万人次,刊发文山红色故事100余个,在云南网持续推出《弘扬老山精神 传承红色基因》《石漠花开映初心》等党史学习教育精品党课。全州各中小学充分利用革命遗址就近就便“传承红色基因”“学习先进典型”“讲好红色故事”等活动2000余次,67万余名中小学生受到思想洗礼、精神熏陶。博物馆通过文字、图片、实物场景、视频等形式,立体式展现革命文物,吸引各界观众20万余人次参观;通过组织开展展览进校园、进企业、进社区等活动,让更多群众接受爱国主义教育。麻栗坡县各中小学校结合实际开展“百名好少年讲百年党史故事”“党史诵读”等活动,并围绕“感恩党、感恩父母、感恩老师”上好开学第一课,引导广大青少年继承革命传统,弘扬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从党的百年奋斗史中汲取精神力量。

  在文山市薄竹镇老屋基村,一间普通的房屋外墙上写着“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感党恩 听党话 跟党走”,鲜艳的五星红旗飘扬在房顶。这是文山市老屋基村老党员高晓发的老宅。他将自家老屋改造成了展览室,用自己几十年来拍摄和收集的党史图片资料10000余份,建成充满红色元素的“精神小屋”,召集周边汉、壮、苗、彝等村民集中讲授党课,引领各族群众“扎根边疆听党话、心向中央跟党走”。高晓发说:“我就是希望给村民们看看,了解为什么能过上今天的好日子,使他们知道是以前的老英雄用生命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日子。”

  传播红色文化,打造文艺精品新高地

  围绕红色文化资源,文山州深挖革命精神和红色文化的时代价值,将红色基因活化为可视、可听、可读的红色文化精品。

  先后编辑出版了《文山州革命遗址通览》《中共文山州历史简明读本》《中国工农红军滇黔桂边区游击队革命斗争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英雄文山》《文山红色印记》等文山党史类读物;创作《红色文山》《狼兵吼》《红棉红》《云岭雄鹰》《富州锋火》等纪录片、影视小说作品,创作民族舞剧《铜鼓姑娘》歌舞剧《国旗下的老山》宣传“老山精神”,彰显文山革命老区红色文化底蕴,确保红色文化精神代代相传、生生不息。原创民族舞剧《幸福花山》亮相第六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该剧成为云南省重点扶持的“文艺精品”剧目和民族文化“百项精品”扶持项目,被文化和旅游部列为庆祝建党100周年舞台艺术精品创作工程“百年百部”创作计划重点扶持项目,还成为全国“民族地区艺术院团晋京展演项目”优秀剧目。

  注重加强对红色遗址遗迹的宣传推介,先后组织了寻访滇东南革命遗迹、中国工农红军滇黔桂边区游击队革命斗争史学术研讨会、“走进红色文山”大型全媒体主题采访等系列活动,形成一系列研讨交流成果,红色文山影响力进一步增强。马关县创作的史诗话剧《春漫边关》讲述了祖国边疆守边卫国百年激荡风云的故事,让广大党员和群众走进红色岁月,聆听红色故事,回顾光辉历程,传承革命精神,被列为全县党员干部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内容,40余万观众云端观剧上党课接受党史学习教育。富宁县实施红色文化文艺精品电影项目,革命历史题材电影《女儿如花》即将开拍。

  开发红色旅游,打造文旅经济新高地

  麻栗坡县天保镇老寨村是一个汉族、壮族聚居村。一直以来,贫穷是群众最深的烙印。如今时代变迁,红色文化为群众注入新活力,让全村人均年收入达12000元以上,群众幸福指数直线上升。黄世兰是土生土长的老寨村人,过去全家五口挤在三间瓦房里,14亩土地是全家人的口粮,生活异常艰难。近年来,通过国家大力扶持,麻栗坡乡村发生了巨大变化。借助建设契机,麻栗坡县对村庄建设进行高起点规划,注重融入红色元素和农家“微田园风光”。如今,村民黄世兰家建起了二层小楼,全家五口住下,还剩下三间房屋,看到村民们都开民宿,她将剩下的三间房屋收拾干净,也开了民宿接待游客。黄世兰说,这比过去种14亩地收入还多。

  在党史学习教育中,文山州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把革命文物资源和旅游结合起来,大力发展红色旅游,着力打造经典景区、精品路线,把革命史实、革命文物、革命精神揉入其中,发展深度体验旅游和红色研学旅行,提升红色旅游产业聚集度和辐射度。抓住文山处于国家“滇黔桂石漠化片区”和《左右江革命老区振兴规划(2015—2025年)》范围的机遇,全力打造红色旅游村镇和红色旅游乡村品牌;推出以丘北、广南、富宁“滇黔桂边区红色文化高铁之旅”,文山、砚山、马关“文山红色起点坐标之旅”,文山、西畴、麻栗坡“文山红色浪漫之旅”等红色资源,在总体布局下逐步发展红色文化体验、红色休闲娱乐、红色生态养生度假、红色会展、红色文化科研、红色爱国主义教育等红色旅游功能体系,构建红色文化旅游产业集群。通过积极申报,云南省旅游规划研究院—云南旅游智库联合体将“红色旅游研究基地”落地文山;投入100万元建设“文山州红色文化旅游展示馆”,提高文山红色文化品牌影响力,增强红色文化发展活力;文山洒戛竜革命遗址和楚图南故居两个革命遗址基本概况入编《云南省红色旅游指南》并成为云南红色旅游胜地,麻栗坡英雄老山圣地景区红色旅游发展案例被国家发改委、国家文旅部评为典型案例,全州有4条红色旅游线路入选省文旅厅发布的红色旅游线路。

  在以“老山精神”为核心的“英雄老山圣地”4A级旅游区带动下,1至8月全州红色遗址遗迹共接待参观学习人数达30万人次,红色旅游正成为全州旅游业发展的新引擎,有效拉动全州旅游产业实现新增长。上半年,全州共接待旅游者1802.25万人次,同比增长26.95%;实现旅游总收入201.54亿元,同比增长27.1%。

  中共文山州委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供稿

(责任编辑:休闲)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