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知识 >【封面故事】数字中国新愿景 正文

【封面故事】数字中国新愿景

[知识] 时间:2024-04-17 12:18:16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娱乐 点击:130次

  中国小康网 独家专稿

文|《小康》·中国小康网记者 刘彦华

新时代新征程,封面以奋斗之姿在时代浪潮中激荡,故事以勇往直前之态在征途上扬帆起航,数字数字中国建设正在描绘一幅全新的中国时代图景。

1682071449660818.jpeg

图片/TUCHONG

建设数字中国是新愿数字时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引擎,是封面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的有力支撑。加快数字中国建设,故事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数字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中国

  2035年,新愿下一个农历兔年,封面中国即将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的故事时候,数字中国又将发展成什么样子呢?

  近日,数字中共中央、中国国务院印发了《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下文简称《规划》),新愿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和战略高度,提出了新时代数字中国建设的整体战略。

  “到2035年,数字化发展水平进入世界前列,数字中国建设取得重大成就。数字中国建设体系化布局更加科学完备,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各领域数字化发展更加协调充分,有力支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

  新时代新征程,以奋斗之姿在时代浪潮中激荡,以勇往直前之态在征途上扬帆起航,数字中国建设正在描绘一幅全新的时代图景。

  变革加速演进

  每一次社会经济形态变革,都伴随新的生产要素出现,并带动社会生产力跃升。在农业社会,土地和劳动是基本生产要素。进入工业社会,资本、管理、技术、知识等成为主要生产要素,极大推动了人类社会发展进步。进入信息社会,数据成为新型生产要素,对生产、流通、分配、消费活动和经济运行机制、社会生活方式、国家治理模式等产生重要影响。并且,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等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与网络技术的深度融合,人类社会成功地从信息经济范式跃升至数字经济范式。

  纵观过去20多年,我国数字经济发展可以说是相当迅猛。美国学者泰普斯科特在《数字经济时代》一书中正式提出数字经济概念的1996年,我国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远远落后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当时,我国数字经济规模仅有430亿美元,是美国的1/63、日本的1/23、英国的1/6。但是伴随着数字技术的跨越式追赶、模仿和学习,后发优势在我国数字经济发展进程中得以充分发挥。2009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首次突破9000亿美元,赶超英国;2013年赶超日本,自此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连续多年稳居世界第二。

  “数字经济已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之一。”4月3日,在国新办举行的第六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新闻发布会上,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副主任曹淑敏给出了这样的判断。据她介绍,2022年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营业收入达到15.4万亿元,软件业务收入首次超过10万亿元,达到10.8万亿元。行业数字化转型纵深推进,农业生产信息化率超过25%。工业互联网全面融入45个国民经济大类,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27.2%,创历史新高。

  此外,作为支撑数字经济的基石,我国数字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实现跨越式发展。数据显示,我国深入实施“宽带中国”战略,建成了全球最大的光纤和移动宽带网络,光缆线路长度从2012年的1479万公里增加到2021年的5481万公里,增长2.7倍;截至2022年底,累计建设开通5G基站231万个,千兆光网具备覆盖超过5亿户家庭的能力。移动物联网连接数首次超过移动电话用户数,IPV6活跃用户超7亿;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体系基本构建,“东数西算”工程加快实施。截至2022年6月,我国数据中心机架总规模超过590万标准机架,建成153个国家绿色数据中心,行业内先进绿色中心电能使用效率降至1.1左右,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数据是数字经济的核心要素。我国数据产量同样稳居世界第二,并且数据共享取得积极进展,截至2022年已有208个省级和城市的地方政府上线政府数据开放平台,在线服务指数保持全球领先,电子政务发展指数进入全球前列。

  数字技术创新是数字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源泉。近年来,我国数字技术创新精彩纷呈,数字技术研发投入逐年上升,量子计算原型机、类脑计算芯片、碳基集成电路等基础前沿领域取得原创性突破,人工智能、区块链、物联网等新兴领域形成一批自主底层软硬件平台和开源社区,关键产品技术创新能力大幅提升,初步形成规模化应用效应。

