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综合 >为壮大“块状经济”注入发展动能 正文

为壮大“块状经济”注入发展动能

[综合] 时间:2024-04-29 01:36:33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娱乐 点击:153次

原标题:为壮大“块状经济”注入发展动能

□ 邹进泰 徐峰

阅读提要

“块状经济”具有独特的块状经济“集聚优势”,可帮助县域形成鲜明的为壮产业特色。

“块状经济”具有显著的大注“成本优势”,可快速降低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展动单位成本。

“块状经济”具有高效的块状经济“效益优势”,可快速形成要素集中和市场拓展的为壮规模效益。

湖北是大注农业大省,农业产业集群化发展有基础、展动有特色、块状经济有前景,为壮应着力建设一批产业结构合理、大注产业辐射带动力强的展动乡村振兴示范区,将乡村产业培育成新型“块状经济”。块状经济

湖北省委、为壮省政府印发的大注《关于加快全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百强进位、百强冲刺、百强储备”的“三百”战略,围绕构建“一主引领、两翼驱动、全域协同”区域发展布局,从10个方面进行部署,统筹市域与县域协同发展,做强块状经济,形成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组合拳。

“块状经济”的定义和内涵是不断发展的

从广义来说,块状经济是指一定的区域范围内形成的一种产业集中、专业化极强,同时又具有明显地方特色的区域性产业群体的经济组织形式。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表现形式的变化,“块状经济”的定义和内涵也是在不断发展的。最初是指上世纪80年代以后在东南沿海农村率先成长起来的以传统产业为主的乡村经济,是相对于传统的城市大工业而言的,以浙江“乡镇经济”为代表,是自发形成的,属于传统产业集群范畴。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之后,传统“块状经济”借助市场经济的东风进入快速发展期。2008年浙江省出台《关于加快工业转型升级的实施意见》,紧接着在2009年又出台《关于加快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以此为分界线,传统“块状经济”开始向以现代产业集群为特征的新型“块状经济”转变、升级,但这一阶段的“块状经济”主要还是集中在工业领域,属于经济层面的概念,对社会层面的带动力相对较弱。进入2020年,“块状经济”融入了更多时代元素和国际化元素,包括科技创新平台、数字产业、产业社区、制造业服务化、生产性服务业、品牌力建设等,这些元素和实施路径在《浙江省块状特色经济质量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中均有体现,几乎覆盖了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

“块状经济”具有“集聚优势”“成本优势”“效益优势”

“块状经济”具有独特的“集聚优势”,可帮助县域形成鲜明的产业特色。优质的“块状经济”其主导产业是非常明确的,对上下游产业链的企业具有极强的吸引力,从产业集聚到产业集群,最终形成具有绝对市场地位的优势产业。从国际上看,以“块状经济”为发展特色的典型例子是美国的硅谷加利福尼亚、德国的汽车城斯图加特,国内较为成功的有浙江台州塑料模具集群、舟山船舶集群,福建晋江鞋产业集群,广东顺德灯饰集群、东莞家居集群等。

“块状经济”具有显著的“成本优势”,可快速降低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单位成本。这一点主要体现在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与利用的规模经济优势上。一方面,企业相似度越高,其所需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类型、水平和规模越相近;另一方面,围绕某一产业的企业群落规模越大,需要政府供给的基础设施的成本收益均衡点越高,则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平均利用成本就越低。

“块状经济”具有高效的“效益优势”,可快速形成要素集中和市场拓展的规模效益。“块状经济”内的同类型企业、高品质企业越多,产业发展的管理要素和人才要素集聚速度越快,越容易形成技术管理和创新的规模经济优势。相应地,县域内配套的专业市场的商品吐纳和信息汇聚的功能就越强,每一次单个企业的宣传都是一次县域经济的宣传,每一个企业的市场拓展都是县域优势产业的市场拓展。

湖北县域经济发展现实

县域经济发展实力总体还不够强。我省县域经济与经济强省之间仍存在较大差距,省内县域经济之间的差距也不小,绝大多数县市区正处于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的关键期。

