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昭通市为35万易迁群众“造”幸福

[综合] 时间:2024-05-09 18:14:15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休闲 点击:113次

  昭通市以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造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中国在住房、共产吃饭、党人的精收入、神谱文化等方面,系昭幸福切实为易地扶贫搬迁群众解决各种急事、通市难事、为万烦心事,易迁不断提升35.47万易迁群众的群众幸福指数。

  产权证书让群众吃下“定心丸”

  昭通市将8.26万户35.47万名群众搬进中心城区和县城乡镇的造373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点)。为保护好易迁群众的中国合法权益,让易迁群众住得安心,共产昭通市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党人的精把办理不动产权证书作为“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神谱重要抓手,精心组织党员干部和技术队伍,优化办理程序,依法开展测量登记、办证发证等工作,着力解决全市易迁群众最关心、最盼望、最急需的安置住房不动产登记问题,将搬迁安置房的产权登到簿里、写进证里、发到手里,让易迁群众有真正的归属感、获得感和幸福感。截至目前,已免费发放证书74482本。

  幸福餐厅让群众吃下“暖心丸”

  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中,昭通市认真研究易迁特殊人群吃饭难问题,坚持先行先试、逐步推开原则,按照“企业让一点、政府补一点、慈善捐一点、个人掏一点”方式,在9个万人以上安置区陆续兴建“新时代幸福餐厅”。为更好服务群众,餐厅采取“现场集中就餐+配送入户”模式,体弱多病、行动不便群众通过微信群、电话“远程点餐”,餐厅志愿者定时上门提供配餐送餐服务。

  目前,盐津县水田、鲁甸县卯家湾、镇雄县大地等安置区“新时代幸福餐厅”开业运营。“新时代幸福餐厅”温暖了群众,留住了幸福“食”光。

  劳务经济让群众吃下“安心丸”

  昭通市采取对外输出、就近就业、自主创业、托底就业等方式,大力发展劳务经济。采取“点对点”“门对门”“一站式”模式,对外输出一批。截至目前,各安置区(点)已累计输出劳动力12.37万人。建设扶贫车间,引进劳动密集型企业入驻,带动易迁群众就近就业一批。目前,已建成扶贫车间38.16万平方米,引进劳动密集型企业48家,吸纳3028名易迁群众就近就业。建设农业产业基地,吸纳易迁群众就近就业一批。目前,安置区周边建成苹果、马铃薯基地3.1万亩,规模化发展蔬菜、中药材、蓝莓等5万亩,蔬菜和食用菌大棚9100栋,约4万名易迁群众实现就业。在安置区建配套商铺,通过发展餐饮、超市等商贸服务业,扶持创业就业一批。截至目前,建成配套商铺45万平方米,约0.67万名易迁群众实现自主创业。开发护路、保洁、保安等公益性岗位,针对就业困难的特殊易迁群体托底就业一批。目前,各安置区(点)已累计开发公益性岗位1.18万个,托底就业1.18万人。

  据统计,劳务经济占易迁群众总收入的80%以上,收入远远超过搬迁之前,“稳得住”迈出了一大步。

  云南网记者 谢毅 通讯员 胡华玉 

(责任编辑:娱乐)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