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休闲 >我的黄河故事丨灵宝红线渠的守渠人 正文

我的黄河故事丨灵宝红线渠的守渠人

[休闲] 时间:2024-04-17 22:42:15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时尚 点击:151次

原标题:我的河故红线黄河故事丨灵宝红线渠的守渠人

编者按:九曲黄河奔流不息,每一滴水都饱含珍贵回忆,事丨守渠每一朵浪花都写满动听故事。灵宝为生动呈现70多年来河南人民在党的河故红线领导下治理黄河、利用黄河、事丨守渠传承黄河文化的灵宝具体实践,展示河南在黄河及其流域治理方面取得的河故红线巨大成就、发生的事丨守渠可喜变化,河南省政协融媒体中心联合河南省政协文化和文史委员会推出特别策划《我的灵宝黄河故事》,结合《黄河记忆》专题史料图书,河故红线从治理、事丨守渠生态、灵宝文化等多角度,河故红线记录河南各级政协组织和政协委员为黄河及其流域治理作出的事丨守渠贡献,激励广大中原儿女拼搏进取、灵宝砥砺奋进,为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凝聚强大合力。

口述人:张敏慈,河南灵宝人,历任灵宝市红线渠管理所副所长、灵宝市卫家磨灌区管理局办公室副主任

(河南省政协融媒体中心记者 田凯中) 黄河流域灵宝市境内有一条黄河支流叫灞河,灞河上有一条重要的人工天河红线渠。这条渠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灵宝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修建的。它浇灌川口、阳店、大王3个乡镇10万亩农田,是重大的水利工程。为了长久发挥红线渠效益,当时的灵宝县成立了红线渠管理所,管理所的职工就成了这条人工水渠的守渠人。

“我是1988年高中毕业后到红线渠管理所上班的。那时管理所成立有专门的工程队,工程队有30多人,任务是每天来回巡渠,分段看护,进行工程施工。”张敏慈说,“每天清早起来,我们就骑着自行车,后架上夹着铁锨,身上背着馍,顺着红线渠查看,该修的修、该补的补,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哪里有险情就出现在哪里。”

1993年4月的一次大塌方,让张敏慈印象深刻。“塌方发生在红土坡到渠首中间,那是一个经常滑坡的段,30多人清淤整整清了一个多月。当时还下着小雨,工程队就在渠边搭起工棚,管理所派人把饭送到工地。紧张的时候,所谓的饭就是蒸馍蘸辣椒水,还有咸菜。没有水喝,大家就把石头垒起,架上一口大铁锅,从河里舀水烧开喝,生活十分艰苦。”据张敏慈回忆,塌方最厉害的碎石达四五百立方米,有的碎石七八个人合力才能清掉,特别巨大的石块得放炮炸开。后续清淤后,女职工背砂,男职工背水泥,把砸坏的边渠重新砌好。

张敏慈说:“我就在这个时候学会了放炮,每次只能点一两个炮眼,就赶紧撤离。

“有一年冬天下雪,红线渠出现塌方,一直塌到旁边的公路上,堵塞了公路交通。那时候台阶上有雪很滑,一不小心就可能跌落到悬崖下,所长领着我们冒雪背砂、背水泥,清扫出一条道路,然后小心地沿着台阶一步一步地向上爬,在风雪中筑成一座钢铁防线,保证了国道的畅通。

“有一次,赵吾沟的洞内塌方,我拿着手电灯去查看险情。仗着平时对洞子很熟悉,就蹚着齐腰深的水,一步一步小心地往漆黑的洞内行进,终于找到了塌方的地方。

“有一次,我巡洞时不小心把手电筒掉到水里,被渠水冲走,只好用手摸着洞壁摸索出洞。走出洞口正准备上岸,竟然发现一条一米多长的水蛇向我袭来。岸上的工友眼疾手快,伸手把我拉上了渠,吓得我脸色刷白,出了一身冷汗。”

....... ……

巡渠一方面要排查险情,另一方面要做好隐患记录。“红线渠管理所的职工两天就可以把红线渠走一遍,一般是各段看各段,责任明确,界线清楚。全年365天,保证24小时值班。管理所建立有防汛应急小分队,都是沿途附近村庄的农民,每村50人到100人不等,登记在册。”张敏慈说,“越是下雨天,越是汛期,红线渠管理所的职工就越忙。有人调侃说,下雨天别人都是往家跑,咱们守渠人是往红线渠跑,红线渠就是我们守渠人的家。”

(责任编辑:休闲)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