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焦点 >老摔哥或许狡黠,城里人不可凉薄 正文

老摔哥或许狡黠,城里人不可凉薄

[焦点] 时间:2024-02-23 04:12:29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休闲 点击:99次

  “老摔哥”之所以九年来能够靠假摔过活,老摔里人凉薄恰恰是哥或因为杭州街头始终流淌着一股善意。如果人心冷漠、许狡黠城世道凉薄,老摔里人凉薄“老摔哥”只怕早就不知所踪。哥或这么看起来,许狡黠城“老摔哥”的老摔里人凉薄存在,反而映衬出杭州人的哥或古道热肠。

安徽省临泉县一位名叫曹文轩的许狡黠城老人,多年来一直在杭州上演假摔戏码。老摔里人凉薄他一般选择在人行横道或绿化带假装摔倒,哥或一旦有人来扶,许狡黠城他就大吐苦水、老摔里人凉薄博取同情,哥或继而讨要吃饭钱。许狡黠城杭州翠苑、文新等派出所经常接到群众报警求助电话,出警后往往见到的就是这位“特立独行”的八旬老者。民警拿他没办法,只好叫他“老摔哥”,文新派出所的官方微博还感叹说:“爷爷,你年纪大了,这样下去也不是办法啊!”(相关报道见A17版)

  “老摔哥”的故事见诸报端后,不少人谴责曹文轩老人,认为他多年来始终利用杭州市民的同情心,最终只会将社会的善心耗尽。还有人把曹文轩老人的行为与“道德假摔”联系起来,声称这样的人“冻死、饿死也死有余辜”。当地派出所的微博也呼吁市民“认清这张脸”、以后不要再给他钱。看起来,“老摔哥”似乎触动了很多人最敏感的某根神经。

  与以前人们所了解的假摔行为不同,曹文轩老人假摔并不是为了讹诈,而是要激发出旁观者的善意,以便讨要钱财。这样的行为,基本上可以定义为一种效率更高的乞讨。但令人困扰的是,老者的假摔经常让路人误以为真,继而向警方求助。而由于老人始终拒绝任何形式的救助,警方也完全不知道该怎么处置这样的情况。客观上说,曹文轩老人的假摔行为的确在不断消耗社会成本,也对人们的善意造成了一定的伤害。

  “老摔哥”的行为游走在道德和法律的边缘地带,社会面对这种极端的人和事往往也会束手无策。网络上骂得再凶,老人看不到,也不会在意。社会救助机构除了偶尔把老人送回安徽老家,也想不出更好的办法。假摔行为虽然有欺骗的成分,但并未触犯法律,治安机关也很难对这样一个老人采取强制措施。看起来,除了配合“老摔哥”继续演戏,杭州人似乎没有别的出路。这样的窘境,无疑会让某些人感到异常气恼。

  但是,如果从“假摔”这个带有时代印记的特定词汇中摆脱出来,“老摔哥”其实也会唤起别的更深沉的感受。一位八旬老人,九年来在异乡居无定所、食无定餐,只有靠人们的善意谋一个最基本的温饱,这样的生计未必没有凄凉的意味。站在老人的角度看,如果他能够拥有常人都拥有的家庭温暖和人伦之欢,他未必就愿意风餐露宿、看他人眼色。无论世人有多么痛恨欺骗、有多么害怕被讹诈,但如果一个城市的善意加起来,连这样一个老人也容不下、养不活,那社会整体的道德氛围也不免太过稀薄。当人们起劲地嘲笑、谩骂这位老人的时候,他们又是否反躬自问,自己的愤恨究竟从何而来呢?被无关痛痒地骗过一次,就永远害怕被骗,听说过别人被讹,就始终担心自己被讹,这种时时处处的警惕和提防,难道就比假摔高明很多、高尚很多么?

  “老摔哥”之所以九年来能够靠假摔过活,恰恰是因为杭州街头始终流淌着一股善意。如果人心冷漠、世道凉薄,“老摔哥”只怕早就不知所踪。这么看起来,“老摔哥”的存在,反而映衬出杭州人的古道热肠。从另一方面看,曹文轩老人宁可乞讨也不愿意接受政府救助,说明我们的救助机制还存在着明显死角。救助站不可能一直养着“老摔哥”,但“老摔哥”每接受一次遣返式救助,就意味着他要再买一张返回杭州的车票。政府救助的局限性不言而喻,而民间救助又远远没有发育起来,古已有之的施粥、借宿等做法,在现代城市生活中反倒绝迹了。民间救助匮乏,很多时候都会让政府捉襟见肘。当地民警虽然知道“那不是办法”,但办法究竟何在,显然他们也不清楚。

  “老摔哥”每一次从街道上爬起来,都可以看成善意的一次胜利。但这个八旬老人总有爬不起来的一天,当那一天到来时,我们的社会是否已经准备好了呢?

(责任编辑:探索)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