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生态农业奠基人叶谦吉教授仙逝 享年108岁

[时尚] 时间:2024-05-02 18:00:27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综合 点击:174次

­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28日上午从西南大学获悉,中国中国生态农业的生态岁奠基人、中国生态文明的农业首创者、西南农业大学的奠基缔造者之一,我国著名的人叶农业经济学家、生态经济学家、谦吉教育家,教授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叶谦吉教授因病医治无效,仙逝享年于2017年2月28日4时30分在重庆仙逝,中国享年108岁。生态岁

­  叶谦吉,农业 世界著名生态农业科学家,中国民主同盟盟员。奠基中国生态农业理论与实践的人叶奠基人,专著有《生态农业--农业的谦吉未来》、编著有《英汉农业经济词典》,教授译著有《现代企业管理》(奥斯伯等著),主编了《农业生态经济博士论丛》等,为中国生态农业建设做出了卓越贡献。先生现已百余岁高龄,仍热情不减、科研不辍。在农业企业管理、生态农业理论、生态经济学、生态文明建设等领域均有卓越建树。

­  1909年出生于江苏无锡;

­  1933年毕业于南京金陵大学农业经济系,之后任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教员、研究员、教授;

­  1936年—1938年获美国洛克菲勒基金会优秀青年教师奖学金和哈佛大学工商管理研究生;

­  1944—1945年任联合国粮农组织高级访问学者;

­  1948—1952年任重庆大学经济系主任、教授、硕士生导师兼学校副秘书长;

­  1952年调任西南农业大学总务长兼教授,一生从事高教事业70多年。

­  1988年被国家评审为一级终身教授;

­  1991年被国家评审为博士生导师;

­  1993年被国家评审为博士后流动站研究导师。

­  世纪老人的百岁人生

­  ——西南大学终身教授、经管大儒、百岁学者叶谦吉

­  (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团委学生会2015-04-02)

­  每一个伟大的时代,被人歌颂的原因不仅仅是因为它造就了一段段辉煌的历史,更在于它恰逢其时的出现了很多伟大的人物。这么说来,人似乎显得更伟大,有了人物,时代才有了活力和气息,人物的出现让每一个时代有了被传诵的对象。

­  列强侵略、军阀纷乱、灾难频繁、经济失调、民不聊生...于是“教育救国、科学治贫”的强国富民思想应运而生;书香门第,中途败落,封建主义,地主剥削,压榨和不公平...于是读书自强,反抗地主阶级的思想顺天应时;“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思想自由,兼容并包...于是跨洋学习后投身新中国建设的历史机会水到渠成。时代和人物就这么顺其自然的浑然一体,这么一个原本平凡的小人物,用一生的躬行告诉我们什么是不平凡。

­  他就是期颐之年的叶谦吉教授,深居简出在重庆市第三中学的简陋小屋中。

­  1. 弃医读书,不做剥削劳动农民的地主

­  叶先生的祖父是晚清的秀才,算是书香门第。但后来家境败落,等到他上学时已经非常贫困。小学毕业后祖父便送他到城里一间药铺当学徒,老板非常喜欢他,可是刚去了三天他就半夜悄悄地离开了。同村人都很不能理解,但他坚定地回答道:“我要读书”!父母看他求学心切,又迫于家里是在太贫困,不得不把只有几岁的小妹妹以200块银元卖给乡里一个大地主做童养媳。这件事情被他知道后,他就跑到地主家里死活要接妹妹回家。“我宁愿不读书了,也不能牺牲妹妹的幸福。”

­  把妹妹接回家后,在上海海关当科长的堂兄得知他求学有恒心,便写信对他说:“如果你真的想要读书,我可以资助你,但是你必须写一篇文章,而且是英文的,告诉我你为什么坚持要读书。”虽然叶先生当时刚小学毕业,但他一直钟情于英语,并且成绩不错。便在回信中清楚的写道:“一、毕业后绝不当地主。我父亲是佃农,我最讨厌地主,所以毕业后我绝不做剥削劳动农民的地主;二、不当医生。邻居有位医生,虽然医术高明,但是放高利贷剥削了很多贫农,甚至还害得一家人家破人亡,所以我从小就认为当剥削穷人的医生不好;三、立志当一名教师。一方面深受祖父影响的缘故,我的祖父是一位乡村教师,为教育事业奉献了终生,在乡里备受尊重;另一方面,家庭贫困的我对读书有着非常强烈的追求,同时我可以体会到其他贫困孩子对于读书的渴望。因此我决定做一名教师,让受苦的孩子都可以读上书,为中国的教育事业贡献一丝绵薄之力。”正是这封信,开启了叶先生的求学之路。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叶先生奋力拼搏,不负重望,成绩一直都名列前茅。

