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百科 >海南周刊 | 海南岛上的“五四”诗人 正文

海南周刊 | 海南岛上的“五四”诗人

[百科] 时间:2024-05-06 18:23:59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探索 点击:53次

原标题:海南周刊 | 海南岛上的五四“五四”诗人

“五四”时期,文坛巨子不择地而出,海南海南是周刊晚周以来又一次诸子蜂起的时代。先贤们以其卓绝的岛上的诗思与行为东方启蒙开门,为现代化奠基立碑,五四实现了从万马齐喑到百家争鸣的海南海南历史性转换。这个时代的周刊文学,取邻理想,岛上的诗作家们“我手写我心”,五四描绘着文明未来的海南海南蓝图;又眷注现实,“为人生”“为社会”,周刊其精气神足以提振世道人心;当然也是岛上的诗一派青春,他们的五四文字让古老民族焕发出无限生机,正如闻一多所说,海南海南“一切只是周刊新鲜,一切只是明媚,一切只是希望,一切只是努力”(《园内》)。

一切都是那么动人!时风熏染,情酣墨饱的诗人们自然成了文苑先锋,各自风格或有不同,但诗行中却一无例外地回荡着振奋人心的旋律。胡适、郭沫若、刘半农……这些名字正如一颗颗璀璨的星星,装点着东方历史的黎明天空。而康白情,则可谓这群星中最为独特的一颗。

康白情

康白情这颗明星的独特,首先在其传奇出身。祖籍四川安岳的他自幼受到袍哥文化的影响,少年时期就参加哥老会,小小年纪便在当地出落得有头有脸。然而,康白情却对当时风起云涌的新文化运动一见倾心,二十一岁那年,他考上了北京大学哲学系。据说,康白情数学考试得了零分,北大一开始并不拟接收这位考生,是胡适看到了康的国文试卷之后,大为赞赏,甚至不惜以辞职相威胁。如此这般,康白情才得以入学。

入学后的康白情很快就崭露出过人的禀赋:不但学习成绩优秀,还写得一手好诗,在具体事务的处理上也有出众的才干。不久,他就成了当时北大学生的领袖。在李大钊、陈独秀、胡适等师长指引下,康白情与同学们一起创办了《新潮》《少年中国》等杂志,为宣传新文化立下汗马功劳。

独特之二是这位一度令诗坛惊羡的诗人,创作生涯却十分短暂,可谓独特之流星。今天,康白情,对普罗大众虽或略显陌生,但在“五四”时代,可是许多诗人眼中的偶像。郭沫若曾以“天狗”自喻,却毫不避讳地将其新诗写作最初的灵感归功于康氏(《我的作诗的经过》);梁实秋也惊叹康白情状物写景的才华,称之为“设色的妙手”(《评论》);朱自清总结新文学发展的前二十年,写到康白情时,称其诗“悲歌慷慨,令人奋兴”(《中国新文学大系:诗集》“导言”)。可以这么说,康大诗人这颗流星,辉煌地燃烧过,虽则倏忽,却照彻天际。惜乎康白情封笔太快太早,故在文学史的叙述上,几乎成了一个失踪者。

刹那百年,当我们论及“五四”时代最优秀的诗人,不该忘记康白情。而且,第三,作为诗人的康白情封笔后用他独特的经历演绎了一部独特的传奇。为求救国良方,康白情后来踏波远逝,到北美加利福尼亚大学研习“晚近社会改造”科。

晚年的康白情回归文教事业,先后在多所高校讲授中国文学。海南岛即其站点之一。1952年他从广州渡海南来,在当时的海南师专(现海南师范大学)担任教职,虽然时间并不很长,却让天涯、海师与这位“五四”血统的知识分子结下了难得的缘分。为纪念这份因缘、缅怀如此先贤,2019年,海南出版社出版发行了由海南师范大学学者王学振、吴辰主编的《康白情研究资料》。编者查阅大量资料,将康氏散落在各类期刊、报纸上的文字一一汇集,详加考订,认真点校,力求还原一个完整而真实的康白情,并勾勒呈现关于先生的研究现状,对研究康白情、早期新诗甚至五四运动都有重要参考价值。资料集除辑录康白情的生平材料、与友人的往来信函以及学界研究康白情的代表性成果外,还特别收录了传主从未结集出版过的各种著述20余万字,涉及政治、经济、文学、博物等诸多领域,足以让世人看到了一个更为完整的康白情——一部全本的传奇。百年“五四”,精神源流,天涯与焉,乐耕亭、红城湖、金花村一并与焉,是编即是一证。(溥之)

(责任编辑:探索)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