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是之声】捍卫正义的伟大胜利 复兴图强的不朽丰碑——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

[休闲] 时间:2024-04-14 22:23:29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娱乐 点击:88次

  今年是声捍胜利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70年前,卫正伟中国人民志愿军雄赳赳、义的愿军援朝气昂昂,复兴跨过鸭绿江,图强开始进行伟大的朽丰抗美援朝战争。这场战争是碑纪新中国成立之初帝国主义侵略者强加给中国人民的一场战争,是念中中国人民为了支援朝鲜人民反抗美国武装侵略、保卫中国国家安全、国人维护东方与世界和平而进行的民志一场反侵略的正义战争。在中共中央、抗美中央军委的出国正确领导和志愿军总部的具体指挥下,在全国人民的作战周年大力支援和朝鲜人民的有力配合下,志愿军与朝鲜人民军并肩作战,声捍胜利经过两年零九个月的卫正伟浴血奋战,创造了以弱胜强的战争奇迹,取得了举世公认的伟大胜利,锻造出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为世界和平与人类进步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抗美援朝战争让世界重新认识了中国,为奠定新中国的大国地位提供了坚实支撑,进而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的重要里程碑。它铭记了中国人民志愿军为保卫国家安全、维护世界和平建立的丰功伟绩,凝聚了中华民族不畏强暴、敢于胜利的精神意志,也镌刻出中国作为负责任的新兴发展中大国立足世界的时代坐标。

  掷地有声、言出必行的中国声音

  1949年10月1日,中国实现了旧中国到新中国的时代跃升。但以美国为首的一些西方国家,企图通过政治上颠覆、经济上封锁、外交上孤立、军事上包围等霸权伎俩将新中国扼杀在摇篮中。对此,中国人民始终保持着高度警觉。

  1950年6月25日,朝鲜半岛北南双方爆发内战。两天后,美国总统杜鲁门宣布武装介入,并令美国海军第七舰队入侵台湾海峡,加快在中国周边地区的军事部署,侵略矛头不仅对准朝鲜,也妄图形成对新中国的多方向进攻态势,对中国国家安全构成严重威胁。面对美国的侵略挑衅,6月28日,中国迅即作出强烈回应,指出杜鲁门的声明和美国海军的行动“是对于中国领土的武装侵略”。这是中国政府为控制事态发展所发出的第一次警告,但美国政府毫不理睬。

  1950年8月27日起,美侵朝空军不断出动飞机轰炸扫射中国东北边境城市和乡村,杀伤中国人民,破坏中国的财产,严重侵犯中国领土领空。9月15日,侵朝美军在朝鲜仁川登陆,并迅速逼近三八线。中国政府多次发出严正警告,力求控制危机态势。9月30日,周恩来宣示中方立场:“中国人民决不能容忍外国的侵略,也不能听任帝国主义者对自己的邻人肆行侵略而置之不理。”美国政府却将中国政府这一立场宣示判断为“大部分是吓唬人的”。

  1950年10月初,美国侵略军悍然越过三八线,并把战火烧到中国边境,严重威胁中国国家安全。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和朝鲜人民一道共同抗击侵略者。 新华社发

  1950年10月7日,侵朝美军肆意突破战争红线,大举越过三八线北进,直逼中朝边境线的鸭绿江和图们江,严重威胁新中国安全。中国政府一而再再而三的声明警告,屡屡被美国方面无视,其根本原因不是情报判断失误,而是美国政府和美国军队从骨子里就看不起中国人,看不到“由外国帝国主义欺负中国人民的时代,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而永远宣告结束了”。这一点,直到美军遭受“陆军史上最大的败绩”,被志愿军打回到三八线,美国才有所醒悟。

  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使得西方国家再也无法低估新中国保卫国家安全的坚定决心,再也不会漠视新中国声音所蕴含的行动内容。在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的几十年中,中国不怕鬼、不信邪、不向强权霸凌低头屈服,树立了言出必行、行之必果的负责任大国形象。中国声音在国际事务中举足轻重,离不开抗美援朝战争的浴血奠基。

  “勿谓言之不预也”。中国人历来以真诚之心,行信义之事。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言必信、行必果,我们说话算数,绝不喊口号、说空话”。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红线和底线。抗美援朝战争已经证明了,中国不会随意划设红线和设置底线,但一旦划定了就决不可触碰,否则就一定会让对手碰得头破血流。70年前中国刚刚“站起来”的时候如此,70年后中国正在“强起来”的时候更是如此。

  不畏强暴、奋起抗争的中国胆魄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略决策,是毛泽东同志和他的战友们一生中“最难”作出的重大决策之一。它难就难在新中国百废待兴,战争创伤亟待恢复,要和世界上头号强国对抗,差距悬殊。1950年,美国的钢产量为8772万吨,中国不足61万吨,美国是中国的144倍。难就难在战争成败关系到国家前途命运,一发千钧,在世界两大阵营冷战对峙格局下,参战风险极大。难就难在党内存在意见分歧,各有道理,一时不能统一。

