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经典谱系 诗心照亮时代——评李遇春主编的《红色诗歌经典概论》

[综合] 时间:2024-04-29 13:12:52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热点 点击:106次

原标题:构建经典谱系 诗心照亮时代——评李遇春主编的构建歌经《红色诗歌经典概论》

□ 叶李

李遇春教授主编的《红色诗歌经典概论》最近由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这是经典在文学史视野下构建红色诗歌经典谱系、阐释红色诗歌经典品质、谱系评李发掘红色诗歌经典审美价值的诗心时代色诗一部学术力作。它既富有学术含量,照亮主编又传达出了编写者积极呼应当前社会发展大势、遇春努力回应主流价值观念建构的红典概文化热忱。关于文学经典的构建歌经建构与阐释向来具有文化参与的意味,因为它既是经典在解释研究者自身所处的时代,同时也在参与新时代文化生态的谱系评李形成。《概论》正是诗心时代色诗作为一种文化参与性的学术实践,以红色文学正典谱系的照亮主编建构,表现了明确的遇春文化自觉与自信。

既然经典都是红典概在建构中生成的,那么《概论》对红色诗歌之经典性的构建歌经阐释与谱系清理就是建构行为之一种,是建构红色经典文化链条上的一个重要环节。《概论》有意识地把红色诗歌的经典谱系从近一百年前延伸到我们生活的当下,以此正视和推进新时代主流诗歌的创作进程。比起依据已有红色经典文学选本和文学史叙述提供的典范“照着说”,《概论》致力于“接着说”。《概论》分五编,扣住红色文化谱系生成发展的历史逻辑,按照中国共产党党史的历史分期标准进行五个阶段的划分,再在每一阶段中选择代表性的诗人诗作进行解读。其中对于红色经典的认定与阐释从1921年一直延续到21世纪的前二十年,最大限度地把当下放入经典化的历史行程之中,构成了完整的百年红色诗歌经典谱系。在历史层面上追求纵深性、在谱系建构上追求系统性、在作品遴选上追求丰富性,这些都是《概论》的用心之处,也体现了该书的鲜明特色。

时代是《概论》建构红色诗歌经典谱系的重要参数与核心指标。对于阐释者是如此,对于阐释对象也是如此。《概论》实际上就是评论家、文学史研究者与时代积极互动的文化实践及其成果。书中对于诗人诗作的评述,尤其是对于现代文学部分的红色诗歌与社会主义革命及建设时期的诗歌,往往从作者的生平起笔,有时是述人生道路、精神发展史与诗歌评论交错,有时则是在全面介绍个人生命经历与成就之后集中揭示红色基因如何经过个人求索之旅的长时间沉淀最终在具体诗作中显影,个人的生命因此在思想和艺术两个方面得到升华。这种写法看似常规,操作简明,但确实揭示了红色诗歌是怎样作为诗人、革命家、学者、战士、将帅以个人生命与时代互动的文化结晶和实践成果而不断成形的。“它们”和“他们”都是时代的产物,在特定的历史情境下诞生。“他们”借由“它们”坦陈对时代的回答,“它们”经艺术的表达让人看到历史的发展结果、时代的精神状况如何在“他们”的选择和实践里呈现。同时,蕴含了超越性的政治理想、文化想象、生命思考、价值关怀的红色诗歌经典又见证了诗人通过其孕育的宁馨儿将此一时代中的自己与未来相联系,因此红色诗歌经典的艺术价值、精神价值、社会价值就不只是在特定时代才能被看见,而是在不同的时代都闪耀火炬的光芒。它们是具有“照明”意义的精神信号弹,一直燃烧不息。

实际上,阐释红色诗歌经典,何尝不是在诠释红色文化;构筑和延长红色诗歌经典的路基,何尝不是在加固红色文化大潮的河床并拓宽河道。《概论》每编具体作品的详解基本上展示了先进的红色文化在不同历史阶段的艺术精品当中怎样通过意象、修辞、结构、语感、生命经验的传达、情绪体验的捕捉、客观对应物的寻找而“现身”。书中谈张闻天、王尽美、宣侠父等所写的早期红色诗歌,注重分析诗人们在接受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革命思想以后,面对民族遭遇生存危机、阶级对立严重的现实状况,于诗行中流露出希图以阶级斗争和工农运动来争取国民革命胜利、社会解放的思想与意志。而在论革命转折时期左翼作家的红色诗歌写作时,又注重说明他们如何追随社会历史发展演化之动向,直面文化激变留下的负面历史清单,与时俱进,有意识地摆脱传统文人写作“贵族化”风格的影响,向大众化方向转变,以大众化来“化大众”,最终赋予了红色诗歌以新的诗学气质、形式特征和精神气象。至于讲到红色诗歌的转型与红色诗歌经典的再生,又特别重视赵恺的《第五十七个黎明》这样由普通母亲、普通劳动者的形象发掘中华民族魂灵与希望之所在的动人诗篇,阐发当代红色诗歌优秀之作所蕴含的人民性和先进性。《概论》就这样深入地把握红色文化兼容中西、与时俱进、具备文化先进性和代表世界文化的新方向等重要特征,从红色诗歌的“知”“情”“意”等各个层面铺绎出红色文化的核心内涵与价值取向。

审美维度是衡量、品评诗歌经典以及红色诗歌经典的必要指标。从审美之维给出“诗的见证”极为重要,以诗的方式讨论诗才能让诗歌从语词组合的形式里向世人显示自身在美学意义上的独特存在。《概论》很注意从技艺入手,揭示“技”进于“艺境”的奥妙,力求回到文学的本原显示审美性如何成立。比如《概论》论冯雪峰和他的《灵山歌》,正如诗歌本身不诉诸空洞的呐喊和政治图解去传达红色革命精神气概,诗歌解读也是措意于揭示这一红色诗歌经典文本在诗歌结构、语词组合、意象熔铸和诗思涵容上如何匠心独运,从而揭示了诗人怎样以诗艺入艺境,怎样以鼓荡充盈的诗性和诗情在语词之间周流循环,从而产生出强大的精神辐射力和艺术感染力。诗中通过哲理性象征的曲喻、反复吟哦形成的连贯诗意塑造出典型的主题性意象,传递出滚烫的生命情绪,把时代意识转化为诗人内在精神体验的强烈震荡,不仅传导给过去和今天的读者,而且让读者将战斗者的坚韧心志传扬下去。

时代、文化、审美三维一体,红色诗歌经典的经典性就有了依据。《红色诗歌经典概论》所努力的正是为红色文学经典如何活在当下、如何进入新时代精神结构的深层提供一个答案。所有的完成都是下一次开始的蓄势,而红色诗歌经典建构是未完待续的工作,李遇春教授及其团队在蓄势之后,还会在待续的未来提供怎样的成果,值得我们期待。

(责任编辑:休闲)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