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视角】牢记嘱托齐努力 我家洱海更清了……

[热点] 时间:2024-04-28 03:06:50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时尚 点击:139次

 

俯瞰洱海

洱海的美,美在清澈

  苍山十九峰横列如屏、角牢记嘱家洱十八溪碧水奔腾欢歌。托齐大理的努力美,美在洱海;洱海的海更美,美在清澈。云视

  在碧波荡漾的角牢记嘱家洱洱海之滨,有一块大青石上镌刻着的托齐红色大字格外醒目:“一定要把洱海保护好”。村党支部书记何桥坤深情地说:“我们永远铭记那个光辉的努力历史时刻——2015年1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大理考察并在洱海边‘立此存照’。海更

  那一天,习近平总书记亲临云南大理洱海视察,角牢记嘱家洱殷切叮嘱干部群众一定要把洱海保护好,托齐让“苍山不墨千秋画,努力洱海无弦万古琴”的海更自然美景永驻人间。

  2020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再次考察云南,充分肯定洱海保护治理成效,作出“希望你们守住守好洱海”的谆谆教导。

洱海

  为了保护而洱海,大理人民一直在努力!

  十三五期间,大理白族自治州全州上下采取断然措施,开启抢救模式,持续系统、精准高效推进洱海保护治理“六大工程”“七大行动”“八大攻坚战”,以超常举措干成了流域截污治污、环湖生态搬迁、环洱海生态廊道建设、流域“三禁四推”等具有历史性意义的大事、难事,洱海总体水质由富营养初期状态转为中营养状态,洱海保护治理取得重大成效——

曾经已侵入洱海的沿湖民居,如今被保留地基,成为生态廊道一个“纪念馆”,向市民、游客展示洱海保护采取的措施。云南网航拍

  2016年,

  洱海全湖水质5个月Ⅱ类、7个月Ⅲ类;

  2017年,

  洱海全湖水质6个月Ⅱ类、6个月Ⅲ类;

  2018年、2019年,

  洱海全湖水质实现7个月Ⅱ类、5个月Ⅲ类;

  2020年,

  洱海全湖水质实现7个月Ⅱ类,国控284断面水质有望评价为"优"。

图源云南新闻联播
图源云南新闻联播

  “十三五”期间,洱海全湖水质实现32个月Ⅱ类,未发生规模化蓝藻水华。同时,湖区沉水植被面积恢复到34平方公里,湖体年均透明度上升到2.1米,一度消失的“水质风向标”海菜花又重现洱海。洱海成为全国保护得最好的城市湖泊之一,“洱海模式”作为典型样板在全国推广。

  2021年1月22日,在“回眸‘十三五’奋进新大理”主题新闻发布会上,大理向全世界宣布:“洱海变清了!”

  殷殷嘱托重千斤

洱海 张成 摄

  为把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要求落到实处,回答好党和人民交给的保护洱海这一时代政治课题,云南省委、省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云南高原湖泊水环境综合治理的重要指示精神,从对人民负责、对子孙后代负责的高度,坚持科学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打好洱海保护治理这场攻坚战。

  云南省委书记阮成发亲自担任全省总河长和洱海省级湖长,多次实地调研督导、暗访检查;对面临的各种疑难杂症不回避,亲力亲为,望闻问切、对症下药。

苍洱风光 云南网航拍

  2020年8月3日至5日,时任云南省委副书记、省长阮成发在大理州调研时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和关于洱海保护治理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决扛起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责任,坚持以洱海保护治理统筹大理经济社会发展,坚定不移走转型发展之路,全力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真正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落到实处。

  2021年1月28日,时任省委副书记、代省长王予波参加大理州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大理州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时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坚持以洱海保护和绿色发展为统领,找差距、挖潜力、抓机遇,奋力谱写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篇章。

  大理生态廊道 云南网航拍

  大理的干部群众牢记嘱托,探索出了依法治湖、科学治湖、工程治湖、全民治湖和网格化管理的“四治一网”治理之路,启动洱海保护治理“七大行动”“三线”划定生态搬迁等一系列攻坚战和持久战。举全州之力,集全民之智,推动洱海保护治理进入全新历史阶段

苍洱风光

  “七大行动”奏响保护治理最强音

  2017年年初,面对洱海保护治理的严峻形势,云南省委、省政府作出了“采取断然措施,开启抢救模式,保护好洱海流域水环境”的决策部署,全面打响了洱海保护治理攻坚战和持久战,力争从根本上治理洱海水污染、修复水生态、改善水环境。

  随后,大理州迅速启动了以洱海流域“两违”整治行动、村镇“两污”治理行动、面源污染减量行动、节水治水生态修复行动、截污治污工程提速行动、流域综合执法监管行动及全民保护洱海行动为主要内容的洱海保护治理“七大行动”,州级和大理市、洱源县分别成立了“七大行动”指挥部,并选派16支“七大行动”工作队进驻洱海流域各乡镇开展工作。

