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百科 >让母亲河在绿意葱茏中流淌 正文

让母亲河在绿意葱茏中流淌

[百科] 时间:2024-05-04 16:03:43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焦点 点击:190次

4月9日7时,让母宜川县集义镇如意村一处山崖。亲河灿烂的绿意阳光照向大地。山顶上,葱茏王永红静静地望着满眼绿色的中流群山间,黄河浩浩荡荡地奔流。让母

王永红从同伴手中接过安全绳,亲河把绳子的绿意一端绑在腰间,扣好安全扣,葱茏又把绳子的中流另一端在一棵大树树身绕了几圈,也扣好安全扣。让母做好准备后,亲河他在同伴的绿意配合下,抓紧绳子,葱茏顺着崖畔往悬崖中间一点点滑下去。中流脚蹬的地方,不时有碎石掉落。

下滑了大约10米,王永红在一处陡坡处停下。那里,以前种下的一棵侧柏已经枯死。同伴把铁锹和树苗绑在另一根绳子上,从山顶吊放下来。王永红拔掉枯死的侧柏,把新苗种进去,用铁锹把树坑重新整理好。

大约半个小时后,王永红拉着绳子回到山顶,满头大汗。“这是让太阳晒的,要是大中午,人更是被晒得不行。”王永红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保护母亲河,这些辛苦不算啥。

站在山顶,王永红放眼四望,仔细查看哪里还有枯死后需要更换的苗木。

王永红是宜川县丽红绿化工程有限公司的负责人。近20年来,他除了种地,就专注种树——在家乡的沟沟坎坎甚至陡峭的山坡上种树。让家乡变绿、让植被能活的地方都长绿,是他最大的愿望。

在石头堆里把树种活

黄河安澜是中华儿女的千年期盼、“国之大者”,习近平总书记念兹在兹。2019年9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指出,保护黄河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永续发展的千秋大计。

“黄河斗水,泥居其七。”黄河流经黄土高原,落差大、水流急,加之黄土高原土质疏松、地形破碎,一下大雨,大量黄土就会随着雨水流入黄河。

宜川县地处黄河中游壶口瀑布之滨,是黄河中游重要的生态屏障。黄河在宜川县境内全长66公里。据统计,20世纪80年代,宜川县平均每年输入黄河的泥沙约为950万吨。

宜川县不断对黄河沿岸生态环境进行保护和修复,大力推进黄河沿岸造林绿化工作,通过造林绿化有效遏制了水土流失。近年来,宜川县以基层林场为单位,组建了8支以农民为主的专业造林队,全过程参与人工造林、封山育林、森林抚育、退化林修复等林业生态建设工程。

王永红组建的宜川县丽红绿化工程有限公司是其中的一支。

“生长在黄河岸边,我觉得自己是幸福的。但每次看到黄河岸边单调的黄色,我就感到心痛。”王永红说,“当年我选择种树这个辛苦活,主要是看家乡的树太少了,有的山上一棵树都没有,到处都是裸露的黄土和岩石。我想着,要多种些树,让母亲河能在一片绿色中流淌就好了。”

“以前村里人经常打趣,说我们这里‘树少石头多,出门就爬坡’。”壶口镇昝家山村党支部副书记杨志峰说,因为树少,长时间下雨后会出现山体滑坡。

为了改变“树少”的状况,从2004年开始,每年从春到秋,王永红带着队员几乎每天都在山沟沟里,不是种树,就是管树。无论烈日暴晒,还是刮风下雨,只要不是极端天气,总能看到他们劳作的身影。

种树,本是一个单调的重复性劳动,王永红却干得激情澎湃、斗志昂扬。

“冒弄呢?石头上还能把树种活?”“国家给点钱没处花,耍二杆子呢?”一些村民觉得造林队队员是异想天开,瞎折腾。

“刚开始我心里也打鼓。几辈人都没能干成的事,我们真的可以成功?”曾参加过造林的昝家山村村民杨百利说,直到自己把第一棵树种好后,他觉得也许这山以后真能变绿。

“深度30厘米,株距2米,行距3米。”造林队队员、王永红的弟弟王江红对植树标准能脱口而出,“想要提高种树的成活率,就要按照规定去种,决不能偷懒。”

有一次王江红发现有新队员种树时树根埋浅了,导致苗木没有成活,他又在那补栽了一遍。在王江红看来,既然选择了这份工作,就要种好每棵树。

在队员们的努力下,山沟沟里的绿色渐渐浓重起来。

宜川县林业局局长郝云峰说:“目前,宜川县已基本实现壶口瀑布景区周边山体、核心段公路和旅游沿线直观坡面的全面绿化。”

“虽然我在山上采药的收入远比种树收入多,但要是没种树,总觉得心里空落落的,干啥事都没劲。种树已经成为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造林队队员高涛说。

让光秃秃的山坡绿起来

经过多年的植树造林,黄河岸边的山上、山下绝大部分都种上了树,绿意葱茏,但造林队已经不满足于在石头堆里把树种活。

“山顶是绿的,山脚是绿的,山的中间却还是黄的、黑的,特别刺眼、难看。”王永红说,“我总觉得山中间的那些坡面也可以变绿。”2012年,他突然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在悬崖上种树,并开始试种。