  加速建设数字中国正当其时

  加快数字中国建设,要适应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当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信息革命时代潮流发生历史性交汇,数字中国建设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应有之义和必然选择。

  近些年来,我国数字经济发展成效显著,但也面临着大而不强、快而不优等问题。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何立峰2022年10月28日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七次会议上发言时曾将其突出表现概括为四个方面:一是关键领域创新能力不足。在操作系统、工业软件、高端芯片、基础材料等领域,技术研发和工艺制造水平落后于国际先进水平。二是传统产业数字化发展相对较慢。农业、工业等传统产业数字化还需深化,部分企业数字化转型陷入“不愿”“不敢”“不会”的困境,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相对滞后。三是数字鸿沟亟待弥合。不同行业、不同区域、不同群体的数字化基础不同,发展差异明显,甚至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四是数字经济治理体系还需完善。适应数字经济发展的规则制度体系有待健全,数据要素基础制度体系尚在建设,既能激发活力又能保障安全的平台经济治理体系需要完善,与相关法律法规配套的各类实施细则亟待出台,数字经济国际治理参与度需进一步提升。跨部门协同、多方参与的治理机制还需完善,治理能力仍需持续提高。

  如何以数字中国建设助力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是个事关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战略课题。在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基础上,《规划》给出了时间表和路线图。

  从时间上看,作为影响我国未来发展的重磅文件,《规划》明确了两个重要时间节点:到2025年,基本形成横向打通、纵向贯通、协调有力的一体化推进格局,数字中国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到2035年,数字化发展水平进入世界前列,数字中国建设取得重大成就。

  目标既定,如何落实?《规划》明确,数字中国建设按照“2522”的整体框架进行布局,即夯实数字基础设施和数据资源体系“两大基础”,推进数字技术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深度融合,强化数字技术创新体系和数字安全屏障“两大能力”,优化数字化发展国内国际“两个环境”。

  “当前,全球信息化浪潮汹涌而至,世界各国都把推进经济数字化作为实现创新发展的重要动能。《规划》提出了数字中国建设的顶层设计和整体布局,明确了目标和任务,正当其时。”

  “整体上看,《规划》具有四大特征,具体表现为‘两高’和‘两实’,即规格高、目标高,内容实、责任实。”

  “《规划》首次提出,要推进数字技术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深度融合,意义十分深远和重大。”

  “当前在数字中国建设的背景下,政府在积极推动,甚至还有明确考核,产业发展有望迎来正反馈。”

  ……

  作为数字中国建设的顶层设计规划,《规划》甫一公布就引起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和热烈反响。大家纷纷表示要放眼未来世界,汇聚创新力量,把握数字中国新机遇,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

  夯实基础 赋能全局

  如今,我国自上而下已经形成发展数字经济、建设数字中国的共识,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国家顶层战略持续完善布局,地方和行业亦在加快推动战略落地。

  数字中国建设必须要有强大的数字基础设施作为支撑。《规划》指出要从两个方面来夯实数字中国建设基础:一是打通数字基础设施大动脉。加快5G网络与千兆光网协同建设,深入推进IPv6规模部署和应用,推进移动物联网全面发展,大力推进北斗规模应用。系统优化算力基础设施布局,促进东西部算力高效互补和协同联动,引导通用数据中心、超算中心、智能计算中心、边缘数据中心等合理梯次布局。整体提升应用基础设施水平,加强传统基础设施数字化、智能化改造。二是畅通数据资源大循环。构建国家数据管理体制机制,健全各级数据统筹管理机构。推动公共数据汇聚利用,建设公共卫生、科技、教育等重要领域国家数据资源库。释放商业数据价值潜能,加快建立数据产权制度,开展数据资产计价研究,建立数据要素按价值贡献参与分配机制。

  前瞻性布局数字基础设施,地方已在行动。北京将系统推进新一代数字集群专网、边缘计算体系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河北正在打造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京津冀枢纽节点,培育张家口数据中心集群;山东提出支持济青建设国家E级超算中心,累计开通5G基站20万个、确定性网络1万公里以上,争取国际通信业务出入口局落户;浙江想要打造长三角国家算力枢纽节点;福建提出实施新型基础设施“强基”行动,支持福州、泉州等建设千兆城市……2023年31个省区市均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对此做出相关工作安排。

