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与国际家畜研究所发布报告指出各国应采取“大健康”模式防范疫情

[探索] 时间:2024-04-28 18:13:21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百科 点击:198次

原标题: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与国际家畜研究所发布报告指出各国应采取“大健康”模式防范疫情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与国际家畜研究所日前共同发布报告指出,大健康全球每年约有200万人因人畜共患病丧生,联合除非各国采取人类健康、国环国际告指国动物健康与环境健康共治的境规家畜“大健康”模式,否则类似新冠肺炎疫情的划署全球大流行在未来仍会继续发生。

记者高伟东报道: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与国际家畜研究所7月6日共同发布题为《预防下一场大流行:人畜共患病以及如何阻断传播链条》的研究疫情报告指出,全球每年约有200万人因人畜共患病丧生,布报除非各国采取人类健康、出各采动物健康与环境健康共治的模式“大健康”模式,否则类似新冠肺炎疫情的防范全球大流行在未来仍会继续发生。

报告指出,大健康所谓人畜共患病,联合又称动物传染病,国环国际告指国是境规家畜指从动物来源传入人类的疾病。新冠肺炎不是划署第一种人畜共患病,也不会是最后一种。目前,已在全球导致超过50万人死亡的新冠病毒最有可能来源于蝙蝠,但新冠肺炎只是一大批日益增多的动物传染病中最新的一种,其他还包括埃博拉、中东呼吸综合征、西尼罗河热以及裂谷热等,人类活动加速了这些疾病从动物向人类自身的传播进程。

此类传染病暴发可导致严重疾病、死亡,以及由于牲畜数量减少所引发的产能下降,这对于低收入和中低收入国家数以百万计小规模农户而言,是威胁生存的严重问题。仅在过去20年间,除新冠病毒以外的其他动物传染病就已造成高达1000多亿美元经济损失,未来数年内新冠肺炎疫情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则可能高达9万亿美元。

报告列出了致使人畜共患病增多的七大原因,包括对动物蛋白的需求增加、集约农业和不可持续的农业操作增多、对野生物种的使用和利用加剧、城市化与土地用途改变以及冶金工业加速对于自然资源的不可持续使用、旅游和交通活动、供应链改变以及气候变化等。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安德森表示:“科学结论非常明确,假如我们继续压榨野生物种,破坏生态环境,那么未来世界将目睹一系列类似疾病不断从动物传给人类。正如全球在过去几个月中所看到的,大流行病对生活和经济破坏巨大。为了防止此类疾病在未来再次暴发,我们必须更加重视保护自然环境。”

报告认为,人畜共患病涉及环境、农业和医疗三大领域,因而各自为政的政策框架在应对此类疾病时常常显得力不从心。未来,结合公共卫生、兽医学以及环境科学的“大健康”模式,将是预防和应对此类疾病暴发和流行的最佳手段。

报告还向各国政府提出了预防人畜共患病以及如何阻断传播链条的十条具体措施建议。一是投资包括“大健康”在内的跨学科预防应对项目;二是扩大人畜共患病领域的科学探索;三是将疾病对社会的影响纳入疾病损失计算和成本效益分析;四是提高民众对人畜共患病的认识;五是加强对食品系统等人畜共患病相关领域的监督和规范;六是激励可持续的土地管理模式,开发保障食品安全和生计的新方法,减少对栖息地和生物多样性的破坏;七是加强生物安全和控制,找出畜牧业新发疾病的致病因素,鼓励经实践证明有效的动物传染病管理和控制手段;八是支持可持续的土地和海洋管理,帮助农业与野生物种以可持续方式共生;九是加强各国卫生系统能力建设;十是将“大健康”模式运用到土地使用和可持续发展规划、落实及监督等领域。(高伟东)

(责任编辑:知识)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