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娱乐 >小路变大路,彝北迈向幸福新生活! 正文

小路变大路,彝北迈向幸福新生活!

[娱乐] 时间:2024-04-28 01:35:57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知识 点击:47次

  5月31日上午,小路向幸陆文龙开着面包车从洱源县城出发回家,变大北迈他的福新家在大理州洱源县牛街乡福田村彝组北组,这里海拔高达3060米,生活被当地人称为“云端上的小路向幸寨子”。银色面包车平稳的变大北迈行驶在路面上,车厢里满满的福新物品是陆文龙一早到县城里采买的。从洱源县城到彝北一共四十五公里,生活交通便利,小路向幸开着车子不过一个多小时就到了。变大北迈

  途经福田村委会,福新陆文龙帮几个村民缴纳了社保费用,生活同时向村委会干部咨询了今年村内互助社贷款的小路向幸相关事宜,他是变大北迈彝北组的小组长,在这个岗位上已经坚守了十一年,福新几乎每隔几天就要跑一次村委会,帮助村民处理事情。彝北组到福田村委会的这段路,陆文龙行驶了无数次,然而每每看到眼前开阔平坦的道路,关于修路的回忆总是会浮现眼前。

彝北迈向幸福新生活

  道路不通曾经是彝北发展的重要阻碍。彝北组一共39户人家,其中贫困户就有19户,翻开他们的贫困档案,“交通不便”赫然在列。彝北村民是在六十年代从四川大凉山迁徙至此的,那时山高坡陡,道路不通,村民只能过着人背马驮的生活。当时村民们赶一次集,下山要一天,买东西一天,回去又是一天,来回就要花费三天的时间。为了改善交通不便的状况,彝北村民们曾经花费了三代人的力量去挖路。陆文龙的爷爷、父亲以及他自己接力组织了挖路,从集体劳动到分路段到户,寒来暑往,他们凭借着几把锄头,从1997年到2010年,用十三年的时间挖通了彝族的道路。在大山中挖出一条路是何其不易,然而人的力量总是有限的,当时挖通的路只有2.5米宽,车辆通行仍旧存在很大限制,村民调侃道“平时行车心颤抖,雨天出门靠脚走”。

彝北迈向幸福新生活

  彝北开阔宽敞的道路是与脱贫攻坚同步而来的,脱贫攻坚铺就了彝族新路。2015年11月,中央吹响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号角,力求消除贫困、改善民生。脱贫攻坚开始以后,各挂包单位积极协调资金帮助彝北修路。2016年,省委宣传部协调大理州财政资金200万,其中73.6万用于修缮彝北道路,次年福田村委会投入28万用于路面铺砂,自此彝北大路被全面拓宽铺平,大路长9.2公里、宽6.5米,车辆通行无碍。2020年,洱源县委办公室投入20万资金,租赁挖机为彝族组填平坑洼,压实道路,以方便彝族村民通行。小路变成了大路,彝北三代村民的梦想得以实现。

  脱贫攻坚以来,与宽阔的道路同步而来的是更新更好的生活。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坚强支持及各挂包单位的倾情帮助下,福田村驻村扶贫工作队以及福田村委会始终坚持推动彝北组产业、教育等各项事业发展。修建人畜饮水池,为村民接通了水路;投入30万元建设群众文化活动小广场,丰富了村民的业余生活;每户投入1.7万元修建卫生厕所,改善了环境卫生;投入45.6万元开展人居环境住房提升工程,村民住上了安全稳固的住房;投入18.8万元建设移动基站,改变了村民通讯不便的状况;扶持村民们种植中药材、养殖肉牛、外出务工,以切实增加村民收入。整个彝北组19户贫困户都走出了贫困,全村全面实现“两不愁三保障”。

  提到生活的变化,陆文龙说道“现在做完农活回家,打开水龙头就是喝不完的水,家里三天不吃一顿肉就感觉不行了。”2021年村内共有23个孩子在上学,没有一个学龄儿童辍学,越来越多的孩子通过新道路走出去了,他们接受了教育,接触到了更广阔的世界。村里大部分人家都买了车,条件好一点的买了面包车,方便农务运输,条件一般的也骑上了摩托车。人们开着车走亲访友、开着车去挖地收粮、开着车到集市上买卖物品、开着车送孩子下山上学。困扰了上

  一辈人几十年的道路问题如今早已不是问题。

彝北迈向幸福新生活

  中午十二点,奔波了一个上午的陆文龙回到了家中。吃过午饭,他在院子里晒起了木香,今年他栽种了52亩木香,收成很是可观。两个孩子都在外地上学,暑假就要回来了,想到家里如今的好日子,陆文龙的脸上满是幸福的微笑。

  云南网记者 黄兴能 通讯员 高正予

(责任编辑:知识)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