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梦人”邓前堆:36年坚守乡村诊室,真情守护群众健康

[时尚] 时间:2024-04-29 07:04:49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综合 点击:31次

    

“追梦人”邓前堆

  一袭白衣,追梦人一个药箱,邓前堆年走山路、坚守健康攀山崖、乡村过溜索。诊室真情36年如一日,守护坚守着“一辈子给乡亲们看病”的群众初心,让患者的追梦人病痛在他手中减除,生命在他手中延续。邓前堆年他用36年的坚守健康坚守,诠释着医务工作者的乡村医者仁心和共产党人的忠诚使命。

  溜索巡诊,诊室真情他坚持了28年

  2010年冬天里的守护一个深夜,福贡县石月亮乡拉马底村委会害咱村民小组村民开扒俄老人房屋着火,群众开扒俄被火烧伤。追梦人乡村医生邓前堆接到电话,背上药箱,拿起手电筒,过溜索赶到害咱,给老人清理创伤,打针输液,一直守护在老人身旁。 开扒俄年纪大,过溜不方便。邓前堆连续一个星期过溜索进村,给老人换药打针,终于将老人的烧伤治好。

  害咱小组的溜索,西岸一端非常低,从江东过溜,得抓一把草在手,快到西岸时用手“刹车”。否则,会撞上固定溜索的水泥桩。一个星期,一天过一次,邓前堆丢弃在溜索旁的“刹车草”可以装一篮子。有村民劝他别冒那么大的危险,留下一些药给老人就行 。

  “给烧伤病人换药很麻烦,需要技术。还要看情况确定药物,还是我亲自换药治疗才好。”老人康复后,邓前堆每隔十多天就过溜进村复查一次,一直到老人彻底康复为止。

  拉马底村有一半多人生活在怒江西岸,以前没有桥,两岸群众只能滑溜索过江。村卫生室、邓前堆在江东,到西岸看病,得过溜索、爬高山、进密林。

  邓前堆每月巡诊一次,至少得在怒江上空滑10次溜索。从1983 年到2011年,邓前堆在怒江上空溜索上穿行了28年。冒着生命危险,过溜索给村民治病的经历,邓前堆经历了无数次。

  妻子达付恒以前最担心邓前堆晚上过溜索去治病。“天黑,什么也看不清楚,一手拿手电筒,一手抓溜梆过江,太危险了。可只要有村民打电话让他去治病。不管过溜,还是上山,挎上药箱就走,根本不管什么危险不危险。”

  2011年11月,拉马底村“连心桥”、“幸福桥”建成通车,邓前堆“让乡亲们不再靠溜索过江”的心愿实现了。现在,到西岸出诊,只需背上药箱,轻快地走上连心桥、幸福桥就跨江而过。以前要走五六个小时路程的村组,他开上车,半小时就到了。即便如此,邓前堆仍保持着一个习惯,就是随身携带药箱,一个月坚持到各小组巡诊一次。从木制药箱到皮制药箱,36年来,邓前堆背烂了四个药箱,救治了多少病人,他也记不清了。

  石月亮山脚下,一个叫阿布王的地方,有几个老人春、秋时节住在这里守草果地。邓前堆有时爬2个多小时的路,过独木桥,给老人们检查身体。

  阿俄老人70岁了,儿子搬下山了,他舍不得阿布王大片的草果地,蹲守在那里劳作。邓前堆时不时进山给他量血压送药。“阿邓医生说我血压高,不能太劳累。我听他的话,今年草果收割完,就下山和儿子一起过。”

  36年的乡村行医路,邓前堆一袭白衣,背垮药箱行走乡野峡谷的身影,已深深印在乡亲们的心里,大家亲切地称他为 “阿邓医生”。

  “阿邓医生良心好、会治病。对群众的治病要求从来不拒绝。不管多远的路,不管有没有钱付医疗费,都会给我们看病。他来了,我们就安心了。” 阿俄老人这样评价。

  13988649009,拉马底的“120”

  “阿邓医生,快来看一看,阿恰的病又加重了。”11月11日傍晚8时,从江西巡诊回到卫生室,刚脱下白大褂准备回家吃饭的邓前堆,接到村民的求医电话,立即挎上药箱,急匆匆赶往病人家。

  村民恰四恒得重病已好长时间,到各地医院治也不见好,只好回村里养病。邓前堆经常给恰四恒输液,说一些宽心话。

  从恰四恒家出来,已是夜晚9时。好在妻子一直在等邓前堆,进门就有热腾腾的饭菜可以吃。

  “13988649009,这是我们拉马底的‘120’,一天24小时都打得通。”村民邓阿先说,36年来,阿邓医生堆信守“24小时上门服务”的承诺,只要有人叫诊,保证随叫随到。

  邓前堆服务的对象不仅是拉马底村1090名群众,还有相邻的马吉乡旺基堵村委会博旺小组的100多名村民。只要接到求医电话,不管刮风下雨,不论昼夜,邓前堆总是随叫随到。

