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教育岂是“今天栽树,明天就能结果”?

[休闲] 时间:2024-05-05 17:08:12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热点 点击:27次

   孩子学了传统文化,传统就会更听话懂事,文化会给父母端茶倒水洗脚? 不少人盼着传统文化教育带来直接的教育结果、现实的岂今功利——

  传统文化教育岂是“今天栽树,明天就能结果”?

  本报记者 陈俊宇

点击进入下一页

  2月25日,天栽天广西南宁市滨湖路小学学生在开学日练习书法,树明接受传统文化熏陶。传统新华社记者 陆波岸 摄

  最近一周,文化全国中小学陆续迎来了开学日。教育结果开学日“遇见”什么?不少学校将传统文化教育作为开学第一课,岂今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天栽天活动,将传统文化融入孩子的树明日常学习生活之中。

  近年来,传统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的文化传统文化教育已成为教育领域关注的热点话题,除了学校、教育结果家庭重视之外,主打传统文化教育的培训机构更是遍地开花,私塾、书院、学宫之类收费不菲。然而,从学习传统文化就能既孝且顺到“凡古必真,凡汉皆好”的误读,再到臭名昭著的“女德”班、歌手孙楠送儿女就读“华夏学宫”引来公众的质疑乃至批评,打着“国学”旗号乱象横行,是传统文化推广教育面临尴尬境况的写照。

  “传统文化教育,归根结底还是教育活动,这就涉及为什么要教、教什么以及怎么教三方面。”长期从事中国传统教育、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研究的北京师范大学国学经典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徐梓教授告诉《工人日报》记者,目前的状况并不理想。

  那么,传统文化教育的整体情况如何,有哪些现实问题待解,又应该从哪些方面廓清教育的迷雾?

  播下种子,延续文化血脉

  眼下,由徐梓教授负责的《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指导标准》研制工作,进入定稿阶段。这项工作由教育部直属单位中国教育学会牵头组织,距离2017年2月课题组在北京师范大学召开标准研制工作第一次工作会议,已经过去整整两年。

  “传统文化教育的功效是长期的而不是即时的,是隐性的而不是显性的,它看不见、摸不着,不能带来直接的、现实的功利。”徐梓教授认为,说到底,传统文化教育是要在我们和自己传统之间搭建一座桥梁,让我们和悠久历史之间系起一条纽带。如果缺乏传统文化教育,我们就无法找到回归自己精神家园的路,只能是一个文化上无家可归的流浪儿。我们只有给这一代孩子的DNA铸上传统文化的烙印,他们才能从一个自然的、生物学意义的人,变成一个自觉的、文化意义上的中国人。

  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是一项固本工程、铸魂工程、打底色的工程。近年来,大力推动传统文化教育,从顶层设计到学校实践都表现尤甚。

  去年,新修订的高中课程方案与课程标准出炉。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这次课标修订的重点之一。教育部教材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各个学科将会结合自身特点,增加传统文化内容。

  党的十九大报告更是提出,要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2017年初,《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下发,强调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贯穿国民教育始终”,因此传统文化不仅要进校园,更要始终在校园。

(责任编辑:百科)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