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海派弄堂新市区泰安里对外开放 北京南中轴再添文化新空间

[探索] 时间:2024-04-27 15:25:30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探索 点击:57次

原标题:“百年”海派弄堂新市区泰安里对外开放 北京南中轴再添文化新空间

在遍地胡同的百年北京西城,有一条海派弄堂——泰安里,海派化新如今修缮一新,弄堂南中以独特的新市风貌呈现在公众面前。

作为西城区首批文物活化利用计划中首个中标项目,区泰新市区泰安里“变身”为泰安里文化艺术中心,安里于4月3日正式开始运营。对外当天,开放空间西城区在这里举行了第二批文物建筑活化利用项目签约仪式。北京

又有9处文物找到“管家”

记者从西城区第二批文物建筑活化利用项目签约仪式上了解到,轴再此次西城区共有9处文物建筑实现了落地签约。添文其中,百年杨椒山祠用于建设“中轴以西、海派化新古都新貌”文化艺术社区,弄堂南中绍兴会馆用于建设北京鲁迅博物馆绍兴会馆分馆,新市宜兴会馆用于建设宜兴会馆文化展示中心,护国观音寺+五道庙用于建设大栅栏文化数字馆+京话馆,钱业同业公会用于建设古玉文化博物馆,梅兰芳祖居用于建设梅兰芳美学艺术展示中心,朱家胡同45号茶室用于建设京派茶楼,云吉班旧址用于建设服饰文化研究与新国风体验中心。

据介绍,西城区第二批文物建筑活化利用计划于2021年9月向社会公开发布,杨椒山祠、绍兴会馆等9处文物建筑面向社会公开招募活化利用方案、已实现对外开放的京报馆招募运营服务机构,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据西城区文旅局局长靳真介绍,近年来,西城区作为首都核心区,面对文物建筑数量众多的资源优势,主动作为、勇于探索,坚持顶层设计和实践探索相结合,稳步推进文物保护与利用工作,形成文物活化利用“西城模式”。

在全市率先出台《北京市西城区关于促进文物建筑合理利用和开放管理的若干意见》,首次在政策层面对文物建筑的活化利用进行了明确和规范,为腾退文物建筑合理利用提供了政策支持。

“百年”海派弄堂重焕新生

走在曾经的香厂新市区,一座极具老上海石库门风格的建筑屹立街角。“泰安里文化艺术中心”几个大字悬于墙面上,灰白相间的外立面干净有序,石库门、老虎窗被深度还原,仿佛让人置身于千里之外的上海。

步入泰安里,沧桑拙朴的木质楼梯、五彩斑驳的玻璃窗户给人独特的美感。咖啡味道醇厚浓香,阅读空间书香四溢,历史与时尚在这里遽然相遇。

记者在现场看到,泰安里弄堂长约70米的小道把6座小楼分为了两排,整体格局依然没变,小道上的绿植和装饰石材让这个半开放式空间充满了生机。傍晚时分,两边的店铺门头亮起了灯,咖啡厅、剧本社、小酒馆,一个充满现代艺术气息的小街在眼前展现。

众多慕名而来的文艺青年们在这拍照留念,看个展览、喝杯咖啡、逛逛书店。如今,焕然一新的泰安里成为了当地的地标建筑。

虎坊桥至天桥一带曾是民国初年香厂新市区的所在地。泰安里建于1915年至1918年间,是新市区建成的代表性建筑之一。其建筑形式独特,是仿上海的里弄式格局,由两排六座带内天井的二层围楼组成,突破了北京城市四合院的建筑形式,是民国时期建筑主动西化的代表。

据《宣南鸿雪图志》记载,泰安里最初是达官贵人的聚集之地。后来由于民国政府南迁、经济萧条以及自身商业定位失准等原因,香厂新市区逐步衰落,泰安里也逐渐衰落而变成居民住宅。

2009年,西城区政府启动泰安里腾退工作,并于2018年完成腾退、2019年修缮竣工。2021年,泰安里被公布为市级文保单位。

2020年,“西城区首批文物建筑活化利用计划”对外发布,拟优选社会力量对7处腾退文物建筑进行活化利用,其中就包括新市区泰安里。2021年,西城6处文物建筑活化利用方案确定,新市区泰安里计划用于建设泰安里文化艺术中心。

“我们以‘合起来、活起来、动起来、立起来’的文物建筑活化利用理念,在腾退修缮、保留‘文化原味’的基础上,着力推动文物古建焕新为与城市发展功能匹配的新型公共服务空间。”北京宣房大厚投资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泰安里文物活化利用项目的运营负责人胡雪景表示。

全国首个文物活化利用信用融资项目亮相

“新市区泰安里正式对外开放,为南中轴又增添了一处特色文化空间。”靳真介绍,在实际工作中,西城区不仅形成文物活化利用“西城模式”,还首创文物建筑信用融资,新市区泰安里成为全国首个文物活化利用信用融资项目。

西城区与北京银行前门文创支行合作打造了“文物有信用”的全新概念,为第一批泰安里文物活化利用项目提供低息信用贷款综合授信1000万元。

作为西城区目前唯一一家文创专营支行,2022年,在西城区文旅局、北京银行总分行的指导下,前门文创支行经过前期详细的项目勘察和充分的企业情况调研,积极推动业务模式创新,通过无抵押无担保贷款形式,为将泰安里打造成一处百姓欢迎的标杆型文化服务中心提供有力支持。这是文物活化利用的再一次创新和探索,也是金融助力文物活化利用的有益实践。

如果说,泰安里的初建在一百年前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尝试,让北京触摸到千里之外的“海派”建筑,那么百年后新市区泰安里的重新修缮开放,让古老的北京城正向着包容和多元发展,迎接新生。

未来,西城区将继续聚焦破解文物活化利用的难点问题,构建路径清晰、多方参与、运行顺畅的文物活化利用实施机制,让更多的文物真正“活”起来,与城市现代生活融合发展,成为新的文化地标。

(责任编辑:休闲)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