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濒危植物到“致富果” 云南广南蒜头果发展成绿色产业

[探索] 时间:2024-04-28 15:08:37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探索 点击:86次

  “我们家有10棵蒜头果树,致富果靠卖蒜头果种子,从濒产业价格最好的危植物时候是25块钱每市斤,就卖了2万多块钱。云南”在云南广南县底基村岩腊村小组,广南果该村村民陆灿洪对云南网记者如此表示。展成

  对于这个只有21户100多位村民的绿色小山村来说,蒜头果成为了当地致富的致富果“金果果”。从2015年开始,从濒产业这种名叫蒜头果的危植物野生植物种子,价格如同坐上火箭一样,云南不停地往上升。广南果 

 
 
 
 
曾是濒危植物
 

  跟岩腊村其他村民一样,陆灿鸿并不知道蒜头果还有另一个有点拗口的绿色名字:中华神经酸树。

蒜头果树。致富果供图

  省林草科学院油茶研究所所长陈福介绍,该树种油中含有40%-50%的神经酸,在所有含神经酸植物中排名第一。神经酸最先在鲨鱼脑组织中发现,故又称“鲨鱼酸”,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的能促进受损神经组织修复和再生的特效物质,是神经细胞特别是大脑细胞、视神经细胞、周围神经细胞生长、再发育和维持的必需“高级营养素”。对治疗记忆减退、老年痴呆、癫痫等效果明显,高纯度(98%以上)神经酸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为8000-10000美元/公斤,市场需求潜力巨大。

  此外,中华神经酸树种仁油是合成麝香酮的重要天然原料,青皮中还含有香料工业中不可缺少的定香剂苯甲醛,果仁中还能够分离具有抗癌活性的中华神经酸树蛋白,具有较好的开发利用价值和前景。

  但由于种子富含油脂,因而是动物的最爱。由于小动物的取食,使得本来有限的种子数量较少,再加上人为的采掘,使得蒜头果种群繁衍困难,因而面临濒危境地。1999年,中华神经酸树进入国务院公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属濒危保护植物,国家极小种群保护物种。2012年被列为《云南省极小种群物种拯救保护紧急行动计划》重点保护对象,在20个保护物种中中华神经酸树排名第11位,木本植物排名第1位。

  为了加强对当地中华神经酸树资源的保护,广南县开展了中华神经酸树主要生态环境研究。经普查,广南县胸径5cm中华神经酸树野生资源为38215株以上,零星分布于县内16个乡镇。

  为此,广南县在包括岩腊村在内的四个村建成了1500亩的4个保护区,保护野生中华神经酸树资源1654株,并完成了资源保护数据库建设。同时出台了中华神经酸树种子收购保护办法,加大了乱采滥伐、抢采盗采、倒卖种子等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确保现有野生中华神经酸树资源不遭破坏。  

 
 
 
 
保护中发展
 

  在保护中华神经酸树的同时,如何利用该资源进行发展成为当地考虑的又一重大问题。

蒜头果成为当地的“致富果”。供图

  对此,广南县加大科技投入,强化科研院校合作,完成蒜头果主要生境因子研究,解决蒜头果种苗培育、移栽技术瓶颈,并开展蒜头果回归种植移栽,加大蒜头果产品研发。

  依托省林草科学院油茶研究所、浙江大学、广西大学、云南大学、西南林业大学等多家科研医疗机构,广南县开展了绿色生物大健康产品研发,建立了“云南省本力登院士工作站”“云南广南石漠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广南石漠化区经济生态树种培育国家长期科研基地”“蒜头果研究开发中心”等国家、省级创新平台,系统开展了蒜头果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研究,在蒜头果保护、种子采收、沙藏、苗木培育、造林技术、产品研发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并实现苗木量化培育,规模化种植。

  省林草科学院油茶研究所通过多年技术攻关,使蒜头果种子发芽率达90%以上,移栽成活率达85%以上,现年可量化培育蒜头果苗木200万株。

  底基村党委书记陆家贵表示,如今在岩腊村小组,村民已经种植了800多亩蒜头果树,并带动其他村村民一起来种植蒜头果树。

当地村民在卖蒜头果种子。供图

  另一方面,广南县依托国家石漠化综合治理、退耕还林、陡坡地生态治理等重点生态建设项目,以广南县林业开发有限公司、云南贝木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为龙头企业,组建成立了广南县蒜头果产业联合总社,全面构建广南县蒜头果产业“四梁八柱”总体架构,采取“政府+科研单位+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五位一体的蒜头果基地建设模式,加快蒜头果产业基地建设,现全县完成蒜头果回归种植2.4万亩。

  同时,广南县开展“育种、种植、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全产业链现代化深加工,取得了蒜头果高纯神经酸提取生产技术的突破,在全国率先实现了98.2%高纯神经酸的工厂化生产。开发的神经酸凝胶和压片糖果两款产品已投放市场,上线销售,正在开展多元化产品结构和神经酸临床试用等研发工作。

  从对濒危植物蒜头果的保护,到在保护中开发,形成规模种植后创造出巨大的经济效益,从而反哺野生蒜头果资源,使得该物种在保护中可持续发展。广南县坚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从而走出了一条生物多样性保护与野生植物资源开发利用绿色发展的新路子。

  云南网记者 彭锡 赵玮

(责任编辑:娱乐)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