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瑞盘前跌近5%,报道称其放弃实验性减肥药研发

[综合] 时间:2024-04-28 00:07:42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知识 点击:183次
辉瑞盘前跌近5%,辉瑞报道称其放弃实验性减肥药研发

  来源:华尔街见闻  葛佳明

  辉瑞在减肥药竞赛中再受挫。盘前辉瑞称,跌近因为每日服用两次danuglipron产生的报道不良反应率较高,降终止研发,放弃肥药未来将把重点放在每日服用一次danuglipron的实验实验上。

  想要在减肥药市场分一杯羹的性减辉瑞正面临重重阻碍。

  12月1日,辉瑞美国制药巨头辉瑞表示,盘前由于观察到不良反应发生频率较高,跌近每日服用两次的报道实验性减肥药danuglipron(一款GLP-1口服减肥药)不会进入三期研究。

  实验结果显示,放弃肥药高达73%的实验患者出现恶心的症状,高达47%的性减患者出现呕吐,高达25%的辉瑞患者出现腹泻。所有剂量的停药率都很高,从临床试验统计数据来看,较高的停药率基本上意味着药物有显著的副作用,导致患者无法继续服用。

  据了解,Lotiglipron和诺和诺德的重磅减肥注射剂Ozempic和Wegovy属于一类名为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激素的药物。它们模仿肠道中产生的一种GLP-1的激素,当人吃饱时,它会向大脑发出信号。这些药物还可以帮助人们控制2型糖尿病,因为它们可以促进胰腺释放胰岛素,从而降低血糖水平。

  辉瑞在报告中指出,与安慰剂组相比,所有Lotiglipron剂量组患者在32周时,体重平均减少幅度为-8%至-13%,在26周时为-5%至-9.5%。

  此外,辉瑞表示,每日服用一次的danuglipron实验将继续进行,希望减少服用频率能够改善患者对其的耐受性。辉瑞研究与开发首席科学官兼总裁Mikael Dolsten博士指出:

“我们认为,danuglipron剂量降至每日服用一次可能在肥胖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我们将集中努力收集数据,以了解其潜在的药效特征。”

  分析师普遍认为,辉瑞实验性减肥药danuglipron的数据是其进入减肥药市场,与诺和诺德和礼来竞争的关键,辉瑞看到了减肥药市场的“蓝海”,希望能在新冠药后找到另一个可以提振业绩的营收增长点。

  而辉瑞放弃其实验性减肥药的研发又一次打击了投资者对其步入减肥药市场的信心,消息公布后,辉瑞美股盘前一度跌超5%,随后跌幅收窄,今年迄今,辉瑞的股价跌幅达到了近44%,逼近2020年3月的低点。

  与辉瑞的市场走势截然相反,今年手握“减肥、老年痴呆”两大神药的礼来股价节节攀升,今年迄今涨幅达到了近62%;减肥药龙头诺和诺德的股价迄今涨幅达到了近49%。

  辉瑞研发减肥药接连受挫

  国内较为熟悉的多肽GLP-1制剂为诺和诺德的司美格鲁肽,辉瑞研发的小分子同类药物与其作用机制相似。此前,辉瑞共布局了两款小分子口服GLP-1激动剂药物,分别是lotiglipron和danuglipron。其中,lotiglipron每日需服用一次,danuglipron则需要每日服用两次。

  辉瑞公司首席执行官Albert Bourla表示,减肥药最终可为公司每年带来100亿美元的收入。市场对这两款口服减肥药充满了期待,认为口服可能比频繁注射更有优势。

  但就在今年6月,辉瑞宣布停止开发减肥药Lotiglipron,由于在中期临床研究中服用该药的患者转氨酶升高,这一现象通常意味着肝细胞和肝功能受损。但辉瑞表示,没有患者出现与肝脏相关的症状或副作用,也没有患者出现肝衰竭或者需要治疗。

  这使得辉瑞只能开发每日服用两次的danuglipron,但市场普遍对此并不看好,因为一日服用两次远不如服用一次的药物方便,且辉瑞的danuglipron需要显示出“15%左右”的减重效果,才能与礼来的orforglipron竞争。

  专注于医疗保健的投行Leerink Partners分析师 David Risinger在10月份的报告中就曾指出,在二期试验中,停止服用辉瑞每日两次的danuglipron的患者比例可能高于停止服用礼来orforglipron的患者比例。部分原因是danuglipron的每日总剂量要高得多,这可能会导致更多的不良反应。

  Risinger称,辉瑞似乎相信,将服用danuglipron的频率降低为每天一次可以减轻胃肠道副作用,现在对辉瑞而言更大的问题是,每日服用一次的danuglipron是否能在2024年进行三期试验,这被视为获得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批准的关键步骤。

  辉瑞则颇为乐观,在公司第三季度财报电话会议上,辉瑞首席科学官Mikael Dolsten表示,公司有望在明年对每日服用一次的药物版本进行关键后期试验。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

(责任编辑:百科)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