县域产业体系和产业集群的层次有待提升。我省县级产业园规范化建设起步相对较晚。引入的企业之间产业关联度还不够高,主导产业特征还不够明显、产业集聚规模还不够大。

县域经济发展质量还不够高。县域产业、企业转型升级的意愿十分强烈,但县域产业整体层级还不够高,战略性新兴产业不多,创新发展压力大。循环经济发展任重道远。产业的循环化改造成本高、周期长、对优惠政策依赖度高,发展循环经济需要政府和企业都有壮士断腕的决心。

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要素约束。县域经济要素结构性制约呈现新变化。土地要素的约束越来越突出,但这种制约的根源不在于量的供给而在于利用效率。以目前我省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其可提供的软硬件条件,包括居住、学习、教育、公共服务、社会保障等,对县域产业尤其是高新技术产业高质量发展所需的专业型、复合型高端人才的吸引力需要进一步增强。

加快培育壮大块状经济

加快推动我省形成“研发在城市、制造在县城,头部在城市、链条在县城,融资在城市、投资在县城”的融通格局。

培育一批块状经济。以“块状经济”为切入口,推动“三百”战略落地落实。坚持“一县一品”“一业一品”发展,支持各县(市、区)依托现有产业基础,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精神,持续打造1-2个特色鲜明的优势产业。着力培育“块状经济”产业集群,多渠道培育或引进“块状经济”发展需要的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行业龙头企业,给予最大限度的政策支持帮助其做强核心业务。全力优化营商环境,开展补链招商、延链招商,快速形成围绕主导产业的专业化配套企业群落。

规范一批专业园区。以增强“块状经济”承载力为方向,引导各县(市、区)已有的开发区、产业园区布局优化、结构调整,严格新批新建园区。加强现有园区管理,引导园区集中、企业入园。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开发的要求,开展县城园区规划修编,加快园区基础设施提档升级,支持有条件的产业园区争创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和高新区。加快现有园区循环化改造进程。按照高强度投入、高效益产出的要求,落实以“亩产效益”为导向的土地指标差别化配置机制和节约集约高效用地激励机制。

做强一批特色小镇。将特色小镇作为推动新型城镇化、“块状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依托特色小镇相对完整的产业链基础,融合产业功能、旅游功能、文化功能、社区功能,构筑集产业链、投资链、创新链、人才链、服务链于一体的产业创业创新生态圈。引导特色小镇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互联网经济、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节能环保、文化创意、体育健康、养生养老等新兴产业,兼顾香菇、茶叶、小龙虾、酒类、纺织鞋服等传统特色产业。创新特色小镇建设投融资机制,鼓励以社会资本为主投资建设。

建设一批乡村振兴示范区。湖北是农业大省,农业产业集群化发展有基础、有特色、有前景,应着力建设一批产业结构合理、产业辐射带动力强的乡村振兴示范区,将乡村产业培育成新型“块状经济”。发展壮大现代种业、优质稻米、生猪、特色淡水产品、蔬菜、家禽及蛋制品、茶叶、菜籽油、柑橘、道地药材等十大重点农业产业链,支持主产县(市、区)由农业生产基地向制成品加工基地转变,逐步形成特色农业产业集群。

推出一批湖北特色优势品牌。实施质量强县战略和品牌带动战略。加快启动全省块状经济区域品牌创建工作,加大区域品牌宣传推广力度。各市(州)、县(市、区)围绕块状经济,联合行业协会、核心企业制定区域联盟标准,为行业标准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同步做好产业升级后的标准升级工作。培育品牌型知名企业,为块状经济核心企业的品牌建设、宣传提供优质服务和必要支持。鼓励块状经济内部、县域经济内部的细分行业企业建立品牌联盟,共同培育产品联盟品牌。各级政府重点做好品牌、专利等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切实维护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形象。

(作者分别为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农经所所长、研究员,湖北省社会科学院财贸所副研究员)

(责任编辑:综合)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