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焦点 >“持枪自由”不值得中国人向往 正文

“持枪自由”不值得中国人向往

[焦点] 时间:2024-04-19 00:22:16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焦点 点击:111次

  美国枪击案成了近日互联网上的持枪自由热点话题,讨论的不值路径和过往的枪击案并无二致,遵循着美国持枪自由有传统——持枪自由不等于枪支滥用——枪支自由可以起到威慑暴力犯罪——的得中讨论模式,自然而然也有人提到,国人中国人应该效仿美国人也要自由持枪。向往

  持枪自由是持枪自由好事还是坏事,这是不值可以进一步讨论的,就是得中在有不可动摇持枪自由传统的美国,反对的国人意见也不是零星一点,并非所有人都抱支持态度。向往不论是持枪自由1999年的科伦拜校园枪击案,还是不值2007年的弗吉尼亚理工大学枪击案,激进的得中禁枪之声与拥护持枪传统之间常有交锋,几乎每次枪击案后类似的国人争论都会出现。现在可以作出的向往较为清晰的判断是,在美国禁枪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有限的共识只是在于如何有效控枪、防范风险。

  简而言之,禁枪与持枪都只是民意的表现,在多数人坚守持枪传统的同时,也意味着要承担相应的枪击案的风险,但自由的行使与代价的付出有没有更为折中的方案?对持枪自由有限的控制与枪击案件的惨烈,这中间应该是存在一个最优的黄金分割点的。

  一些认同持枪自由的人,把枪击案看成是车祸一般的突发事件,认为这是几乎无法避免并且无需过度解读的偶然事件。因为在他们看来,枪击案的肇事者多是不惜代价的丧心病狂的犯罪分子,即便是在正常的法制社会也总有办法弄到枪支弹药,禁枪的后果是坏人有枪好人没枪。而假如持枪自由,因为好人身上也可能揣着枪,那么坏人即便有枪也将有所忌惮,于是便可形成一种互相震慑的均衡态势。

  但不得不说,这种假设太过理想化,且不说有预谋的持枪犯罪,实施难度与防范难度并不在同一层次,更主要的是,枪支使用的便捷、杀伤力的巨大,很有可能使人在一时冲动之下,就造成无法挽回的血案。说“杀人的不是作案工具而是人”,这种似是而非的观点就好像电影《夜宴》里说最毒的毒药是人心一样胡搅蛮缠。从美国的多次血腥屠杀的枪击案来看,凶手几乎都是精神病患者,即便我们没有办法去阻止一个人丧失理智,但做出预防措施、控制风险,不也是一个正常社会应有的举动?

  美国持枪自由从建国之初便如此,但直至现在对风险的防范也没能做到万无一失。在一次惨烈的枪击案后,还去鼓吹持枪自由如何可取,而不是去谈应该如何进一步控枪,多少给人有点不切实际之感。而且必须承认,中国目前暂时还是处于矛盾多发的时间段,持枪自由很有可能造成的结果,不是平息矛盾而是火上浇油,无法想象现阶段中国若果真“持枪自由”,将会是怎样的末日景象。(作者詹万承)

(责任编辑:探索)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