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振国教授:社会与情感能力对一个人的事业成功和人生幸福具有决定性意义

[百科] 时间:2024-03-18 07:46:57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焦点 点击:113次

原标题:袁振国教授:社会与情感能力对一个人的袁振业成义事业成功和人生幸福具有决定性意义

东方网记者傅文婧9月8日报道:所谓成功与幸福究竟由哪些因素决定?这或许是每个人都在思考的问题。随着“双减”政策落地,国教感能个人功和素质教育的授社发展也面临新的突破口。在华东师范大学袁振国教授看来,力对一个人的人生发展、成功和幸福,幸福性意是具有决定认知能力和社会与情感能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过去三年里,袁振业成义由袁振国教授担任课题组组长的国教感能个人功和华东师范大学研究团队开展了一项中国青少年社会与情感能力研究项目。此项目是授社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全球青少年社会与情感能力测评项目的一部分。作为唯一的力对中国代表,华东师范大学在苏州十个区县的人生151所中小学校开展测评工作,调查了中小学10岁和15岁组的幸福性意7550名学生,其中10岁组学生3800人,具有决定15岁组学生3750人,袁振业成义测评的有效参与率超过了96%,为全球最高。同时开展了家长、教师和校长问卷调查,共获得2.6万多个样本。

9月8日,研究团队向全球发布了他们的研究成果,这群来自中国苏州的学生表现亮眼。“成绩好、智商高,可以上好的大学,但不一定获得事业成功和人生幸福。”袁振国教授表示,社会与情感能力对一个人的事业成功和人生幸福才具有决定性意义。

儿童和青少年学生在认知能力、社会与情感能力两方面获得平衡发展才能更好地适应当今不断调整变化和难以预测的世界,才能灵活应对新时代社会发展所带来的各项挑战。而社会与情感能力的科学测评,使得基于证据的决策和实践改进更有依据,尤其在当前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和“双减”政策背景下,学生社会与情感能力的评估与培养应作为政策与实践的重要关切,成为落实评价改革和“双减”政策要求的重要内容和路径。

社会与情感能力是一个人事业成功和生活幸福的基础。课题组旨在通过建构对社会与情感能力的系统性认识,基于对学生社会与情感能力的科学测评,通过政策和学校实践系统培养学生的社会与情感能力,推动我国教育高质量发展,落实发展素质教育战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和有效路径。

根据OECD全球报告,全球青少年社会与情感能力发展的共同特点是:

首先,社会与情感能力对教育、健康与生活质量(幸福感、生活满意度、考试焦虑)均产生影响。其次,社会与情感能力存在类型差异。第三,影响社会与情感能力的重要因素有:学校归属感、师生关系与社会与情感能力呈显著正相关。学校归属感与更高的合作、乐观和乐群能力密切相关。校园欺凌与社会与情感能力发展呈负相关。受欺凌程度较高学生的社会与情感能力较低。学生受欺负的程度与较低的乐群和情绪管理密切相关。

与全球九个国家的十个城市相比,苏州学生的表现亮眼。5个维度15种能力的分值在全球名列前茅,共情、合作全球排名第一,责任感、毅力、包容度等也非常突出。

在多项社会与情感能力中,苏州学生的性别差异为全球最小,性别平等的教育理念在苏州得到充分体现。参与运动类、艺术类课外活动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创造性和好奇心;苏州10岁组学生参与运动类、艺术类课外活动带来的创造性和好奇心的提升效果位列全球第一。

提高抗压力能够减缓学生的考试焦虑程度;苏州10岁组学生抗压力提高带来的考试焦虑的减缓效果位列全球第一;苏州15岁组学生抗压力提高带来的考试焦虑的减缓效果位列全球前三。

富有活力能够提升学生的心理幸福感;苏州10岁组和15岁组学生活力提高所带来的心理幸福感的提升效果均位列全球第一。提高信任感能够提升学生的生活满意度;苏州15岁组学生信任感提高带来的生活满意度的提升效果位列全球第二。

共情能力能够提升学生的学校归属感;苏州10岁组和15岁组学生共情能力提高带来的学校归属感的提升效果位列全球第一。苏州15岁组学生抗压力提高带来的师生关系质量的提升效果位列全球第一;苏州10岁组学生活力、情绪控制能力提高带来师生关系质量的提升效果位列全球第二。

苏州10岁组学生毅力、情绪控制、信任、乐群、活力5种能力能够有效减少校园欺凌行为,其效果位列全球第一;苏州15岁组学生信任感、合作、活力3种能力能够有效减轻校园欺凌行为,其效果位列全球第一。

发布会上,华东师大袁振国教授也指出,对于社会与情感能力测评,OECD并不鼓励排名,参与这个项目也不是为了排名,而是希望通过国际比较,扬长避短,促进教育事业发展,促进学生发展,促进中国教育走向世界。

为此,社会与情感能力研究团队还在报告中提出了推动我国社会与情感能力培养的十个建议,包括把提高社会与情感能力作为“发展素质教育”的重要突破口;把提高社会与情感能力作为人生成功和幸福的基础性工程;把社会与情感能力作为教育评价的重要内容;把社会与情感能力培养列入中小学课程内容;把提高社会责任感和责任能力作为提高社会与情感能力的核心;营造有利于提高社会与情感能力的家庭氛围;大力提高学生的学校归属感;努力构建新型师生关系;努力消除校园欺凌;把社会与情感能力纳入教师专业化建设的基本标准等。

(傅文婧)

(责任编辑:娱乐)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