­  1936年叶先生荣获美国洛克菲勒学术基金会优秀青年教师奖学金,并且获得到美国旅行参观访问的机会。同年被保送到美国康奈尔大学研究生院农业经济系导师鲍伊尔门下攻读一年,后又转到哈佛大学研究生院经济系进修。当时哈佛大学有位教授的创新理论——“土地经济”理论非常有名。叶先生认为这个理论对中国非常有用,中国土地资源丰富,土地经济怎么利用,对建设国家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于是他转学到哈佛大学进修,听这位教授的课,并收集他的论文。1938年底,叶先生获苏联驻美大使馆转交给他的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延聘他为农业统计学教授的聘函。但此时国内抗日战争已经打响,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烽火燃遍祖国半壁江山。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何廉所长于此时向他发了一份电报,希望他毕业后能回国搞科研。于是叶先生积极拥护和响应国内联合抗日的号召,毅然放弃优越的待遇和理想的职业,没有前去苏联就职,而是取道香港、河内、昆明返回抗日大后方——重庆。

­  2."我一生中做的最对的事就是建了西农"

­  1950年西南财政上有一笔财政结余,大约是240万银元。这笔钱原本是可以用来建工厂或者买火药,但是最终上边领导决定用来大兴教育事业——建一所大学。当时叶先生是重庆大学法学院的系主任,由于叶先生在经济管理领域有相当的建树,最终邓小平认命他为建校办主任,要求他在三天之内能够拿出学校的蓝图、设计图、以及详尽的资金预算和施工方案,这笔余款就会用来修建大学。

­  “要在三天之内完成所有的设计图稿,无非是借别人的图纸再加以修改,现弄怎么赶得及。”谈及这里,叶先生深表对岳父喻公传鉴的感激之情。早在1936年2月,喻公就受南开大学张伯苓校长委派入川考察四川省教育,并负责计划在川设校事宜。最终经过各方了解后,在沙坪坝区建成了南开中学(即现在的第三中学)。在南开中学建校时,喻公就要求叶先生随同他到沙坪坝建校工地看看,增长他的实干苦干精神以及办事高效利落的实感。叶先生说,其建立西农,完全是受了喻先生的启发,喻先生给叶先生的最大启发是有一个完整的建校规划。于是在南开中学蓝图的基础上,外加重庆大学图书馆的蓝图,西南农学院有了雏形。有了蓝图还要有具体的设计图,此时叶先生得到了“立志以教育救中国”的卢作孚的大力帮助。卢作孚绘制设计图,叶先生根据设计图计算出每一栋教学楼的资金预算,具体到用多少砖、多少水泥等等。三天三夜的不眠工作换来了建设西南农学院的资金费用。是年11月,西南农学院宣布成立。

­  有了资金,就要考虑的就是校址的选择。当时,西南农学院校址选在北碚对面的东阳镇夏坝,与北碚直线距离仅仅两三公里,但中间横隔一条江,绕道走,就是六七公里了。夏坝是一片冲积平原,历史上曾多次被嘉陵江的洪水淹没,纵然校园里嘉陵江的碧波和清朗的涛声给师生们带来不少诗意,但学校从长远发展考虑,还是决定要另觅校址。1952年,学校成立了校址选择小组,开始在当时的重庆辖区内遍觅新址。新址最初选在了沙坪坝,今天的南开中学后面,重庆师范大学以及原来的重庆建筑专科学校和覃家岗镇一带。校址选好后即委托重庆大学建筑系为新址做测量规划,但由于农学院需大量试验田,而沙坪坝当时已经主要规划为城市建设,规划方案随即落空,不得不放弃沙坪坝而另觅适合于高等农业院校教学科研的校址。经多方寻觅,仔细考察,反复比较,终于认定了位于北碚天生桥的原美国农复会华西实验区北碚农事试验场为新校址。这里有400亩土地,离市区较远,又有方便的交通,学校以后发展中还可以沿周边征用土地。

