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水文章不染尘——王晓廉散文游记美学价值赏析

[焦点] 时间:2024-04-29 15:49:18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热点 点击:85次

张俊杰

王晓廉的秋水散文游记是当代中国散文的一朵艳丽奇葩,引起了文坛的文章广泛关注,他以清新的不染风格、唯美的尘王语言、深远的晓廉意境给人们带来新的审美维度。

王晓廉是散文赏析一位勤奋多产的实力派作家,已出版抒发家乡真挚感情的游记诗集、散文集11余部,美学他的价值家乡鸡西市还为他的诗歌举办了大型原创诗歌演唱会。他毕业于黑龙江电大中文系、秋水鲁迅文学院研究生班、文章清华大学文化创意产业高研班。不染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尘王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晓廉一级作家。散文赏析

王晓廉曾下乡在黑龙江嫩江当知青,之后入伍到驻京铁道兵、基建工程兵部队。曾任人民文学出版社诗歌散文组编辑、鸡西市文联副主席兼《雪花》文学杂志主编、《人民文摘》杂志副社长、北京摄影艺术展览馆常务副馆长,北京尚8文化集团文化创意产业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他从1974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陆续在《人民日报》《解放军报》《人民文学》《当代》《北京文学》《北方文学》《福建文学》《儿童文学》《萌芽》等150多家报刊发表散文、诗歌作品。出版个人专著有:诗集《美的风情画》《海阔天空》;散文集《天涯月》《情山恋水》《牧马人的晨昏》《无缘雪季》《碧梦千回兴凯湖》《大美兴凯湖》《美哉兴凯湖》《让爱的阳光把世界照亮》《水阔天高——黑龙江散文游记》等11部。其作品被选入全国各出版社60多个选本,另有《界碑》《美丽的兴凯湖》《小鹿不要怕》等5篇作品被选入北京、湖北、湖南等省市中小学语文课本。

黑龙江省散文创作委员会主任、著名散文家门瑞瑜先生对王晓廉散文的高度评价:

“王晓廉的游记散文,立意高远,浩然奇气,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浑然一体,独成一家,形成艺术风格。王晓廉的游记散文融思想性、艺术性、知识性、抒情性、史料性于一体,写出了当今新时代的自然风貌,他笔下的北国风光,是时代的一面镜子,是时代的缩影。”

王晓廉不仅写黑龙江鸡西的兴凯湖,他笔触更深、更广阔的写了黑龙江。读了他的散文游记,给我一种心灵上的冲击力,原来黑龙江是这样一片令人神往的土地。由此,我对王晓廉的散文游记进行了研究,从美学价值方面对他的散文作进一步的赏析。

一、诗的意境

好的散文有诗的意境,诗所创造的意象达到了情境交融。读王晓廉的散文游记就有这种感受。他的散文游记,以诗的精练语言和生动的画面创造出了“浩然奇气、雄浑江山”的意象,呈现给人们一派北国风光。《水高天阔》是王晓廉的一本黑龙江散文游记,它以北国边陲独特的自然风光以及人文关怀展示出一幅祖国北疆的壮丽画卷。开篇是《白夜在漠河》这是祖国最北端的一个小镇,它以迷人的“极光”和“白夜”令人神往。文中写道:

从王维瀚老人家里出来,已经是夜晚10:45分了,但落日的余晖仍然在西边天空浸染出一片金霞。一弯洁白的新月不知何时挂在霞光之中,像外星人舔开窗纸,在偷偷观察漠河的秘密。整个小镇,笼罩在一片朦胧之中,有点像全日蚀的情景……

江水反射着半宽霞光,掠过对岸绿树森然的悬崖峭壁,掠过主航道右侧停泊的渔船和巡逻艇,悠悠流向远方,流向远方,仿佛要把边境的安宁和静谧告诉远天的星晨和日月。湿润的江风吹来,摇动着岸边绿色的松树林和一片片黄色的野罂粟花,送来一缕清香,硬往鼻孔里钻,比曲酒还醉人。

——选自《白夜在漠河》

这一写白夜的景色达到了诗意之美,在写景中抒情,把对祖国边陲漠河的特色展示的淋漓尽致,让人不仅身临其境,还让人感受到新奇的白夜之美。在漠河小镇,其实人们是感受不到黑夜的,由于极光现象,这里的深夜天空布满了霞光,那是一幅多么迷人的美景。而王晓廉以独特的眼光捕捉到了这一诗情画意,并把它呈现给人们。而且,他还以味觉来描写这里的江水纯美的情景比曲酒还醉人。这正是诗的通感表达方式。再如:

次日清晨,我们又来到河边。哦,真是一个晶莹透彻的世界。河上蒸腾着迷迷茫茫的乳白色雾气,顺河飘动,两岸的树从干到枝都沾满了霜花,厚厚的一层。玉树琼枝,千姿百态;银装素裹,玲珑剔透。顺光一看,密密的柳枝千条万缕,在朝晖的照射下,如万千雪白的天鹅羽毛,使人很自然联想到“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诗句,比喻多么贴切、生动。我用手使劲一摇树干,雾凇的雪绒立刻如千万蝴蝶,飞舞飘动,落入蓝色的河水之中。当我从逆光的方向观看雾凇,柳树的枝条一根根细细的、密密的,显出一种透彻的线条美、韵律美、连地上的蒿草,也结着冰霜,像怒放的芦花,像海底的白珊瑚。雾凇啊,不愧是雾的精魂,霜的华彩,水的舞影,雪的姐妹,冰的梦幻。尽管它的生命十分短暂,其美丽却足以惊天动地。

——选自王晓廉散文《界河雾凇》

这一段描写如果分行,就是一篇散文诗。他把界河雾松这一奇特的景观,以诗的韵律展示出来。使人们在阅读时感爱到一种韵律美,一唱三叹,这种节奏感非常动人心弦,给人一种音乐的美感,仿佛听到了一曲优美旋律的交响乐视听盛宴。

二、深度情感

散文与诗歌及其韵文相比较而言,是最活泼、最自由、最能曲折婉转地抒发人内心情感的文体。人人都有情感,但是,情感有深有浅。如何才能测度出人们的深度情感,主要是看外物对人心灵触动的程度。朱熹在《诗序》上谈到“人生而静,天之性也,感于物而动,性之欲也。”就是说情感的触动不外乎感物,感事,怀人,吊古,间接的触动。而人的感情是复杂的,对于感物中又有感事、怀人等情感。

在读王晓廉的散文游记中,我深刻的感受到他的散文中蕴含着综合错杂的深厚情感,这主要是他感于物而动于情的真情。因此,他写的散文中是对家乡的深厚感情,是一种深度情感。只有对家乡的情感真挚,而文章的价值也就越高。每读一篇他的散文,我们都能感受到他对养育他成长的家乡黑龙江鸡西无比深沉的爱。所以,当他游历黑龙江的灵山秀水时,这种感情被呼唤出来见诸笔端,他的散文在字里行间彰显着这种情感之真、情感之深。例如:

过了几周,爸爸又带我去穆棱河下游的东海一带钓鱼。爸爸钓鱼擅用“水弦”,即几十米的鱼线,一头拴上铅坠,一头系在插在岸边的木棍上。鱼线中间隔一两米拴一个鱼钩,钩上挂着蚯蚓。铅坠一头甩在河中,便可静静等候。只要岸边木棍上的铃声响起,就是鱼儿上钩了,这时爸爸轻轻把鱼线拉上岸,便会拽上几条鱼来。鱼的品种有许多,如鲤鱼、鲫鱼、鲶鱼、嘎牙子、白漂子等。

晚上,就露宿在河滩上。用树枝搭一个小窝棚,上边盖上雨衣防雨。旁边,点燃篝火,既取暖又驱赶蚊子。晚上的大河两岸好宁静啊,只有急速的河水汩汩流淌声。不时有鱼儿窜出水面又跌回水里的声音。月光把天空、河面照得一片银白,使人好像沉浸在梦幻里。

——选自《牧马人之河》

这是王晓廉对他家乡鸡西的穆棱河的情感记忆,据说,穆棱为满语,意为“牧马”。穆棱河即“牧马的河”之意。他把对家乡的浓浓的情感通过跟随爸爸在穆棱河上缍钓的情景,再现了少年时代快乐的生活。同时借景抒情,即是感物又是感事、怀人。再如:

虎头镇,在界江拐弯的地方;关帝庙,也在界江拐弯的地方。

虎头镇是精巧的。几条弯曲小径,几处彩顶房屋,几片翠绿森林。

关帝庙也是精巧的。几磴青石台阶,几根落漆朱柱,几檩灰色泥墙。

已经没有了关帝的圣像,但游人仍川流不息地跨过庙的门槛。

是欣赏古老建筑的精美吗?是祈祷神灵保佑吗?