“行不行,先试试看。”王永红想。他的想法得到了宜川县国有薛家坪林场负责人的支持。

针对黄河晋陕大峡谷土石山区山势陡峭、土层浅薄、土壤贫瘠、气候干旱等情况,宜川县林业局技术人员与造林队探索推行了“石坑客土”造林方式和“大苗深栽深埋”造林技术:通过客土回填,就近取土,解决土层浅薄的问题;通过深栽深埋,稳定苗木,保湿保墒,解决风力较大的问题;通过适时浇灌,解决干旱问题。

悬崖种树危险,大家又没有任何经验。王永红还是决定试试。他腰上绑着绳子,手脚并用,从山顶沿着崖壁向下,来到悬崖间的种树点,再让队友用绳子把镢头放下来,面朝崖壁用镢头在崖壁坡度较缓的地方刨出坑来,仔细整理好。

铺土、栽树、浇水……种完一棵树,王永红觉得浑身没了一点力气,但他仍咬牙坚持着。用了一整天,他种了6棵树。

第一批树的种植成功,给王永红增添了莫大的底气和信心。几次尝试之后,他有了一定经验,挑选了几个年轻力壮的队员,开始带着他们一起在悬崖上种树。

崖壁上没有路,造林队在山石间凿出一条仅容一人通过的路。坡陡路滑,大家都是弓着腰,一步一步向前攀爬。

扛苗木、垒石坑、填土层、栽牢树,在平原上种树,每个工人一天能种100棵,而在陡峭的山崖上,一天最多只能栽种几棵树。

那一天,王永红正在悬崖上种树,突然保险绳一头松了,他贴着崖壁往下滑。滑了两米多,一处缓坡挡住了他。再往下,是十几米高的山崖。王永红吓得瘫坐在缓坡上。

事后,王永红想放弃。但当看到对面山崖上自己种的树在阳光下透出浓浓的绿色时,他又决定继续干:“既然选择了这条路,就要走下去。”

王永红加强了造林队的安全管理,要求大家既要种好树,又要保证绝对安全。至今,他的造林队没有出过一起事故。

多年在艰苦环境下种树的经历,也考验着每名队员的意志。

夏天,阳光直射,岩石滚烫,造林队队员要戴着厚厚的手套。冬天,天寒地冻,北风凛凛,造林队队员为了干活方便也没法穿太厚的外套。预防中暑或治疗感冒的药物,他们得随身携带。

2012年以来,宜川县造林队种下32.91万亩、2500万余棵树,其中有4万亩种在黄河晋陕大峡谷悬崖、陡坡遍布的石质山地,让往日光秃秃的山坡绿起来。

为自己种一棵“纪念树”

因为常年在山崖爬上爬下,造林队队员胳膊和腿上的擦伤从未痊愈。

“有经验的队员一般都会被分配到难度大的地方种树。有些小伤,清理一下就好,不耽误干活。”今年34岁的造林队队员郝雷说。

那天,郝雷“看中”了一个被大山和深沟围绕的小山头,山下长满了带刺的酸枣树和矮灌木,就山顶秃了一块。选定目标后,郝雷背着树走过去,裤腿被扎烂了好几处。种完树返回后,他才发现手上、脸上都有被酸枣刺划破的伤口。但是看着小山头上的那抹绿,郝雷笑得像个孩子:“酸枣刺又细又尖,扎在腿上就是一个小红点,等把活干完回到宿舍,拿针把刺挑出来就行。但是,那种长着倒钩的刺,扎在肉里很深,挑起来特别难。”

每到一处新的植树地点,郝雷都要寻找一块地形特殊或者栽种难度大的地方,冲上去种一棵树。“这是我为自己种的‘纪念树’。”他说,“我希望我种的树能被人一眼就看到,而且树还长得特别好,这让我特别有成就感。”

“造林队里年轻的队员都爱种‘纪念树’,私底下也会比拼,谁种的树位置最刁钻、最难种。”王永红说,“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队员们也从中寻到一份乐趣。”

高涛有一次从悬崖上下到种树点时,天气挺好,没有风。但当他用锄头刨出石块,正准备垒成石坑时,忽然感到身后刮来一阵风。“我快速稳住身子,往崖壁上靠,心里很虚,腿都软了。看见远处的队员都还在种树,我稳了稳心神,等风变小后,坚持把树种好了。”高涛说,“我也曾想过放弃,但是看着我们在山上种下的一棵棵树苗,我不甘心。我想亲眼看着这些幼苗长成大树,让黄河岸边绿起来。”

“累,太累。每天背着树苗爬山,肩膀都被压烂了。但这件事总要有人来干。”说起种树这份工作,王江红直言。

山青了,水绿了,物种丰富了。宜川县境内,陆续发现原麝、红腹锦鸡、豪猪等以前罕见的野生动物,褐马鸡数量骤增,鸳鸯、黑鹳、大鸨等国家重点保护动物也多起来。

闲暇时,王永红经常会到山上走走,看看树的长势。

“不只是我,我们队员每次路过种树的地方都会上去看看。以前这里山峁上光秃秃的,就长些酸枣树,很荒凉。现在一片一片的油松、侧柏长得郁郁葱葱,啥时候看心里都美滋滋的。”王永红说,“尤其是这个季节,听着母亲河的涛声,看到漫山的绿,美得很。”陕西日报记者 秦骥

(责任编辑:娱乐)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