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山民间扎染妈妈制造带动四万多人次就业

[综合] 时间:2024-05-04 11:28:06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焦点 点击:66次

  “疫情期间,巍山万多大家做好活计都积攒在家里面,民间妈妈从上个街天复市后,扎染制造一开门就忙不过来了。人次”3月3日是巍山万多街子天,位于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庙街镇集市上的民间妈妈“妈妈制造盟石扎染合作社”,一早就迎来了附近村庄前来领取印花布料和交售扎花布的扎染制造妇女。合作社带头人熊园仙忙着登记信息、人次分发布料,巍山万多验收成品、民间妈妈支付工钱,扎染制造不时还要叮嘱几句:“缝的人次时候要尽量拉紧,针脚要小,巍山万多角度要规整。民间妈妈”

  镇上的扎染制造集市五天一街,来来往往的群众除了戴着口罩,与往日已经没有太多的区别,大家忙着采购生产生活资料,农时可是耽误不得。合作社两间不大的门面里堆满了扎好的成品,占据了一半的空间,这些都是附近的妈妈们趁赶集顺带前来交售的。

  扎染在巍山俗称“扎花布”,将织物扎结后采用纯天然植物染色,解结成纹。扎染工艺繁复,在巍山民间流传上千年,有几十道工序,扎结和染色是最重要的两道工艺。妇女们到合作社来领取布料后,各自带回家去完成最耗时费力的一道工序——扎花,就是用线绳对织物进行扎、缝、缚、缀、夹等手法,最终打绞成结以备染色。扎花技法多样,变化无穷,即便同一人扎结出的同一种花型,染出的效果也是千姿百态,具有机械印染无法比拟的艺术魅力。

  “每一块模板都是要先一笔一划完成,然后用针在上面一孔孔打眼。”“印花时候动作要快,染料刷得要均匀。”“看着这些小点和纹路,缝制的人就知道该怎么扎缝。”刷子在姐妹俩手中娴熟地摆动,一整块印花布瞬间就呈现在面前。

  熊园仙是巍山县庙街镇盟石村委会陈德厂村人,她和姐姐熊园丽从小就跟着村里的老人接触到扎染手艺,并深深地喜爱上了这种神奇的民间艺术。2003年,巍山被原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扎染艺术之乡”。 同年5月,姐妹俩就在集镇办起了盟石扎染点,专门从事扎染加工。姐妹俩自己学习图案设计、刻制模板、裁剪、印花,然后到周边的村子里发动农村妇女利用农闲缝制扎花布,制作成台布、壁挂、门帘、衣服、裙子、帽子、手包、地毯等,慢慢辐射到庙街、大仓、南诏三个乡镇的几十个村子。2013年,熊园丽被巍山县妇联评为“巾帼科技致富带头人”。

  2018年1月,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工艺品牌“‘妈妈制造’盟石村扎染合作社”挂牌成立,文化学者于丹参加挂牌并现场体验手工制作扎染工艺品。该合作社成立至今,通过对有一定技能的贫困妇女进行手工技能培训,扶持低收入妈妈通过传统手工技艺获得收入,进而推动传统手工艺文化传承与发展。“我们每年还给村里的妇女们培训扎染技能,到学校让学生体验,感受扎染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到目前,盟石村扎染合作社带动农村中老年妇女就业4万余人次,每年手工缝制扎染近30万件,年产值40余万元。2018年,“‘妈妈制造’盟石村扎染合作社”被大理白族自治州妇联命名为“巾帼巧手致富示范基地”。

  “缝一块布有五六十块钱,我缝了22年了。”今年57岁的闭文兰是巍山县庙街镇云鹤村委会左三村人,家中三口人还有一个残疾人,扎染领回家后,都是利用空闲时间缝制,既可以到田里干活,还可以操持家务照顾家里的残疾人,遇到街天赶街顺带交售,全家人都有事做。

  熊园丽介绍,疫情发生以后,运输成了问题,造成原料紧张,提供给大家的印花布料已经快供应不上了,这几天正积极想办法多方联系,尽快补充布料完成印花后满足妈妈们的需求。“疫情已经耽误了不少活计,大家都在追赶,妈妈制造自然也不能落后。”

  云南网通讯员 阿世刚 左文清 胡体涵 官崇巧 摄影报道

(责任编辑:时尚)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