游人们从关帝庙西侧的43级青石台阶登上庙后的山峦。我也沿石阶登上庙后的青山。

我看见了滔滔的江水,我看见了对岸树林后的乳白色楼房,我看见了对岸逶迤苍茫的群山……

我想起了我们祖先在那边狩猎恳荒的生活;

我想起了我们前人在那边捕鱼捞珠的生活;

我想起了我们的前人在那边伐树挖参的生活……

——选自《乌苏里抒情》

这一段描写,是“吊古”中又含有感事的情怀,王晓廉在游历到界江边时看到虎头镇的一座关帝庙。由此,生发出怀古之幽情,抚今追抚让他感慨万千。时代在前进,但眼前的关帝庙,连接着遥远的历史,这里就是我们的祖先创造生活奇迹的地方。

 、科普美文

在散文天地中,我认为最难写的还是游记散文,原因在于“游”只是一个所见所闻,而且重点在“记”,记什么?记看到的景物的知识,这是一般人难以做到的,这就要求作家要有专业的知识,而且还具备极高的文学修养。如果是一个只有专业水平的人去写游记,可能就会写成一篇说明文。所以,散文中的游记类是一个人们探索的领域。门瑞瑜先生在为王晓廉散文集《水阔天高》写的序中,有一段论述:

“刘白羽说:‘游记属于散文范畴,散文是一种很难写的文体。’是的,散文不容易写好,精品难工。王晓廉知难而上,发扬传统,继往开来,独辟蹊径,积几十年之功完成了这部精彩作品。他热爱黑龙江,旅行黑龙江,以‘行万里路’的决心,书写了在旅行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

这说明王晓廉是在挑战自己,他要把科普融入散文,他做到了,而且以美文形式呈现给人们。我们选一篇他的散文从不同角度来分析其特色。例如:

从3月中旬始,开始是每天飞来几十只、几百只候鸟,接着是每天几千只、上万只,最高峰的四五天内,这里每天聚集着三四万只候鸟,且大部分为水鸟类。诸如:鹇鸺、鹳、鹭、雁、鸭、雕、鹬、鸥、鸽、鹃、鸬鹚、翠鸟等,飞来飞去,场面十分壮观。置身此地,你会深深感到古诗中那些“野水明于月,沙鸥闲似云”、“岸花临水发、江燕绕樯飞”、“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以及“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等描述,画面是那么纤巧、局促,远远无法表现这万鸟云集、大开大阖的宏大气魄。……

站在小路上,隔着岸边的树林子,我们就听到松阿察河那边一片鸟的喧嚷,像一部宏大多声部的交响乐。一群群水鸟在天空飞翔,像一朵朵彩云,落下,又飘起。路边的树林还没长出叶子,林子显得疏朗,透彻,能看出很远。树干向阳那面长着绿色的苔藓,显出春的生机。我们怕惊飞鸟群,便放轻脚步,小心翼翼地踩着塔头、腐叶靠近河岸,但见二三十米宽的河面上,浮游着一群群野鸭子,足有上千只,覆盖住了整个水面。呱呱鸣叫声,震耳欲聋。一会儿又一群从南天飞来,降落在有空隙的河面上,好像一个水上飞机场那样繁忙。经李教授仔细指点,我才知道,看似一个模样的野鸭,其实品种是大不一样的。那翅膀墨绿色的叫绿翅鸭,那头顶绿色的叫绿头鸭,那脖子红色的叫赤颈鸭,翅膀红色的叫赤膀鸭。此外,还有针尾鸭、罗纹鸭、斑嘴鸭、白眉鸭、凤头潜鸭、班头秋沙鸭……共有17个品种。

我们沿七拐八拐的河岸顺流而走。水中、岸上、天上,到处都是野鸭子。李教授说:“这段中国北方独有的不结冰的河流,近些天每日仅鸭类的过往停留量是一二万只,最多时一天达到35000只。”