­  校址确定后,学校成立了建校委员会,叶先生任校办事处主任。那时重庆还没有像样的建筑公司,叶先生通过关系打听到一个很有名的建筑专家,他在国外承担建筑项目,但因为走私毒品,被关进了大牢。后来叶先生找到公安部门,以建校的名义将这位工程师保释出来,就此西南农学院的建设开始走向正规。就此叶先生的家也暂时搬进了工地。当时交通条件极不方便,建筑材料的采备和运输,成了最困难、最艰苦的挑战。几万吨的建筑材料,学校自购三部汽车,又向运输公司租用4辆卡车运输,还是远远不能满足需要。工人们知难而上,勇往直前,马车、鸡公车、人力板车、肩挑背扛一齐上。靠人力搬运,工人们从嘉陵江边挑运近3 000吨河沙到工地现场,每天东方破晓,嘉陵江边至天生桥工地挑运河沙的人便络绎不绝,川流不息,从山上望去,如同密密麻麻的蚂蚁阵。叶老师有一天在工地上勘察进度,不小心从三层楼高的架子上摔了下来,把腿摔坏了。送去北碚的医院,由于医疗条件太落后,不得不转至西南医院治疗,住院半年后才得以恢复。尽管困难重重,但是在全体工人和师生的努力下,西南农学院于1954年暑期完工,同年9月1日开学时迎来了新的血液。

­  新中国成立后,全国的高等学校经过初步的整顿,以培养工业建设干部和师资为重点,发展专门学院和专科学校,整顿和加强综合性大学。在此期间,不少农林学院都升级为大学,但此时西南农学院还没有升级为“大学”。叶先生不甘落后,就找到当时北碚区区长提议将学校改名为“西南农业大学”,自此历史上有了西南农业大学。

­  3. 生态农业,我国农业的未来

­  西南农业大学建校以后,叶老一直在北碚任教。文化大革命一开始,受到极左思想的冲击被剥夺其站讲台的权力。对此他无怨无悔,而是以大无畏的精神,潜心致力于我国农业经济与生态农业的发展,著论颇多,在农业经济管理和生态经济学领域影响颇深。在农业经济管理领域叶先生经过长期广泛深入地观察、调查、访问收集大量资料,完成了《农村人民公社管理体制的改革》一文。针对当时农村共设管理体制存在的弊端提出新的改革之道:一是党政分开,二是政企分开,三是所有权与管理权分开。在生态经济学领域,叶先生的论文《生态农业——我国农业的一次绿色革命》中宏观微观并蓄、深谋远虑的构思由来已久。它的思想基础根植于40年代中期,理论框架形成于70年代末的历次讲授生态农业专题课讲稿,发展成熟于80年代初的长期教学、科研和试点工作,着重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之中。论文中创造性的在国内首次提出“生态农业”这一符合中国国情的农业发展战略和新型农业生产模式,系统阐明了农业生态系统是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的概念,动态生态平衡观生态农业发展阶段论以及经济、生态、社会三者效益协同增长等思想和理论。

­  除了学术上的创新,叶先生还苦战2000多个日夜,翻译出《现代农业企业管理》一书,26万多字,在完成《生态农业——我国农业的一次绿色革命》一文中,书写科研资料卡片30多万张,之后整理编著成264万字的《英汉农业经济辞典》。这部巨著于1987年出版发行后,受到国内外农业科学家的关注,评价很高。88岁高龄时叶先生还带着10名博士生,并主持着国家重大科研项目,经常应各地的邀请参加有关学术会议,到农村进行调查。先后三次去永川,两次到大竹、潼南、巴县等地翻山越岭进行实地考察,向地方干部和群众传授现代农业科学技术和当代“生态农业经济技术与管理”知识,帮助他们制定规划,为科技兴农扶贫献计出力。

­  虽然年时已高,但是叶老心态积极、思维严谨、风趣幽默。平时喜欢在三中的校园里散步,看着年轻人朝气蓬勃,先生感觉自己也被感染的年轻了。2012年新年来临之际,经济管理学院领导班子向103岁的叶老表达新年祝福,叶老饱含深情寄语学校:“存百年历史,养浩然之气。储厚重文化,展龙腾之势!”

­  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谢,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这就是先生的人生态度。正是这种态度让先生在喧嚣的尘世中保持一颗赤子之心,教该教的书,做该做的学问。平凡做人,朴素做事,没有浮夸,没有虚假。

­  他很平凡,因为他确实只是一个老人;他不平凡,因为他是真真正正的大师!

­  叶谦吉文集

­  后记

­  后记:经叶老师同意,我们有幸前往南开中学津南村叶老师的家中做采访。津南村和南开中学只有一墙之隔,却恍若进入了世外桃源。统一的青砖绿瓦小平房,家家户户都有一个不算大却种满绿植的独家小院。叶老师家的门牌号已经脱落,一株长势茂盛的迎春花紧凑的围绕在门口,只在绿色的一角用不起眼的粉笔淡淡的写着门牌号,叶老师就深居简出在这样幽静的独家小院里。小小的客厅里摆放着叶老师平时的物件,墙上挂满了叶老师的学生送来的贺寿词。其中有一副盛放的牡丹,花色均匀鲜艳,是叶老师的女儿叶涛所作。由于叶老师年事已高,从去年开始听力减退,与人交流稍有不便,需附耳慢声讲述才听得到,故采访过程中多为老师讲述,我们做记录。讲至精彩地方我们会为老师的幽默满堂大笑,每每此时老师都会停下来,慈眉善目的望着我们,那眼神中是对我们满目的关爱和希望。采访后老师坚持要给我们签名,没想到这位103岁的老人写的字依然力透纸背。