  面对美国的侵略行径和战争威胁,是忍让退缩、委曲求全还是奋起抗争、出兵参战?在毛泽东同志主持下,中共中央政治局于1950年10月上旬反复讨论,最终以“打烂了,等于解放战争晚胜利几年”的豪气,“任何地方我们都不去侵略。但是,人家侵略来了,我们就一定要打,而且要打到底”的胆气,“美帝国主义并不可怕,就是那么一回事”和“你打原子弹,我打手榴弹”的勇气,毅然下定决心,作出组建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参战的决策。

  70年过去了,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同志在决策时所展现出的战略胆魄仍旧令人心潮激荡。“应当参战,必须参战”,这种胆魄是建立在战略研判基础上的决死抗争,是对形势威胁准确判断、战争发展前瞻洞察和方案行动反复权衡的结果。

  和平与尊严是需要代价的,我们热爱和平,但当侵略者把战争强加给我们的时候,必须奋起迎战,以战止战。毛泽东同志指出,“如果不是美国军队占领我国的台湾、侵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和打到了我国的东北边疆,中国人民是不会和美国军队作战的。但是既然美国侵略者已经向我们进攻了,我们就不能不举起反侵略的旗帜”。在关系国家利益和民族命运的重大问题上,旗帜鲜明,立场坚定,针锋相对,寸土必争。这是抗美援朝战争以来,中共中央和中国政府在重大决策中始终恪守的决心胆魄。每当身处逆境或受到巨大外部压力时,这种决心胆魄便会迸发出来,瞬间凝聚意志,化作无敌的力量。

  勠力同心、不胜不休的中国意志

  志愿军打响入朝作战第一仗的次日,1950年10月26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在全国进行时事宣传的指示》,要求各地广泛深入地进行抗美援朝教育,波澜壮阔的抗美援朝运动在全国范围兴起。美帝国主义的侵略行径,激起中国人民的极大愤慨,“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成为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心声。志愿军的英勇战斗和节节胜利,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一度存在于部分群众中的崇美、恐美、亲美心理一扫而光。

  青年学生和知识分子积极参军,广大适龄青年踊跃参军参战,大批志愿医疗队、铁路工程队、民工担架队和铁路员工、汽车司机等奔赴朝鲜战场,全国各地都上演着父母送儿女、妻子送丈夫、兄弟争相入伍的感人场面;人们捐献出节省的每一个铜板,拿出家中珍藏的物件,支援志愿军改善装备,捐献飞机大炮成为那个时代的闪光印记;签订爱国公约的活动深入车间学校、田间地头,“多打一粒粮食”、“多产一支棉纱”、“多造一个零件”成为人民群众支援战争、奉献国家的自觉行动。国内各民族、各党派、各阶层、各社会团体以及海外华侨华人,都义无反顾投身到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洪流之中。

  全国各族人民展现出的崭新精神风貌和炽热爱国情怀,与旧时代的中国形成鲜明对照。新中国不仅再也不是一盘散沙、软弱可欺,而且拥有勠力同心、不胜不休的战争意志。这种意志化作人们朴素真挚的情怀和自发自愿的行动,有力支撑了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进程,更是志愿军战斗意志塑造的动力源泉。

  在朝鲜战场上,志愿军官兵时刻感受到祖国人民在身后的坚固支撑和殷切期待。为祖国而战、为和平而战,他们无惧任何艰难险阻,无惧任何强大敌人。他们赤脚涉冰河、单衣卧冰雪,以身堵枪眼、誓死守坑道,用鲜血和生命展现了对祖国和人民的无限忠诚;他们大胆穿插迂回、近战夜战,以“你打你的,我打我的”灵活战法给敌人制造出一次次“中国式葬礼”;他们顶住敌人密集的轰炸,建成打不烂、炸不断的钢铁运输线;他们以“空中拼刺刀”的精神搏击长空,谱写了感天动地的英雄壮歌。

  在冰天雪地的长津湖,尽管冬衣单薄,粮弹缺乏,面对着美军最精锐的陆战队部队,志愿军官兵前仆后继、勇猛拼杀,牺牲时依然保持冲锋队形,冻僵后化作冰雕也矗立在战壕之中;在一片焦土的上甘岭,尽管敌人炮火把山头炸低了两米多,也无法动摇志愿军的意志,无法撼动志愿军坚守的阵地,无法迫使志愿军后退一步。以杨根思、黄继光、邱少云等30多万名英雄功臣和近6000个功臣集体为代表的290多万名志愿军将士,以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钢铁斗志,塑造出“最可爱的人”的伟岸形象。“不相信有完不成的任务,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不相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就是志愿军战斗意志的真实写照。

  中国意志建构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基石之上,是把握民族命运、凝聚国家魂魄的内在动力。它在历史传承中孕育,在斗争实践中升华,在紧要关头处彰显。今天,我们正行进在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上,进行着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面对的风险挑战前所未有,不但需要持续升华中国意志,而且需要充分彰显中国意志,从而有力托举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责任编辑:焦点)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