  数据,是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基础。中国工程院院士、同济大学教授蒋昌俊分析认为,数字经济发展已经越过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数字化治理的“三化时代”,进入了由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数字化治理和数据价值化四要素构成的“四化时代”,数据要素价值进一步凸显。《规划》的一大亮点便是明确了有关数据要素的全方位管理体系和管理制度,为数据价值化奠定基础。3月份,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公布,明确提出要组建国家数据局,便是一个里程碑式行动,这意味着我国数据要素市场建设与发展中监管职能与机构的确立,标志着我国数据要素市场即将启动。

  另外,党的二十大再次肯定了“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对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的重要意义。《规划》在全面赋能经济社会发展部分,针对做强做优做大数字经济、发展高效协同的数字政务、打造自信繁荣的数字文化、构建普惠便捷的数字社会、建设绿色智慧的数字生态文明五个方面进行了详细部署,以期推进数字技术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深度融合,极大丰富了数字中国建设的内涵。

  据悉,《规划》发布不久,包括北京、福建、广东、重庆、山东等在内的10多个省市万亿投资上马,以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的融合为特点的项目挑起大梁,并呈现出西部攻算力、中部搞智造、东部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全布局的显著格局。

  强化能力 优化环境

  在数字中国建设过程中,能力建设是重中之重。《规划》明确提出要强化数字中国两大关键能力,即构筑自立自强的数字技术创新体系、筑牢可信可控的数字安全屏障。

  数字经济的发展依托于数字技术核心产业,产业竞争力来源于数字技术的关键技术性创新。我国一直非常重视数字技术的发展,相关部门的科技计划对此也做了系统部署,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例如,我国高性能计算一直在国际上处于领先水平,先后10次排名世界第一,3次获得“戈登贝尔奖”。但总体而言,我国依然面临着投资门槛高、研发门槛高、市场门槛高的数字基座技术“缺芯少魂”的困境。

  不过,最新消息显示,科技部正在积极推动算力网的建设,希望通过新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来打造超算、智算的算力底座,为数字中国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支撑。而国资委也正在深入实施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行动计划,加强数字技术攻关,发布中央企业科技创新成果推荐目录,推广数字技术应用。

  数字技术和数字经济在高速增长的同时,也增加了数字安全风险,数字安全领域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构建可信可控的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综合防控体系,对数字中国的建设至关重要。目前,我国已颁布和实施《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构筑了保障数字中国安全的三大法治基石。下一步,将切实维护网络安全,完善网络安全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同时,增强数据安全保障能力,建立数据分类分级保护基础制度,健全网络数据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工作体系。

  另外,建设数字中国,离不开持续优化数字化发展环境。《规划》指出,一是建设公平规范的数字治理生态。完善法律法规体系,构建技术标准体系,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净化网络空间。二是构建开放共赢的数字领域国际合作格局。统筹谋划数字领域国际合作,高质量共建“数字丝绸之路”,积极发展“丝路电商”。拓展数字领域国际合作空间,积极参与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二十国集团、亚太经合组织、金砖国家、上合组织等多边框架下的数字领域合作平台,高质量搭建数字领域开放合作新平台,积极参与数据跨境流动等相关国际规则构建。

  在天津,滨海新区的大棚西红柿有了传感器,精准灌溉设备与智慧农业云平台连接,西红柿口感更好、产量得到提高;

  在浙江德清,村民坐在村卫生院“云诊室”,轻点屏幕即可轻松实现与三甲医院医生“面对面”问诊,优质卫生资源城乡共享;

  在江西,电子政务系统“赣服通”5.0版与“赣政通”2.0版整合了教育、就业、社保、婚育等重点领域26个部门500余项政务服务;

  ……

  建设数字中国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今天的点滴变化,都将汇聚成深刻改变国人生产生活面貌的时代洪流。中国式现代化的数字化序幕已经拉开!

  (《小康》·中国小康网 独家专稿)

  本文刊登于《小康》2023年4月下旬刊


(责任编辑:时尚)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