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问丨德国专家:宋徽宗时期汝窑官瓷缘何为德国博物馆珍藏?

[热点] 时间:2024-04-28 20:20:55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娱乐 点击:119次

    中新社柏林8月13日电 题:德国专家:宋徽宗时期汝窑官瓷缘何为德国博物馆珍藏?

    

      中新社记者 马秀秀

    

    

    

      德国德累斯顿国家艺术收藏馆的东西德国德国瓷器馆藏是亚洲以外最大的中国瓷器收藏地。2021年,问丨该馆在其瓷器馆藏中发现一件极为珍稀的专家宗北宋汝窑瓷碗,引起轰动。宋徽据介绍,期汝世界范围内现存于博物馆内的窑官汝窑瓷器一共不到百件,每件都已注册登记。瓷缘藏

    

      该馆瓷器收藏及展出情况如何?其瓷器馆藏中的博物北宋汝窑官瓷是如何被发现的?作为古丝绸之路上中西贸易和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陶瓷如何体现中西文化交流互鉴?围绕以上话题,馆珍德国德累斯顿国家艺术收藏馆瓷器馆藏部门主任尤利娅·韦伯(Julia Weber)和东亚瓷器馆藏负责人科拉·维尔梅尔(Cora Würmell)近日接受了中新社“东西问”独家专访。东西德国德国

    

      现将访谈实录摘要如下:

    

      中新社记者:德累斯顿国家艺术收藏馆的问丨瓷器收藏及展出情况如何?

    

      科拉·维尔梅尔:德累斯顿国家艺术收藏馆的瓷器馆藏是由萨克森选帝侯、波兰国王奥古斯特强力王(1670–1733)建立的专家宗艺术收藏之一。到18世纪末,宋徽藏品包括来自中国、期汝日本,窑官以及奥古斯特强力王于1710年在迈森所建工厂的约39000件优质瓷器。

    

      时至今日,东亚瓷器馆藏仍是16世纪末至18世纪初世界上最大和最重要的参考收藏之一。国王此前拥有的29000多件东亚陶瓷中,大约有8200件收藏于此,这与存留下的档案结合,让该收藏变得独一无二。中国瓷器和陶器是东亚瓷器馆藏的核心组成部分,包括近7000件藏品。

    

      今天瓷器馆藏展出情况反映出奥古斯特时期巴洛克式展示瓷器的风格。奥古斯特强力王在18世纪初令人将日本宫改建为“瓷器城堡”,以在宏伟环境中展示其收藏自东亚和迈森的大量瓷器。如今在纽约建筑师彼得·马里诺(Peter Marino)打造的瓷器馆藏东亚长廊中,人们可以在巴洛克风格的氛围中欣赏来自中国的1400多件瓷器。

    

      自2014年起,来自中国大陆、中国台湾、欧洲和美国等地的专家团队,首次通过“德累斯顿瓷器项目”,对出自皇家收藏保存下来的东亚瓷器进行了科学索引和盘点。结果将以创新性的数字化英文目录发布。该英文数字平台“皇家德累斯顿瓷器收藏”将于2024年1月推出,并附加藏品中文名称,以优化读者检索体验。

    

    

    

    北部东亚长廊一瞥。版权所有:德累斯顿国家艺术收藏馆瓷器馆藏。照片:Jürgen Lösel

    

      中新社记者:奥古斯特强力王有哪些与中国瓷器有关的故事?

    

      科拉·维尔梅尔:对18世纪早期和晚期日本宫廷收藏的研究表明,到1727年,奥古斯特强力王已拥有25000件东亚瓷器。他对康熙时期釉下蓝色纪念性花瓶的特殊热情,从其对所谓龙骑兵花瓶的非凡购置历史中体现出来。

    

      奥古斯特强力王于1717年春天将其600名骑兵“赠予”普鲁士的“士兵国王”弗里德里希·威廉一世。作为回报,他从柏林奥拉宁堡和夏洛滕堡地区城堡中的丰富藏品中获得了151件瓷器皿。奥古斯特强力王尤其欣赏龙骑兵花瓶,1723年他在荷兰购买了更多。奥古斯特强力王没有自己的贸易公司,因此许多瓷器都是通过欧洲内部贸易,尤其是通过阿姆斯特丹、莱比锡展会渠道到达萨克森宫廷的。大量商人及其大臣都对国王几乎永不满足的购置欲提供支持。

    

      基本上可以说,奥古斯特强力王将当时在欧洲可以获得的中国瓷器产品都纳入其收藏,特别是来自景德镇的商品——如康熙时期以绿色为主色调的五彩瓷器精品,还有众多来自德化、宜兴的商品。

    

    

    

    中国清朝时期的釉下蓝色纪念性花瓶,即南部拱形长廊中的所谓龙骑兵花瓶。版权所有:德累斯顿国家艺术收藏馆瓷器馆藏。照片:Jürgen Lösel

    

      中新社记者:该馆收藏的萨克森瓷器,尤其是迈森瓷器中,部分包括中国传统纹样,其中有何渊源?古代西方如何看待东方瓷器?