河中,还有明显区别于鸭类的水鸟在歇息,嬉戏。大白鹭浑身羽毛雪白,甩着枕部垂下的两根长长的矛羽,单腿独立站在浅水处,静静地等候着啄食鱼虾。东方白颧的羽毛闪烁着银色的光辉,独自一个将头颈转向身后,磕动尖嘴发出清脆奇怪的“哒哒”声。成群的银鸥和白额鸥在水面上来回穿梭,显得比谁都繁忙。岸边的树林里,一大群黑背白肚的苍鹭在高高的树丫上修建鸟巢,准备产卵孵化。这些外号叫“长脖老等”的家伙,平常十分懒惰,伫立水边一动不动,耐心等待鱼儿到来。但现在比谁都勤快,忙碌。

“李教授,我发觉这里大雁非常少,是还没到迁徙季节吗?”我不解的问。

“不,一点不少。”李教授解释说:“只不过大雁都停歇在界河下游未融化的冰面上。”

甩掉一道道河弯,从林子里抄近道走了一阵子,来到下游仍冰封冻结冰的河段,果然栖息着黑压压大群大群的大雁,它们骚动着,嘎嘎叫着,少说也有二三千只。我只认得那些颈、背部羽毛灰褐色,下体洁白,黑嘴上镶着一圈白纹的是鸿雁。其他的还有豆雁、白额雁、灰雁等,都是李教授教我识别的。冰面上,还有二三十只洁白的大天鹅聚集在一起,“嘎噜嘎噜”地互相打着招呼。

此刻,夕阳已坠落在河边的树林上,天空被涂上淡黄色,云朵被染成樱红色。这时,我隐隐听到天空中传来嘎嘎的鸣叫声,抬头看,是一群大雁从南边飞来,紧接着,后边一群又一群,浩浩荡荡地从我们头顶飞过。雁阵队形有的排成横写“一”字,有的排成斜“一”字,有的排成“人”字。翅膀拍击空气的声音,有如一阵飓风呼啸着掠过。地上的一些大雁受了刺激,也嘎嘎鸣叫着,振翅高飞,追赶着前面的队伍。……

李教授观察十分细致认真。他说:“刚才飞过的大雁一共13群,至少有1100只。大雁和野鸭都属雁形目中的鸭科。其特点是在迁徙中大群集飞,日夜兼行。据我观察,并只记录白天雁类在界河河口的停留量,不包括随时迁来迁走的流动量,4月1日是7500只,4月2日1·5万只,4月3日是最高峰2·2万只,4月4日下降至1万只,今天也是1万只。由于夜间迁徙无法统计,所以每天雁类的实际过往量,怕是我记录的十几倍。”

果然,我们夜宿河畔连队营房里,常被夜间迁飞的雁鸭“嘎嘎”、“呱呱”的鸣叫声惊醒。

——选自《万鸟云集松阿察》

王晓廉曾多次去鸡西的兴凯湖采风。他深入生活以细腻的笔触呈现出一个纯静美丽的仙境。松阿察河,是从鸡西兴凯湖发源的唯一一条河流。满语为“灰缨”之意。松阿察河也被称为通古斯语,意为“大白鱼”。就是在这条河上却有万鸟云集,这样一个壮观的景色。王晓廉通过他的观察却写出了鸟的科学知识,而读这篇散文又没有使人感到枯燥,返而引人入胜,使人们非常期待对这些鸟的科学知识更进一步的了解。这就是王晓廉的写作功夫,他没有直接去陈述科普知识,而是借李教授这样一位以毕生精力研究松阿察河鸟类生存迁徙的专家之口,告诉人们这些鸟的生活知识。从而使人们对这些可爱的鸟类,在欣赏它们优美的舞姿的同时,知道了如何保护鸟类,如何意识到人类与自然高度和谐相处的重要意义。

王晓廉能把一篇写景的散文变成知识的科普又把这一科普变成了美文。所以门瑞瑜先生评价王晓廉的散文集“《水阔天高——黑龙江散文游记》是纯文学作品,也可以作黑龙江乡土教材读本。”这是非常准确的极高的评价,能作为乡土教材的散文并不多,只有那些具有很高文化修养的作家才能创作出这样无愧于时代的力作,王晓廉的散文游记当之无愧。

张俊杰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作家班鲁迅文学院第十三届创作研究班,曾任中国电力作家协会副秘书长

(责任编辑:知识)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