苍洱风光 

  ——围绕前三年完成洱海保护治理“十三五”规划80%投资任务的目标,全面加快推进流域截污治污、入湖河道综合整治、流域生态建设、水资源统筹利用、产业结构调整、流域监管保障六大工程48个项目的建设工作。采取签订《政治责任状》《承诺书》、“百日攻坚”等措施,倒排工期、倒逼责任、挂图作战,2018年6月30日,洱海流域截污治污体系如期实现闭合。累计完成投资57.3亿元,构建了由10个污水处理厂、34座村落污水处理设施、2263.69公里管网、7.35万座农村化粪池、314个库塘、2.39万亩湿地有机组成,覆盖流域12个镇(办事处)、431个自然村(含2个安置片区)的环湖截污治污体系,基本实现污水收集处理循环利用。

  ——围绕节水治水和生态修复,投资5012万元实施海西高效节水减排项目,2018年完成节水减排面积约3.25万亩,全年农业灌溉用水量较去年同期下降20%以上;严格落实“河长制”,新增河道断面水质监测点141个,建成入湖河道自动监测站31座,临时封堵入河入湖口178个,有效防止沟渠水、农灌水直接入湖;加快推进统筹供水工程,7座自来水厂开始试供水;开展非煤矿山(区)地质灾害治理、植被恢复工作,实施凤尾箐等14个矿点(区)生态修复工程,完成普和箐第三期修复;全面加快推进海东面山绿化工程,绿化造林1.47万亩,退耕还林0.39万亩。

苍洱风光 云南网航拍

  ——围绕面源污染减量,编制了《大理市生态农业发展和农业面源污染防治规划(2018-2025年)》,全力推进“三禁四推”工作。2018年投资1316.87万元,回收蒜种5995.45吨,大蒜种植面积从2.91万亩压缩到0.49万亩。印发《大理市开展洱海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打造“洱海绿色食品牌”实施方案(2018-2020年)》,积极开展“三品一标”认证工作,认证无公害农产品产地6.2万亩、绿色食品生产基地0.6万亩,无公害农产品37个、绿色食品9个,涉农中国驰名商标6个;关停、搬迁了规模化畜禽禁养区内43户规模化养殖场。

  ——围绕流域“两违”整治,持续整治违章建筑、违规经营,下发《关于立即停止全市洱海流域农村个人建房的紧急通知》,叫停全市洱海流域范围内所有农村个人建房,按“一户一档”要求进行全面排查,分类梳理。“七大行动”实施以来,累计拆除违章建筑1283户、面积11.84万平方米。制定出台《大理市乡村民宿客栈管理办法(试行)》、《大理市餐饮业管理办法(试行)》,对2017年全面叫停核心区内的1900户餐饮客栈进行复核,达到复业要求的有序开展恢复营业。目前,已恢复营业1202户。

  ——围绕村镇“两污”治理,出台《大理市餐厨垃圾收集处理办法》《大理市餐厨垃圾收运处理一体化项目运营实施方案》等制度,持续开展洱海流域“三清洁”活动,收集清运生活垃圾33.37万吨、建筑垃圾9061吨,清理河道淤泥杂物3.3万吨;建成总长16.4公里的大理至下关污水应急管道,继续实施分散式农村污水收集大行动,累计清运污水58.75万立方米。

洱海生态廊道

  “三线”划定 全民守望一泓清水

  进入2018年后,大理市在继续强力推进“七大行动”,加快实施“十三五”规划项目的同时,各级各部门全面启动了“三线”划定生态搬迁工作。

  目标任务确定后,大理市一方面就依法向社会公布“三线”划定方案,制定下发生态搬迁补偿指导意见、工程农用地及地上附着物补偿标准等配套文件,另一方面成立了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任指挥长,市“四班子”分管负责同志、“两区一委”主要负责同志和30家市级部门、9个乡镇党政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三线”划定项目工程指挥部,并在各镇成立镇指挥部,同时还派出7名处级领导干部为组长和28名科级干部组成的7个驻镇工作组,包镇督促、指导各项工作推进。

  为确保维护群众利益,切实解决好拆迁户的过渡期安置问题,在大部分搬迁户已通过投亲靠友方式解决的基础上,大理市及时安排周转房132套,建成活动板房30套、仓库68间2040平方米,解决了群众拆迁后临时没有住房等问题。此外,还多渠道筹集资金30.57亿元,加快以自愿腾退方式推进生态搬迁目标实现。

洱海

  “我是党小组长,是村里第一个在三线划定中带头拆除靠近洱海商铺的。保护洱海是大家的事,我们支持。”2019年1月16日上午,沐浴着冬日暖阳,在大理洱海之滨古生村,白族妇女李延芬带着调研组察看了她家刚拆除不久的商铺旧址,在湖边,她指着阳光下银光闪闪的洱海说:“你看,水很清吧!”

