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科院士俞飚:第一位获惠斯勒糖化学奖的中国学者

[知识] 时间:2024-04-29 05:12:49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娱乐 点击:173次

惠斯勒糖化学奖设立37年来,新科学奖他是院士俞飚第一位获奖的中国学者;他的实验室发明的糖苷化方法,已被全球上百家实验室成功应用,第位的中被称为催化糖苷化的获惠三个里程碑之一;以他的姓命名的化学反应,实现了其他方法不能实现的斯勒特殊糖苷键的构建;他就是今天新增选的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研究员俞飚。糖化专注而低调,国学这是新科学奖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采访前听到的最多评价。【被全球上百家实验室成功应用】惠斯勒糖化学奖,院士俞飚由国际碳水化合物组织于1984年设立,第位的中每2年授予1位(偶尔2位)在这一领域作出杰出贡献的获惠科学家。日前,斯勒该组织正式宣布2022年惠斯勒糖化学奖授予俞飚,糖化他也因此成为第一位获奖的国学中国学者。中国科学家获此殊荣实属不易。新科学奖早在1902年,诺贝尔化学奖就授予了在糖类合成中作出贡献的德国科学家。相比国外一百多年的积累,我国的糖类研究起步晚、底子薄,却在短时间内以原创工作赢得了世界的尊敬。30年来,俞飚主要做了一件事——与糖化学打交道。糖,其实无处不在。吃的淀粉,穿的纤维素,女孩子用的保湿面霜,都是糖。糖,远比人们以为的复杂。人的血型之所以不一样,正是因为血型抗原不同,而血型抗原就是一种糖。然而,一直以来,人们对于糖的研究手段太少,在上世纪80年代以前,就连血型抗原都很难合成出来。俞飚最早接触到这个课题,是在惠永正教授指导下研究中药中的糖成分。人参中就含有2千多种糖苷成分,要弄清哪个成分发挥作用,需要将其合成出来。他们把远至一百多年前的方法都试了一遍,还是做不出来,于是一次次分析失败原因,再一次次试错。没想到,最后发展出来的合成方法比期待的还要好。俞飚说。他们在2001年发表的糖苷化方法,已成为目前复杂聚糖和糖缀合物合成的通用方法,被全球上百家实验室成功应用,被称为催化糖苷化的三个里程碑之一。相比另两个里程碑由德、日知名化学家创造,当时的俞飚还名不见经传。【这一化学反应以他的姓命名】如果说,之前的糖苷化方法站在了前人的肩膀上,那么俞氏糖苷化反应则完全是一次创新之举。过去,人们在合成糖分子时,主要用酸来做催化剂,俞飚课题组创造性地发展了用金来催化的糖基给体,从而实现其他方法不能实现的特殊糖苷键的构建。2008年,被誉为俞氏糖苷化反应的方法甫一面世,就被同行用于研究或新药研发。

63步,全合成蓝道霉素A;79步,全合成治风湿的中药杠柳。俞飚课题组在国际上领先完成了大量复杂天然糖缀合物的全合成。最近,他们还合成了一类细菌多糖,该细菌具有独特糖链结构及反常的生物学功能,全合成该糖有助于难治性肠炎药物的研发。他们不仅获得了高纯度的多糖化合物,其中的128糖也是迄今为止国际上化学合成的线性最长的聚糖。越做越狂野了!俞飚风趣地说。俞飚课题组还与生物学家和药学家合作,阐明了一类皂苷通过激活某受体来控制食欲和治疗糖尿病的机理,研发了糖基化雷公藤内酯作为抗肿瘤药物先导化合物等。【极少在非专业公共论坛露面】俞飚与有机化学的结缘,事出偶然。当时他在北大本科学的是放射化学,一次去浙江湖州老乡宿舍,无意看见一本备考上海有机化学所研究生的复习资料,他随手翻了翻,觉得有趣,后来就考上了。从此,俞飚一直待在这里,专注地做研究,他极少在非专业公共论坛露面。就是觉得时间不够用!关于他的深居简出,俞飚淡淡地回应。这位54岁的化学家,每天的生活就是两点一线,早上7点半到办公室,孩子上大学前,他回家吃好晚饭还要回到办公室,直到22点再离开,如今一天三顿饭都在食堂解决,就在21点半结束工作。这种时间的紧迫感从何而来?今年的诺贝尔化学奖得主还比我小一岁,中国科学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俞飚感慨地说,30年前,实验条件简陋,核磁共振设备只有60兆赫兹,无法解析复杂结构,质谱仪连2糖化合物都分析不出来。现在条件好多了,否则我们的128糖化合物也做不出来。俞飚说,核酸、蛋白质和糖是三大生命分子,相比前两项,糖化学的研究还是落后的。有生之年,希望还能为此做点事情。除了科研,俞飚坦言没有其他爱好。做科研有一个特别之处,一个问题接着一个问题,这样就不无聊了。对于科研,他自己乐在其中,而对于并不喜欢科研的学生,他主张要对自己诚实。 有位学生在他的鼓励下没有继续攻读博士,后来创业成立了生物公司,如今准备在科创板上市,感念师恩的这位学生还为所里捐赠了化合物库。脸上有个浅浅酒窝的俞飚,说到这里笑了。

(责任编辑:时尚)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