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时尚 >面对诱惑 网络直播“打赏”乱象频生 正文

面对诱惑 网络直播“打赏”乱象频生

[时尚] 时间:2024-04-28 20:57:57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知识 点击:29次
近年来,打赏随着越来越多的面对用户在网络直播平台分享生活、展示才艺、诱惑展开社交活动,网络网络直播平台的直播关注度等也越来越高。但随之也暴露出不良表演、乱象宣扬一夜暴富等问题。频生

其中,打赏当红的面对网络直播就在制造着种种光怪陆离的现象。那些让人瞠目结舌的诱惑事情,在小小的网络直播间中肆意上演,甚至挑战着我们的直播三观。究其原因,乱象是频生利益在驱动。太多一夜暴富的打赏事刺激主播不断挑战道德底线,也让各个机构绞尽脑汁想办法让网民掏钱刷礼物。

在这些直播间中,你的三观或将被“重新刷新”。种种你能想到,更多是你想不到的事情在直播间中肆无忌惮地上演。

为了获得打赏,部分主播使出了浑身解数。暴露的穿着、轻佻的语言、承诺私下加联系方式给“福利”等,刺激网民去拿出真金白银打赏。这是因为,直播平台和机构之间可能存在一种默契和妥协,会让主播有一些打擦边球的行为。因为他们的目标是一致的,那就是带来流量和打赏金额。共同分钱,何乐而不为?

而那些主播声嘶力竭的和人PK、让网民给其打赏去战胜对手,无非也是一种套路化的表演,只为了尽可能地激起网民打赏的行动。

乱象频频之下,网络直播可谓一片乌烟瘴气。

有的网络主播和平台会用一些虚假手段获取“打赏”,比如找“托”冒充粉丝、伪造主播人气流量数据等等,诱导不知情的网民跟风消费。

在激情“打赏”、巨额“打赏”等乱象中,最让人担心的是未成年人也参与其中。

这种行业乱象必须遏制。2020年6月5日,国家网信办、全国“扫黄打非”办就会同最高人民法院、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等八部门,启动了为期半年的网络直播行业专项整治和规范管理行动。

2020年11月23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印发《关于加强网络秀场直播和电商直播管理的通知》,对“打赏”行为作出明确规范。规定“打赏”必须实名制,未成年用户不能“打赏”;“打赏”金额有限制,超额“打赏”将暂停“打赏”功能;主播出现违法行为的,平台应将“打赏”返还用户;禁止暗示、诱惑或鼓励用户大额“打赏”,禁止引诱未成年用户以虚假身份信息“打赏”。

2021年2月9日,国家七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加强网络直播规范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强调网络直播平台要对单个虚拟消费品、单次“打赏”额度合理设置上限;建立直播账号分类分级规范管理制度。

此外,今年6月1日即将实施的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明确规定,网络直播服务提供者应当针对未成年人使用其服务设置相应的时间管理、权限管理、消费管理等功能。

一张张法网铺开,网络直播行业得到有效治理和规范管理。然而,一些中小型直播平台依然乱象频出。尽管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网络直播乱象仍暴露出治理手段不足——

首先,直播、游戏平台监管不力。一些网络直播平台虽上线了“青少年模式”,但有的只要输入密码,该模式即可轻松解除,可见直播公司没有采取相应的技术手段规避此类风险;

其次,监护人监管缺位。“熊孩子”能够盗刷父母的钱去“打赏”,说明家长在监管和引导教育方面失职;

再次,社交平台宣传乏力。在宣传、制止未成年人“打赏”方面,社交平台普遍乏力,缺乏警示。

最后,治理直播“打赏”乱象,差的是监管力度。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明确要求检察机关通过行使检察权,对涉及未成年人的诉讼活动等依法进行监督。建议检察机关进一步细化司法保护措施,及时发布典型案例震慑相关违法犯罪行为。其他相关职能部门也应发挥监管作用,加大监管力度,有效治理“打赏”乱象。(综合检察日报、央视新闻) 

(责任编辑:娱乐)

    相关内容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