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焦点 >溶溶月色老街行 正文

溶溶月色老街行

[焦点] 时间:2024-05-11 01:24:27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百科 点击:189次

原标题:溶溶月色老街行

一直以来,溶溶读中国古典作品时我常常会发呆,月色心想,老街在漫长的溶溶封建社会里,人们的月色生活环境究竟是什么样的?与现代相比到底有什么不同?比如读《红楼梦》,读到有关贾府的老街描写,便在头脑里想象出一片巍然庞大的溶溶府第来;读《水浒传》,那东京城内的月色繁华,那阳谷县城的老街格局,那大街小巷的溶溶勾连和茶馆酒肆的喧闹,都会引起玄想。月色而《金瓶梅》全书处处市井,老街故事人物不过发生在小小县城,溶溶脑壳里便渐渐有了古代县城街巷的月色轮廓。

但这些毕竟只是老街凭借文字媒介想象出来的,到底实际情形如何,却是无法亲身感受的。于是常常在心底发出慨叹:历史啊,时光啊,过去了的事物啊,是流水一样不可复现了,人类生存的历史景观就这样成为不可弥补的缺憾了……

然而没有想到,近来这个遗憾竟有了一个弥补的机会。机会得自于一个县城,和一个月色溶溶的夜晚。

谷城位于鄂西北荆山北麓与汉水之滨,早在公元前11世纪,周王朝就封嬴姓(名绥)为谷伯,建都城于谷山,称谷国。春秋时为楚国附庸。隋朝更名为谷城县沿用至今。县城南接群山,群山往南、往西铺展开去,连绵无尽,直通大巴山和秦岭腹地。县城南北有两条河流,城南的南河即古筑水,往南可通神农架;城北不远是汉水,溯汉水而上,商船可通陕西汉中,深入秦岭腹地,顺流而下可达汉口、南京和上海,以及湖南、贵州。总之这个县城是天生地设的鄂西北出山要冲和水运码头。

礼失求诸野,深山藏遗珠。谷城县城有一片规模庞大的老街区,而我们造访时又是一个月色溶溶的夜晚。这片古街区街道纵横,巷陌如织,一边靠着东门外的城墙,一边临着南河,街道下就是码头。我们是从一条古巷进入老街的。在巷口,我们先瞻仰了三神殿。这座古代庙宇高大古朴,内有一座鄂西北唯一的古戏台。三神殿和古戏台一下子把老街区的气氛烘托出来,它仿佛是一个指引,一个点染,一个暗示,或者是一个分界,引人走进一段深藏如晦的历史,走进另一种陌生的世界。当地朋友讲,老街最早的记载可以追溯到明代洪武二年即1368年,到成化年间,上到山西、陕西,下至江西、湖南,各省都在老街设立了会馆。会馆是同乡组织,协调着本省商家繁杂的商业活动。老街晚清时期臻于鼎盛,为当时鄂西北最大的商品和山货集散地。

老街是静谧的,夜空有一轮淡淡的月牙,披着朦胧的薄云。踏着溶溶的月色,我们在古巷里徜徉。两旁的房屋保持着当年模样,铺板门面,重檐,琐窗,宅院的门楼,匾额;高耸的风火墙重重叠叠地向前延伸,好似长龙舒展的背鳍。月色迷蒙,古巷幽深,我仿佛有些恍惚,脑壳里不断浮现《金瓶梅》里的片段,小说里的那些人物,比如武大郎,挑着担子,吆喝着他的烧饼,不就是穿行于这样的小巷吗?你看这临街的阁楼上、雕窗下,不就是当年千金们对镜梳妆,戏曲里富家小姐当街抛绣球的处所吗?

走完小巷,便进入老街。老街不是通称,它就是一条街的名字,谷城人把它同新街、河街一起合称“新河老街”。新河老街当年是本城最繁华的商业区,店铺鳞次栉比,街上人流如织。现在,溶溶月色之下,老街静谧得如同月色本身。当年灯火阑珊、货物琳琅的情景是早已消失了。但街巷依然,脚下的青石板路依然,黑色铺面依然,风火墙和重重的深宅大院依然。惝恍迷离之间,《金瓶梅》《水浒传》《儒林外史》等古典小说里的情景一一浮现,仿佛置身于前尘往事中的另一个人间了……

走在老街,目睹旧巷,自然要想象当年的繁盛景象。九十岁的周老人讲,解放前夕,仅土特产商行,老街就有九十多家,经营木耳、桐油、核桃仁、香菇、木料等货物。码头上的山货堆积如山,河里的泊船樯桅如林。上了码头就是繁华的河街,车马行人,川流不息。老人的描述让我想起《清明上河图》,这幅著名的古画不就是河流与街巷、商铺与车马、行人与舟船相杂而成的吗?河街前店后院,宅院深深深几许,穿过一道道天井院,再出来就是老街。而今,往事越千年,我们不可能重回往昔,但踯躅于谷城老街,我们依稀可以领略到几分古画中的市井风情,跟远去的岁月多少靠近了几许。

一家廊下挂着“茶社”的牌子。而我却想起周老人讲的当年茶馆,那是市井百姓消闲的去处,喝茶聊天,也是交流商业信息的场所。周家茶馆是其中一个,但不同的是,周家茶馆在后院搭了戏台,请了名角唱京戏,老板是杨长娥。看戏的人坐在天井里,天井上搭了阳篷。老板、佣工、家眷、外地客商以及各色人等都喜欢来消遣。周家茶馆是当年老街最热闹、最有文化氛围、最具市井气息的去处之一。周家茶馆的京戏唱了很多年,后来抗日战争爆发,倭寇的铁蹄敲响谷城的河山大地,戏院被迫迁移,箫鼓消歇,风流云散。周家茶馆的老房子还在,我们从它的门前走过,溶溶月色下,它静默无言,深藏的内心我们无法知晓,但我们在内心为它的沧桑而感动而沉思。

老街上曾经的繁华与热闹还有更多的呈现。这一个角落在说书,传来鼓板声声;那边的皮影戏在表演,吸引了老少看客;而万字戏则是连本大戏,一唱就是数月,这种地方戏最吸引本城人着迷。再往前,则是新式的无声电影院……老街的人深懂老街,并没有安装高大明亮的路灯,浅淡的灯光隐隐约约,店铺与风火墙,幽幽的,长长的。慢慢地行走其中,便觉景物缥缈,有了虚幻的感觉,耳边仿佛传来了说书人的鼓声和皮影戏的唱腔,再往前走一段路,就可以听到京戏的咿呀音韵了……

有一瞬间,我恍然觉得前面陡然热闹起来,锣鼓铿锵,欢声笑语,一时如潮水涌起,原来是传统节日的庆祝活动:打头的是龙灯故事,接着是舞狮子,跟着的是踩高跷,而最有地方特色是的高抬故事:七仙女,西游记,白蛇传等等,造型生动传神。表演络绎前行,艳丽的装束,斑斓的灯火,精彩的演技,观众的欢呼……一切那么美妙,充满了人间的欢乐和世俗生活的情趣。我知道这只是我的幻觉,却也是当年的实情实景——当年,每逢佳节,老街一准举行这样的活动,涨满欢乐的潮汐。我想起脍炙人口的宋词《青玉案·元夕》:“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月色溶溶,老街幽幽,数百年繁华风流的谷城老街而今清静了,寂寥了,成为了当年人间场景的历史见证。这样的老街已是稀世罕见,然而它算得上是民族之根,精神之锚。这是它的命运,也是它的价值。

□ 席星荃

(责任编辑:休闲)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