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老师带领学生为冬奥写诗:不愿孩子们才华只用在考试上

[热点] 时间:2024-04-29 07:57:41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综合 点击:49次
春访壬寅,苏州诗不试上雪飘日下,老师五环雪暖流香。学生鸟巢声沸,为冬聚异域殊方。奥写数万荧屏幕幻,愿孩用考看冬奥、苏州诗不试上国盛隆昌。老师冰场上,学生中华儿女,为冬与世竞荣光。奥写北京冬奥会开幕式那天,愿孩用考一千多公里外的苏州诗不试上苏州,高二学生周佳惠用一首诗词,老师记录下了自己心目中北京冬奥会开幕式的学生盛况。不仅周佳惠,苏州中学诗词讲习所还有五六十名成员,他们在老师闵凡军的指导下,用诗句表达了对北京冬奥会的热情礼颂。第24届北京冬奥会圆满结束,但它在国人心中燃烧的奥运圣火并没有熄灭,它所激起的青少年追逐梦想的激情更是澎湃不息。闵凡军觉得,这次的创作体现了新时代中国青年的精神风貌。

以下是新京报记者和闵凡军的对话:给喜爱诗词创作的学生一个舞台新京报:怎么想到用诗词这种形式表达对冬奥的期待?闵凡军:我们苏州中学有一个诗词楹联社,我是社团的指导老师。平时有重大事件发生的时候,比如苏州抗疫,我都会给大家布置作业。学生不能只躲在书斋,更要关注社会。这次以冬奥为主题,我规定第一都用满庭芳这个词牌,主要是考虑到满庭芳这个词牌本身口彩比较好,是比较积极昂扬的调子,第二都用七阳韵,创作时间一个礼拜。最后一共交上来14首,我只对个别用词不当的地方做了调整,稍微润色一下,改动不大,基本上是他们的原创。新京报:这个诗词社团是怎么组建起来的?为什么有这个想法?闵凡军:社团是2010年组建的。当时苏州中学的校长张昕是个诗词爱好者,有一天他找到我,问可否创办一个古典诗词创作的社团,我正好也有这个想法,我们就一起创办了南园会,后又在学生中创办了诗词楹联社,即苏州中学诗词讲习所的前身。我在苏州中学待了二十几年了,一直教高中语文。语文考试对古典诗词 只考背诵和欣赏,不考创作,但是总有喜欢诗词的同学,他们没有一个创作的舞台。所以我们的社团,主要就是给他们一个创作和交流的空间和平台。我自己本身比较喜欢诗词,而且写诗一定要从年轻时候学起,年龄大了接受新生事物就慢了。我想培养一批年轻的诗词创作人才,不想他们的才华只能用在考试上。新京报:在江苏,诗词教育是一个普遍的情况吗?闵凡军:我觉得江苏这一点做得比较好。我们江苏曾提出六进:进校园,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进农村,进景区。这项工作一直坚持,对推动全省普及诗词教育和创作起到很大作用。不少学校响应这一号召,请诗词学会老师去学校辅导,帮助学校开展诗词教育。有的小学还把诗词编到课间操里面,六年坚持下来能背诵近300首诗词。把审美教育结合进语文教学新京报:社团平时都有哪些活动?闵凡军:每周我会抽出一个小时的时间给同学们做线下培训,讲解有关古典诗词格律的基础知识,如格律诗及词曲的平仄、韵脚、对仗等基本要求,古典诗词的意象特点即审美追求等。我们有专用培训教室,就在图书馆里面。学校里还有一座道山,有将近1000年的历史了,山上有道山亭,也可以做教室。我们学校还有三个池塘:泮池、春雨池和碧霞池。学校小桥流水,古木森森,其中最多的是香樟树,一年四季常青。还有樱花树、柳树、槐树、丁香树、白玉兰、红玉兰等,春天特别热闹。夏天有夹竹桃,秋天有火红的枫树,很好看。一年四季都是美丽的花园,都能给学生提供创作的素材,激发创作的灵感。平时大家偶有所感,写好了发到群里,互相交流。我们有时候也组织外出采风,去过杭州的梅花坞,那恰好是春天采茶季节。游西湖正好是个有月亮的晚上,俗话说:西湖之胜,晴湖不如雨湖,雨湖不如月湖,月湖不如雪湖。在明月高悬的苏堤上散步,实在是少有的诗意。我们还去过天目山大峡谷、扬州瘦西湖等。我们还办刊物,叫《南园小窗》,每学期出一期,现在已经坚持12年了。每期大概发表200首诗词,主要是我校学生创作的古典诗词。我也有一些选择的标准,比如反映的内容一定是积极向上的,要反映学生生活中真实的情感体验,不能瞎编硬造,符合格律要求等等。新京报:编写《苏州中学传统文化普及读本》等教材的过程是怎么样的?体现了你什么样的教育理念?闵凡军:社团创办之初,我自己写讲义、做课件。到2015年的时候,我干脆把这些内容整合起来,开始编写教材《苏州中学传统文化普及读本》,后来一届一届地沿用。据我了解,当时江苏省还没有类似的读本,所以我们的传统诗词教育起步是比较早的。那时候,我边上课边整理资料,花了一年多的时间修订,在2017年印出来,全文有30万字。我一天上两节课,把作业处理好之后,就坐在电脑前,把传统文化的基本内容整理出来,把零碎的东西体系化,旨在普及性和常识性。在这个读本里,我选择了很多跟教材有关联的篇目进行拓展。比如教材里讲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是苏轼被贬到黄州的时候创作的。被贬黄州是苏轼的一个创作高峰,让同学们拓展阅读同一时期的作品,就可以把苏轼在黄州那一段时间的生活情况和感情比较完整地展示出来。人是离不开时代的,讲课要讲时代背景,结合时代去理解和比较,学生才能掌握得比较全面。此外,在普通教育里面,像平仄韵脚这样的内容是不会讲的,因为考试不考。但我在课堂上偶尔会稍微拓展一下,比如《沁园春·雪》,我会讲从格律方面、韵脚方面,哪一个位置平,哪一个位置仄,学生有时候还是蛮感兴趣的。在语文教学上面,这个叫大语文观,不局限于课本,不局限于课堂,不局限于考试。有一句话叫生活的范围有多大,语文的范围就有多大。我一直是这样做的,语文课要有意义,还要有意思,把审美价值和认识价值、教育价值结合进去。能选择自己喜欢的、有意义又有意思的事去做是人生的一大幸福,所以我会全力以赴做好这个事情。新京报记者 徐杨 实习生 秦巍峰

(责任编辑:时尚)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