  他的医术,与城市医院医生相比,可能算不了什么,但在偏僻的农村,邓前堆就是大医生。不管是这家娃娃感冒咳嗽,还是那家老人头疼脑热、哪个村民跌打损伤,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找阿邓医生,他也总是随叫随到。

  ”病人看到他的身影,心里就踏实了。“邓阿先说。

  “20日到30日,到县医院参加培训,需要我上门诊疗的老乡们,12月1日联系嘎。”19日,邓前堆在微信群里给乡亲们报告自己去县里培训的事。“现在大家都有手机,什么事在微信一说,大家都知道。”邓前堆对现代通信给边远村寨带来的便利深感欣慰。

  每当有空闲,邓前堆就背上竹篮,爬山入林找草药。他曾参加过省中医院的草药和针灸培训,还在亚谷一位老草药医生那里学了两年草药知识,并一直通过书本学习中草药防治方法、农村常见中毒的诊断与救治、常见病的针灸治疗方法。

  “退耕还林后,生态环境越来越好,山林里到处是草药。用草药治病,乡亲们就少花一些钱。”邓前堆说。

“追梦人”邓前堆

  今年初,邻村利沙底村委会一位妇女被毒蛇咬伤。因去县城的公路塌方,就来找邓前堆医治。邓前堆让患者住在家里,自己到深山找草药,早晚敷疗,一个星期后,患者痊愈回家,邓前堆分文不收。这几年,他已治愈了30多个被毒蛇咬伤的村民。

  精准扶贫,让昔日偏僻贫困的拉马底村大变样:水泥路进村连户,草果地遍布怒江两岸,村民都在忙着建盖新房。

  “这几年村里的变化太大了。”邓前堆说,许多村民从山上搬下来,住上了新房子,发展了新产业,过上了好生活。村里新的卫生室建起来了,乡村医生从最初的1个增加到3个,群众小病小痛不出村的目标基本实现了。

  时代在发展,村寨在进步。邓前堆也在不断学习新的医疗技能。用心掌握草药、针灸诊疗手法,给群众减除病痛。

  村民开堆得头痛病四五年,干不了农活。邓前堆用针灸治了三次后,开堆头痛状况好了很多,能下地干活了。

  “多一种治疗手段,群众就多一份希望,少出一些费用。”邓前堆说。

  一辈子给乡亲们看病

  宽大的房间里,墙上、玻璃柜里,“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十大最美乡村医生”、“全国卫生系统先进个人”、第三届“全国敬业奉献模范”、“最美奋斗者”等奖状、奖牌整齐排列。

  “这是党和人民给我的荣誉,更是我今后工作的动力。”邓前堆说,36年的乡村医生生涯,他虽然有当村干部、出外挣钱的机会,可他和乡亲们感情很深,乡亲们把他当亲人,需要他,离不开他,他得尽心尽力,为乡亲们服务。

  “当乡村医生,不是为了赚几个钱。而是一份感情、一份责任。在这里,能够为群众看病,活得很开心,觉得人生很有价值。”邓前堆最自豪的事情就是自己的服务得到了村民的认可。

  2010年前,邓前堆每月只有154元补贴,现在各种补贴增加到2000元。因常年劳累,55岁的邓前堆身体状况不如往年了。但他仍然奔忙在卫生室和农户家中,用羸弱的身躯守护着一方平安。

  教儿子学中医知识;为村卫生室设备四处奔走;思考怎么加强群众日常健康保健知识宣传,解决好农村群众“三高”日渐高发难题;为怒江乡村医生改善待遇鼓与呼,希望解决好乡村医生人才难留问题……,邓前堆有很多干不完的事。

“追梦人”邓前堆

  今年国庆,邓前堆到北京接受“最美奋斗者”颁奖,与新时代排雷英雄、时代楷模杜富国见面长谈。杜富国在危险面前,喊出了“你退后,让我来!”的战斗口号,舍生忘死救战友的铁血担当。失去了双手、双眼后坚持康复训练,每天收听广播、练习写字、学唱歌曲,努力圆“播音梦”的英雄精神,让邓前堆热泪盈眶。

  “我们都在努力奔跑,我们都是追梦人。”“不忘来时路,继续向远方。”习近平总书记饱含激情和信心的话语,让邓前堆激情澎湃,对今后的行医路信心满满。

  参加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大会的第三天,邓前堆就匆匆赶回福贡,回到他工作了36年的村卫生室,回到乡亲们身边。

  “与杜富国这样的英雄相比,我做的事不值一提。是党培养了我,是乡亲们的信任和支持,让我干了36年乡村医生。只要身体可以,乡亲们还需要,我就一直当村医,一辈子为乡亲们服务。”邓前堆坚定地说。

  云南网记者 李寿华 摄影报道

    

(责任编辑:休闲)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