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国际援助到全球治理 在“共商共建共享”中走向未来

[时尚] 时间:2024-04-29 11:48:48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知识 点击:60次

  原标题:从国际援助到全球治理 在“共商共建共享”中走向未来

  十九大报告指出,从国中国已经进入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际援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助到治理中走新时代。今天的全球中国,已经站在同世界深度互动、共商共建共享向世界深度开放的从国新起点上。

  1978年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后,际援为更好地借鉴国外的助到治理中走经验和技术,中国开始接受国际发展援助。全球今天,共商共建共享中国是从国世界上最大的受援国之一。

  习近平曾指出,际援消除贫困是助到治理中走人类的共同使命。中国在致力于自身消除贫困的全球同时,始终积极开展南南合作,共商共建共享力所能及向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不附加任何政治条件的援助,支持和帮助广大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最不发达国家消除贫困。

  中国自1950年就已经开始向国际社会提供援助,是世界第四大对外援助国;自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国对外援助金额超过了2013年之前的十年之和。

  国际发展援助是全球治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发展援助的目标是减少贫困与促进公平发展。从建国之初出于战略考虑的单向援助,到改革开放后坦然接受国际组织援助,再到越来越多地参与多边援助,显示了新中国逐渐强大、主动承担国际社会责任的过程。

  顺应国际发展的新形势,在“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框架下,国际援助逐渐实现了从“援助”到“合作”的转型。其主要目标愈发清晰:发挥比较优势,促进共同发展。

  一个最重要的历史时刻

  “经历了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很多重大的事件,我认为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事件就是我们中国开始接受国际援助,这是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最重大的一次政策调整。”龙永图谈到,他跟前外经贸部外事司副司长孙杰是多年的同事,同在中国驻联合国代表团工作过,他们共同见证了一个最重要的历史时刻。

  孙杰回忆道,1978年9月,大概12号后的几天,当时的外经贸部副部长魏玉明代表中国政府率团去纽约,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莫斯会谈,然后魏玉明就说我们同意接受国际组织援助,当时外国人对中国的印象是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既无外债又无内债这么一个形象,所以一听说中国有可能接受援助,他们以为听错了,是不是翻译错了,龙永图是在联合国的官员,他解释,他是同意接受国际组织援助,重复了这个翻译的事实,外国人都恍然大悟。

  中国接受国际援助就这样开始了。在龙永图看来,当时联合国是一个比较中立的机构,而且在联合国的所有发展中国家,都接受联合国援助,所以一开始选择开发计划署,作为接受国际援助的开始。

  “以后很多国家开始对我们提供援助,在过去二三十年当中,向中国提供援助最多的国家是日本。在这些年当中,日本一共向中国提供了大概三千亿人民币的援助,包括两千多亿的优惠贷款援助,还有一百多亿的无偿援助,一百多亿的技术援助,加起来大概是三千亿。这就说明在过去的这些年当中,由于我们从联合国打开了接受国际援助的这样一个大门,所以全世界的其他发达国家也开始对中国提供援助。”龙永图说。

  同步发展,释放生产力

  1979年,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批准了第一个援华方案并在中国设立代表处,标志着中国开始接受国际发展援助。此后中国逐步与联合国粮食计划署、联合国科教文组织、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联合国人口基金等开展合作。

  1981年,中国与澳大利亚签署第一个双边发展合作协议,中国开始接受双边援助。

  据不完全统计,1979年-2003年,中国接受的官方援助总额为1072亿美元。截至2009年,中国与20多个国际组织和政府,在扶贫、环保、教育、卫生、能源等30多个领域开展了富有成效的发展合作,共接受无偿援助近67亿美元,实施项目近2000个。

  龙永图表示,“因为我们开始接受联合国援助以后,就使得我们中国真正成为全球开发援助或者发展援助体系当中的一个完整的一个成员,我们中国确实从援助当中得到了很多的好处,比如说我们开始接受开发计划署的援助,主要是从一些解决我们眼前的吃穿用的问题着手的,比如说我记得当时我们的援助就是有一个蔬菜养殖的这么一个项目。”

  “这个项目我去过好多次,它属于我们第一批安排的项目,他们建立一个蔬菜中心,这个中心里头,搞了对他们援助的无土栽培,种子繁育,还有其他的一些农业发展,特别是蔬菜的培植的技术和种子繁殖技术,和我们息息相关的一项,就是最简单的,我们这些人,这个年龄段的人吃过的菜花是白菜花,当时是没吃过绿色菜花的,绿色菜花就是联合国援助北京蔬菜研究中心的引进的品种。”孙杰紧接着说道。

  30多年来,国际援助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取得了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中国始终十分重视国际社会提供的无偿援助,认真选择、设计、执行援助项目,通过示范和放大作用,充分发挥其最大的效益。

  中国在运用国际援助上的成功经验得到国际社会和援助国的高度评价。“我们援助之所以比较有效,主要是我们把援助相当大部分集中在我们必须要解决的一些技术问题上,比如遥感的项目,就是用卫星进行遥感测量的项目,这个项目起到了很好的成效。我们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我们在管理援助方面,做了我们很多的同志的工作,因为当时在接受援助的时候,我们一般的单位或者一般的领导都喜欢买东西,比如说买机器设备,买硬件,看的见摸的着,但是我们坚持把主要的钱放在引进人才方面,放在培训人才方面。另外一条就是派我们的外事干部到国外开眼界去学习,去转变观念,转变思想。”龙永图表示。

  从“援助”到“合作”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多年来,中国在致力于自身发展的同时,始终坚持向经济困难的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承担相应国际义务。

  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成立后不久,中国在自身财力十分紧张、物资相当匮乏的情况下,开始对外提供经济技术援助,并逐步扩大援助范围。孙杰讲到,其实我们跟开发计划署合作的最初是给予援助,这个援助是我们建国以来对外援助的一个自然延伸。

  70年代末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国力显著提升,但依然是一个人均水平不高、贫困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尽管如此,中国仍量力而行,尽力开展对外援助,帮助受援国增强自主发展能力,丰富和改善人民生活,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龙永图说,“中国在最穷的时候,勒着裤腰带向我们的穷朋友提供了很多的援助,其中大家最熟悉的就是坦桑尼亚赞比亚铁路。”

  中国的对外援助,发展巩固了与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友好关系和经贸合作,推动了南南合作,为人类社会共同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今年3月,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决定,组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

  在孙杰看来,“习主席提出来的要搞人类命运共同体,要搞全球治理,他是分析了整个世界这么多年的发展的经验和教训,看出了世界矛盾的问题的根源,深刻的根源,所以提出了要人类命运共同体,要搞国际治理、世界治理,具体措施就是一带一路、南南合作,我们跟非洲花了那么多精力去做友好工作、经济合作,就是看到了这个问题的根源。”

  国际发展合作展示了一个大国的国际影响力、国际软实力,也是服务于该国外交和国际战略的重要工具,可视为一国的国际战略投资、长期投资、竞争性投资。国际发展合作是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重要途径,是积极主动参与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手段。

(责任编辑:休闲)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