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郑州一封家书”引发思乡情愫 专家:吸引更多豫籍人才回流故土

[知识] 时间:2024-05-05 19:31:48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知识 点击:82次

春节期间,写给乡情写给郑州的郑州一封家书火了。

通过东方今报·猛犸新闻提供的封家发思平台,许多“北漂”、书引愫专“沪漂”甚至在国外的家吸籍人郑州人投书家乡,写下了浓烈而真挚的引更思乡之情。熟悉的多豫场景、浓浓的流故乡愁,引发了277.3万网友的写给乡情关注,并登上微博同城热搜。郑州

在家书和网友讨论中,封家发思不少在外的书引愫专年轻人都表达思乡之情的同时,流露出想要回郑发展的家吸籍人愿望,而对于一些稍早一代的引更“北漂”郑州人,回归故乡其实已成为正在进行时。多豫在记者采访中,有专家籍此呼吁,应抓住在外的河南籍人才,为支持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提供宝贵“财富”。

在外游子家书表白郑州:郑州发展“点燃”回乡创业热情

“眼见着郑州从民房满地变成高楼林立,我也从青葱少年步入中年行列。再次看郑州,家乡不只有熟悉的胡辣汤味道,更多了不少能大说特说的东西。”在“写给郑州的一封家书”活动中,在京创业已20多年的企业家李涛说这样抒发自己对郑州的情愫。

李涛是稍早一代“北漂”的郑州人,如今他所创立的互联网独角兽APUS已经开启在豫发展投资的脚步,将“第二总部”设在郑州。

提起郑州这些年的变化,李涛感触很深。他说,领先的米字形高铁、蓬勃的数字经济、国家中心城市的政策优势,这些都很为郑州加分,除此之外,更重要的还有不断完善提升的发展“软环境”和治理能力,这些变化不仅吸引在外的郑州人回来过年,更会吸引很多想要做一番大事业的人回家“圆梦”。

“很多人问我,企业在全球规模这么大,为什么要把第二总部设在郑州?我想说的是,每一个受传统教育的人,都会有一种希望造福和建设家乡的情结。”在他看来,这些年,郑州自身条件不断强大,进一步“点燃”了企业家想要回乡创业的热情。

“从发展上来看,郑州与北京的差距确实在不断缩小。”北京一家媒体的部门负责人杨倩在家书中说,和同事朋友们聊天说到郑州,谈资越来越多,像‘国家中心城市’、‘新一线城市’等,都非常让人向往。

她认为,郑州应当想办法吸引小米、华为、字节跳动、腾讯、百度这样的互联网大厂投资。同时,也希望年轻有为、尤其是郑州籍的企业家们多关注郑州,让更多的年轻人跟着一起回来建设家乡,共同把“大郑州”早日烘托起来。

郑州“十四五”求贤若渴将加大对豫籍在外人才招引力度

今年1月30日,郑州正式公布经济发展成绩单:2020年全市生产总值完成约12003亿元、地方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约1259.2亿元,进入中国城市综合竞争力20强。形成超百亿级企业约13家,一二三产业比重调整约为1.3:39.7:59。作为在建的国家中心城市,在全国大局的地位作用正在持续强化。

硬实力、软实力,归根到底要靠人才实力。随着郑州发展脚步的加快,对人才的“渴望”也在不断加大。

2015年、2017年,郑州市先后推出“1125聚才计划”、“智汇郑州”人才工程,为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招才引智。2020年9月15日,郑州市委、市政府共同发布《关于实施“黄河人才计划”加快建设人才强市的意见》。针对高层次人才,在项目引进、人才资助、生活保障等方面推出“全国最优”的综合政策。

对A、B类高层次人才,给予最高300万元、150万元的首次购房补贴或提供不超过200平米、150平米的免租住房。对C、D类高层次人才,给予最高100万元、50万元首次购房补贴。同时,还将综合运用公共租赁住房、政策性租赁住房、共有产权房、人才公寓等方式,租购并举为各类人才提供安居保障。该政策被称为郑州“人才新政3.0”。

2021年郑州市“两会”更是明确提出:“加强国内高科技‘头部’企业、央企省企研发中心、全省一流高科技企业、国内高效研发机构和豫籍在外人才的招引力度”。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产业结构转换能力取决于其所拥有的人才数量、质量和结构状况。当前,郑州在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尤其需要高端人才的支撑。”中国产业集聚区研究专家、老杨会客厅创始人杨建国认为,河南是劳务输出大省、人才输出大省,做好返乡创业以及回归经济是人才工作的关键。

观点:讲好“黄河故事”、增强文化认同,吸引人才回流建设家乡

在外的郑州人有乡愁,有家乡情结,这正是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宝贵财富与有生力量。

“从郑州的一草一木中一步步成长起来,无论在哪发展,大家始终都抱有一种回报桑梓的情怀。”李涛告诉记者,APUS从创办开始就在持续引进河南籍优秀人才,目前三分之一的技术人才来自河南。当前,郑州正实施黄河人才计划,推进河南省中原科技城人才创新创业试验区建设,构建一流人才汇聚之地、培养之地和事业发展之地、价值实现之地,他希望借助这个机会,把全球领先的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积累带到家乡,培养数字人才,发展数字经济,实现数字经济下的中部崛起。

杨建国则建议,分析当前我省经济发展重点领域和未来经济、社会、民生发展所急需的人才状况,系统建立与产业发展规划相匹配的人才引进配套政策。同时,发挥老家河南的文化优势,讲好“黄河故事”,利用各类载体打造文化名片、增强文化认同,吸引既有家乡情结、又有回报故乡情怀的青年人才和企业家回流、回归,助力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

(责任编辑:综合)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