  在城镇社区、古生村、双廊,调研组遇到了基层干部、垃圾收集员、滩地管理员、拆迁户和客栈、餐馆老板,在与他们的交谈中,他们都表达了对保护治理洱海的支持。从机关到学校,从村镇到企业,从干部到群众,从大人到小孩,奋勇争先。

  大理各族人民怀着对洱海的深厚感情,勇于担当,将洱海保护融入自己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这也体现出了大理人对“母亲湖”的一往情深。为了守护自己的“母亲湖”,上至老人,下至孩童,大理人把对洱海的呵护,变成了一种生活习惯,一种自觉的行为。

苍洱风光 云南网航拍

  生态廊道 让洱海“透透气”

  依托保护洱海这条主线,大理市建立了洱海截污治污五大体系,其中包括环湖生态缓冲体系即生态廊道的建设。洱海生态廊道的建设是整个洱海保护体系的最后一道污染物拦截防线,同时也是洱海最重要的一道生态安全屏障。

  据介绍,洱海生态廊道总长156.08公里,主线长129公里。其中,生态基底良好部分实施自然恢复;人为干扰频繁、基底条件相对较差的部分,开展生态修复及湿地工程建设等。湿地试验地将建设5个带有湿地修复科研功能的试验地,分别为洱海流域生态环境研究试验地、洱海湖泊水生态系统综合研究试验地、洱海入湖河口湿地可持续发展研究试验地、洱海土著水生动物繁育恢复试验场、洱海水生植物苗圃试验地。

  生态廊道建成后,可有效削减入湖污染负荷和改善洱海水质,构建健康湖泊生态系统,提高洱海生物多样性和洱海水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据估测,项目可使绿地率达75%以上,湖滨缓冲带修复面积达763公顷,恢复村庄段岸线长度32.4公里,恢复原有房屋侵占的湖区面积17公顷,扩大湖区面积10公顷。

苍洱风光 

  洱海生态廊道建成后,湖水更清了,环境更优美,大理市民又多了一个休闲娱乐的场所,市民朋友们可以直观地感受到洱海保护的成果。既要保护,又要开发,洱海生态廊道不仅是洱海最重要的一道生态安全屏障,同时也带动了周边旅游经济发展和就业,打开了洱海沿线村民的致富路。洱海周边保洁员数量超过1000人,促进了当地建档立卡户就业,村民们通过积极参与洱海保护,实现了增收。

  智慧监管 科学治湖有依据

  为了全方位地监管洱海水质,大理州邀请了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学等10多家国内一流科研单位组成洱海保护治理科研团队和专家咨询体系,为洱海治理保护提供科学的评价体系和技术支撑;并且开发建设了大理洱海监控预警系统。州环境监测站的每次水质监测精确结果最终都会汇总到洱海监控预警平台上。

洱海监控预警系统 图源云南新闻联播

  洱海监控预警平台是2018年底建成运行的,它构建了覆盖洱海全流域的"天空地"一体化智能监测网,初步实现了系统的数据共享、分析预警和决策监管的功能定位。同时大理州还新建了包括污水处理厂、洱海湖湾等在内的155座24小时自动化监测站,每4个小时监测站会自动取样并分析上传相关数据。

  通过洱海监控预警平台,可以实时监控洱海的水质、水位、气象、雨量等信息,并且对污水和垃圾处理的全过程实施在线的全程监管。这个监控预警平台就像是洱海的“保健医生”,可以帮助洱海治理者对湖体的水质情况做一个诊断,在岸上找到相应的病根,为科学治理提供依据。

洱海风光

  久久为功 洱海保护治理还需继续努力

  洱海保护治理是一项长期艰巨而复杂的系统工程,目前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困难。2020年83日至5日,阮成发在大理州调研时强调,湖泊治理是一项长期工程、系统工程,洱海保护治理绝非一日之功,近年来虽取得积极进展,但水质向好的拐点尚未出现,稍有松懈便会前功尽弃。要坚决把洱海保护治理摆在压倒性位置,毫不动摇落实好四个彻底转变革命性举措,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切实保护好苍山洱海生态环境,坚决打赢洱海保护治理攻坚战,守护好美丽大理的蓝天白云、绿水青山。       

大理生态廊道

  “十四五”期间,洱海保护将由抢救性治理阶段转入到保护性治理阶段。下一步工作中,大理州将紧紧围绕“洱海流域生态系统健康修复全面加强,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加快转变,洱海总体保持良好湖泊水质”的目标,坚持以改善洱海水质为核心,统筹推进优化区域协同发展、深化流域水环境治理、强化流域水生态修复、统筹流域水资源综合利用、突破流域水污染治理瓶颈、健全流域管理治理体系等六个方面的重点工作,全力推动洱海高水平保护和流域高质量发展取得新的更大成绩。

  “眼下,洱海越来越美,小孩子在水边嬉戏,年轻人在自行车道骑行,新婚夫妇在草坪拍婚纱照,老年人坐在长椅上享受阳光……沿着脚下的洱海生态廊道缓步前行,左边是白墙灰瓦的白族传统民居,右边是清波荡漾的洱海。每天早上看着朝阳从洱海水面上升起,这是看都看不腻的风景,希望总书记再到我们古生村看看,洱海比以前更漂亮了!”在洱海边经营客栈的何利成高兴地说道。

  云南网编辑邓蕊丹、张轩玮综合自光明日报、云南新闻联播、中国经济周刊、大理日报、大理广播电视台

(责任编辑:综合)

    相关内容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