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现场·照片背后的故事|浦东封控后第二天,我回到上海……

[知识] 时间:2024-05-02 20:15:53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焦点 点击:56次

  3月28日,现场我从北京自驾1200公里抵沪,照片重新回到我曾经求学和工作10余年的背后上海,并立即投入上海抗疫报道。故东封第天从扫街邂逅而得《广福日记·8户11人》、事浦上海进行日记体扎根蹲点采访,控后到撒开面去关注疫情下的现场上海,我用镜头记录这个带有陌生的照片熟悉感的超大都会的抗疫故事。

  一、背后浦东封控后第二天,故东封第天我回到上海

  3月28日23点不到,事浦上海自驾近12小时,控后我从京沪高速江桥收费站进入上海市区。现场收费站进入市区的照片车子只有2-3辆,工作人员戴着防护面罩、背后手套,全副武装,看见我是从北京过来的,觉得奇怪:“这个时候还进来?”我告诉她,我是回到上海。

  1996年,我从宁波坐船来到上海求学,从十六铺码头上岸。清晨的路灯尚未熄灭,虽然已经是盛夏,早晨还略感微凉,我和家人坐55路公交车抵达五角场……那个早晨的场景一直烙印在我心里。随后,我在上海求学四年,毕业之后又工作了七年,直到2007年1月离开上海去北京工作。

  按照工作安排,我本应于3月21日抵沪,然后在新华社上海分社工作一年。但那时疫情状况不明,分社希望我再晚几天过来,我也不想在这个忙乱的时候给分社添乱。我每天盯着上海疫情进展,与分社领导保持沟通,直到3月27日上海宣布,浦东要封控。我判断,上海正面临超出预期的挑战,我必须尽快抵达上海。当晚,请示摄影部和分社领导之后,我决定第二天一早奔赴上海。

  是的,我是回到上海,只是在一个特殊的时刻。

  我住在位于浦西的分社招待所。封控前的浦西,紧张中透露着悠闲,街头的咖啡馆,人们还在笃定地晒着太阳,品着咖啡。路过一些水果店或超市,能看到人们穿着睡衣排队在收银台前结账,只是购物箱里的商品就满足平常需求要多一些。

  疫情下的上海,让我产生一种陌生的熟悉感。

  二、扫街邂逅《广福日记》,19记蹲点式采访

  气氛慢慢紧张了起来,我们的工作节奏也在加快。

  3月31日,浦西封控前夜,我们去了市中心最大的小区中远两湾城,邻近午夜又去了外滩;4月1日,我们在长宁区江苏路街道岐山居民区采访全员核酸筛查……分社参加抗疫一线报道的同事开始闭环管理,吃在食堂,睡在办公室。

  4月2日,我和分社同事航拍封控后的浦西标志性空间,在福佑路、丽水路拍摄完豫园之后,我们沿着福佑路西行,准备前去拍摄下一个点位。在一幢“亭子间”老式居民楼,有几位穿着防护服的工作人员在跟楼上的住户喊话。我们赶紧让司机停车,上去拍摄,一了解是附近的居委会工作人员在为封控后的老人送药。

  他们就是黄浦区广福居委会的工作人员,楼上的就是我们后来持续关注的8户11人。

  留下了广福居委会主任张华的联系方式之后,我们就奔赴下一个点进行采访。但是,封控、喊话、送药……这几个意象一直在我脑中盘旋,经验告诉我,这是一个值得长期关注的抗疫故事。在微信中我跟张华主任说,第二天我会继续跟踪采访。

  当天晚餐时间,碰到分社做纪录片经验丰富的同事李海伟,聊起最近选题,我跟他提及广福居委会的情况,问他愿不愿意一起做这个题材。在讨论中,我们逐步明确,“8户11人”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值得做成一个图文、视频融合的媒体产品,最后做成一部小型纪录片。向分社领导汇报后,我们确定以“广福日记·8户11人”为题目,由我牵头组成团队,每天以融合报道形式进行报道。

(责任编辑:探索)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