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会接受这一网络社交方式吗 “拆盲盒”式的特产交换不只有快乐和信任

[知识] 时间:2024-04-27 18:52:49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焦点 点击:34次
每日商报讯 近日,拆盲盒一种被称为“特产互换”的受网式 式网络社交方式在互联网上走红。这一“游戏”的络社乐和规则很简单,网友各自准备一份家乡特产,交方交换在不告知的特产情况下邮寄给彼此。用一些网友的有快话来说,这是信任在享受“拆盲盒”的快乐。

但这样的拆盲盒模式里,不只有快乐和信任,受网式 式有时也让很多真心以待的络社乐和网友“很受伤”。

充满“拆盲盒”的交方交换快乐

有人想要实现“全国交换”

杭州姑娘小周(化名)是最近加入互换特产大军的。今年8月,特产她在短视频平台看到交换特产的有快视频后,也起了这样的信任心思。随即,拆盲盒她便和视频评论区里的一位网友通过私信确定了交换意向。

“我和山东青岛的一个小姐姐说好交换(礼物)。”她告诉记者,自己准备了西湖藕粉、定胜糕、知味观的糕点、茶叶等一大堆特产,“塞满了一个纸箱子,光邮费就花了好几十元。”最初,她担心自己寄的特产不受欢迎,直到网友通过私信表达感谢时,她才放下心来。

“一开始我们没说好寄什么,看到青岛的小姐姐寄了海产和不少没见过的零食过来,我挺开心的。”小周表示,最惊喜的还是两瓶崂山白花草蛇水,很早就听说过它的大名,结果第一次见到是在这种情况下。小周告诉记者,她还在这次交换里知道了个“冷知识”——长鼻王牌小零食,只有在浙江才买得到。

第一次交换的顺利,给了她继续尝试的勇气。前不久,她又给重庆和北京的网友寄了装满特产的包裹。在她看来,这种交换的过程和“拆盲盒”一样,充满了惊喜和快乐,如果没什么意外,她会继续这种交换。

无独有偶,热衷于特产交换的不只小周一人。在网络上,不少人纷纷晒出自己交换得来的特产。一些网友甚至表示,“想要和全国各地的网友完成交换。”

如遇意外、敷衍和欺骗

看看律师怎么说

虽说像小周这样顺利完成交换的是大多数,但这种不见面的交换,终究还是有风险的。

8月23日,有网友爆料,她向网友寄去几百元的特产,最后只收到两包纸巾,也有网友称刚寄出东西就被对方拉黑。在短视频平台上,搜索“特产交换”词条,甚至会跳出一条温馨提示:请注意维护自身权益,谨防诈骗。

除了这些情况,一些意外也让真心以待的网友“很受伤”。杭州的小林(化名)就遇上了这种情况——对方虽然寄了特产,但在用心程度上完全没法匹配。

他向记者抱怨,“我寄的东西都是精挑细选过的,都比较有特色,不说特别贵重,起码也是花了心思的,但对方是网上下单直接发到我这里的,从地址上一眼就能看出来。”

这样的交换体验,让小林有点“不舒服”。

针对“特产交换”里的乱象,记者咨询了浙江泽鼎律师事务所律师夏谨言。她表示,特产交换可以视为约定交换的两人之间成立了合同关系,各自有向对方交付特产的义务。

她告诉记者,寄出特产后被对方拉黑,如果对方一开始就蓄谋这样做,那这一行为属于欺诈,如果对方是临时起意决定拉黑,那属于违约。这两种情况下,邮寄特产一方都可以要求对方返还特产并赔偿损失。

她也提出了建议,“特产交换有别于传统的以物易物的交易行为,更多的是网友们赋予其社交和娱乐属性,因此不建议交换价值较高的特产。”

(责任编辑:娱乐)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