    

      尤利娅·韦伯:中国瓷器曾经在欧洲是备受推崇的奢侈品。对于王子和贵族来说,收集中国瓷器是很有情调的事,比如用它们来装饰小橱柜壁。18世纪初,瓷器生产技术在欧洲尚不为人知。进口自中国和日本的瓷器越来越多,促使欧洲开始自我生产。1710年,欧洲第一家瓷器制造厂在萨克森建立,这对奥古斯特强力王而言是一个巨大胜利。迈森工厂花了大约20年时间,才掌握好能够以假乱真复制东亚瓷器样式的技术。因此,1730年左右生产出很多相当精密的复制品,以期证明新的萨克森产品与进口商品具有同等水平。然而,釉下蓝彩花形碗的例子表明,迈森画家并没有领会中国原作的意象:在复制过程中,对仙人的表现过于简单化或者说没有在细节上进行精准复刻,以至于仙人不能被辨认出。

    

    

    

    中国碗(左)和迈森复制品(右)。版权所有:德累斯顿国家艺术收藏馆瓷器馆藏。照片:Herbert Jäger

    

      中新社记者:2021年,贵馆宣布瓷器馆藏中发现一件极为珍稀的北宋汝窑瓷器。这是一件怎样的瓷器?是如何被发现的?

    

      科拉·维尔梅尔: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发现。这件约九百年前的笔洗是传世量极少的著名汝瓷作品,也是宋代(960年–1279年)醉心艺术的宋徽宗治下,河南为其宫廷出产的首批官瓷之一。此外,它是德国收藏中首件皇家汝瓷藏品,其独特的珐琅釉与蝉翼细纹所包络的微妙色质浑然天成。底部釉面上的芝麻状支钉是汝瓷特色。

    

      我们是从北京故宫博物院器物部主任吕成龙那里得知,这一原本被认为来自朝鲜半岛的藏品可能是汝窑瓷器。后来国际著名的中国陶瓷和汝窑专家雷吉娜·克拉尔(Regina Krahl,中文名康蕊君)博士经深入研究证实了这一假设。

    

      这一汝瓷原本属于医生兼收藏家奥斯卡·吕克—埃姆登(Oscar Ruecker-Emden)私人收藏的一部分,1927年由时任德累斯顿国家艺术收藏馆瓷器馆藏部门主任恩斯特·阿尔伯特·齐默尔曼(Ernst Albert Zimmermann)购买至瓷器馆藏。这位收藏家本人在其1922年出版的《中国早期瓷器》一书中将该碗归为“高丽王朝的朝鲜洗笔器皿”,瓷器馆藏盘存清单也对此进行了如是采纳。

    

    

    

    

    

    中国北宋时期的汝瓷笔洗。版权所有:德累斯顿国家艺术收藏馆瓷器馆藏。照片: Paul Kuchel

    

      中新社记者:作为古丝绸之路上中西贸易和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陶瓷如何体现中西文化交流互鉴?贵馆展出的中国瓷器对增进西方对中国了解发挥着什么作用?

    

      尤利娅·韦伯:由于中国和欧洲的饮食和餐桌文化不同,餐具和器皿也自然有所差异。迈森工厂首次在欧洲成功自产瓷器时,还是模仿东亚进口商品的形状和花饰,不过其很快就按欧洲需求和习惯进行了调整。例如,在欧洲,人们发现在饮水碗上安装把手更实用,这样喝热茶时就不会烫伤手指。另一方面,中国与欧洲长期以来通过东印度公司进行的密集贸易,也使景德镇的瓷器作坊已适应欧洲需求,并相应地调整了其产品生产。

    

    

    

    带托盘的杯子,迈森瓷器。版权所有:德累斯顿国家艺术收藏馆瓷器馆藏。照片: Adrian Sauer

    

    

    

    来自明朝时期景德镇的三个釉下蓝色盖罐。版权所有:德累斯顿国家艺术收藏馆瓷器馆藏。照片:Jürgen Lösel

    

      瓷器馆藏中那些重要的中国近代早期瓷器藏品,为来自世界各地的参观者提供了回忆17和18世纪中欧之间密集的经济和文化交流的机会。加之其广泛的文献记录,瓷器收藏也成为专业人士了解这段历史的参考资料和重要媒介。近年来中国同事也参与到对奥古斯特时期藏品科学目录的创建中。最重要的藏品信息届时也会以中文发布,这将会提高藏品可及性并激发人们新的兴趣,也会带来进一步合作。(完)

    

      受访者简介:

    

    

    

    德国德累斯顿国家艺术收藏馆瓷器馆藏部门主任尤利娅·韦伯

    

      尤利娅·韦伯,博士,2016年起担任德累斯顿国家艺术收藏馆瓷器馆藏部门主任。其研究重点关注18世纪瓷器及其艺术、社会文化、政治和经济背景。

    

      科拉·维尔梅尔,德累斯顿国家艺术收藏馆东亚瓷器馆藏负责人,“德累斯顿瓷器项目”中关于东亚皇家瓷器的国际研究项目负责人。

     【编辑:黄钰涵】

(责任编辑:娱乐)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