­  文章出处李璐新浪博客《世纪老人的百岁人生——访西南大学终身教授、百岁学者叶谦吉》

­  附上罗必良教授在叶老百岁华诞庆典上的感言,以表达我们深深的怀念。愿先生天国安顺……

­  一位年老的年轻人

­  ——叶老百岁华诞感言

­  罗必良

­  (2009年6月25日于重庆)

­  今天我们从四面八方奔向重庆,济济一堂,是为了一个特别的人和一个特别日子。

­  在这个特别的日子,我们见到了一位长寿而健康的老人,见到了一位保持百年青春并将继续前行的年轻思想者。

­  有谁见过这样的人?一个名教授,被打入冷宫20年,从劳动改造到资料室的资料员,却依然坚强执著。他做了几万张的资料卡片,编辑了我国第一部《英汉农业经济辞典》,翻译出版了《现代企业管理》。

­  有谁见过这样的人?1982年,当改革开放的春风刚刚送来,当人们还在苦苦思索中国农业走向何处的时候,他却以大师的手笔发表了《生态农业——我国农业的一次绿色革命》,率先提出了生态农业的战略思路。

­  有谁见过这样的老人?1986年,当中国的温饱问题刚刚得以初步解决,工业化与城镇化进程刚刚起步,他却以思想家特有的洞察力首次提出了超越其时代的“生态文明”的思想。

­  有谁见过这样的老人?在81岁的高龄还能获得省级一等奖的科技奖励,在88岁的高龄在雨中为农村干部做长篇报告,在92岁的高龄写政协提案,在98岁的高龄发表系列学术论文,在100岁的时候还保持理论的梦想与学术的朝气。

­  有谁见过这样的人?一代宗师,几十年与家人两地分居,几十年搭乘公共汽车,几十年独居一偶,享受孤独,潜心学问,教书育人,任劳任怨。

­  有谁见过这样的人?将90岁称之为“小小90岁”,计划120岁从专业领域退休,然后开始做慈善事业。

­  这是一位老人吗?不是,明明是一位带有理想满怀憧憬的年轻人。

­  这是一位老人吗?不是,明明是一位充满活力永葆青春的思想年轻者。

­  这是一位老人吗?不是,明明是一位事业如日中天的青年才俊。

­  这位年轻的老人就是我们的老师,尊敬的叶教授!他就是我们的导师,亲爱的谦吉先生!

­  他是一个奇迹——

­  他是一个爱憎分明的人:爱家人、爱学生、爱事业、爱党爱国爱社会;憎恨不正之风、憎恨小人、憎恨禁锢与邪恶。

­  他是一位单纯而又深刻的人:对科学、对生态经济、对人与自然充满好奇,童心不眠;对理论、对学术、对事业执著追求,时常闪现智慧的火花与大师的深邃。

­  他是一位严格而又宽容的人:对自己要求严格、对学术要求严格、对事业要求严格,原则性极强;对学生包容、对同事包容、对社会包容、对自己所受到的不公包容,极不讲究原则。

­  他是一位骄傲而又谦虚的人:为学科的发展而骄傲、为学生的进步与成就而骄傲,但却对自己的丰硕成果保持谦虚又谨慎。

­  他是一位知道最多而又懂得最少的人:他经历了100年,他见过了太多的东西,他知道丰富的过去,他本身就是一部史书——但他鲜谈历史;他还有50年的追求,还有常人一辈子的求索,还有无数未知的难题等着他破解,他本身就是一个未来——但他喜欢谈未来。

­  他是一位可尊可敬的老人;他是一个可亲可爱的年青人。

­  100岁的身体,80岁的辉煌,50岁的成熟,40岁的心脏,30岁的思维,20岁的斗志,10岁的童心……

­  这就是我们共同的导师!

­  成为他的学生,是我们的荣幸。

­  成为他的弟子,是我们的造化。

­  成为他百岁华诞的见证人,是我们的福气。

­  上帝在考验我们每个学生的耐心与信心——有耐心等待导师的再度辉煌吗?有信心与导师再携手走过半个世纪吗?

­  让我们齐叩首,祝福我们伟大的导师青春永驻,思想常新,幸福安康!

­  让我们齐努力,相互搀扶,与我们可爱的导师一路同行!

­  2015年5月29日在叶老寓所

(责任编辑:娱乐)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